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外洪門是指旅居海外各地
華人、
華僑中的
天地會組織。
清代是
中國向海外移民最活躍的時期,19世紀以後,大約有2000多萬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謀生,其中大部分僑居於東南亞、澳洲和北美洲的
美國和
加拿大。華人、華僑初出國門來到
異國他鄉,往往依靠三種組織的幫助,一是宗親會,二是同鄉會,三便是洪門組織。加入宗親會必須屬於同宗,加入同鄉會,則須屬於同鄉,惟有加入洪門組織,沒有這些限制。因此,洪門往往成為
團結各地華僑、華人最廣泛的
民眾性組織。
海外洪門詳細介紹
海外洪門在清代主要是指由福建和兩廣的天地會構成,現在一般是指旅居海外名地華人、華僑中的三合會、三點會、天地會或
哥老會等
幫會的總稱,其組織存在已有300多年了,海外洪門的建立同華人移民遷移海外有密切的關係。東南亞一帶是華人移居的最早落腳點,伴隨之18世紀後期洪門也傳到海外的
南洋各地,最早多用“公司”、“會館”和“堂口”為名,一般認為東南亞最早的天地會組織是1777年廣東移民
羅芳伯在印尼建立的“蘭芳公司”。19世紀初,洪門開始傳入美洲,普遍認為美國第一個洪門組織是1853年在
舊金山成立的,這個組織屬於三點會。由於背井離鄉,迫於外部環境多重的壓力,為了自身安全,海外華人加入會黨的人數眾多,如在加拿大1890年致公堂有堂所20餘座,會眾達2萬之多,幾乎包括了全部華工。1903年美國華僑大約有10萬人,“其掛名列籍於致公堂者,殆十而七八”,到1907年“列籍堂內者,占十之八九”。很短的時間內,洪門組織便在美洲迅速發展起來,幾乎是有華僑居住的地方就有洪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