海岱蒜,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岱蒜
- 產地名稱: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13號
- 批准日期:2019年9月4日
海乃應烏岱蒜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所轄海岱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3′34″恥婆茅~110°15′06″,北緯40°32′39″~40°33′49″。
“沙爾沁的辣椒,海岱的蒜”。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海岱村因有百年種植紫皮大蒜歷史而遠近聞名。如今,“海岱蒜”正讓嬸龍達這裡的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海岱村共有村民635戶,其中貧困戶29戶。過去,由於大蒜產量低,再加上價格不穩定,村民種植大蒜的積極性一度受到影響。2012年,村里成立利豐種姜妹禁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申請了“老海岱”商標,同時承包村民100多畝土地,全部種植大蒜,並優先承包貧困戶的土地,吸收他們來合作社打工。
“合作社承包了我家土地我在合作社打工,生活越來鞏夜愚越好了!”辛召兵是村裡的貧困戶,過去,他家一直靠種植玉米維持生計,自打村里成立了利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後,他把4畝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收入翻了近10倍。
海岱村委會主任尚全明介紹,種玉米,一畝地也就掙個院旬六七百元,而種大蒜,一畝地輕鬆掙個七八千。
此外,合作社還籌資建起蔬菜保鮮庫,購進設備,不僅銷售生蒜,還把大蒜製成黑蒜、醋醃蒜、蒜泥等製品,提高大蒜附加值,並積極參加各種農副產品展示會,讓“海岱蒜”走出包頭。如今,“海岱蒜”已成為村裡的主要經濟作物,每畝收入能達到8000元左右,成為名副其實鞏拘艱盛的致富品牌。
村委會主任尚全明表示,去年,村裡的貧困戶已有20戶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已經脫貧,今年還剩9戶,爭取讓他們在打工的同時學到技術,在年底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