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國際現象,受到糧食危機的影響,向日本、韓國這樣的小國開始考慮並實施了在其他國家買地種糧的計畫,用以來緩解自身的糧食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外圈地種糧
- 屬性:糧食危機
- 對象:國際現象
- 對應:日本、韓國
日本海外“圈地”,韓國3/4糧食依賴進口,當地的貧窮農民將增多,部分農民將失去生活來源,應對危機,
日本海外“圈地”
日本在美洲的土地開發很早就為人所關注。早在1899年,一家由日本官方資助的公司向秘魯派出了農場工人,這是日本有組織地在拉美海外“圈地”種糧的開始。韓國也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走上了海外墾田之路。
日本:國內六成糧食海外供應
《日本農業新聞》最近報導,日本三井物產日前在巴西投資了100億日元種植玉米和棉花,以滿足日本市場的旺盛需求。除了巴西外,日本現在與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印尼、紐西蘭、美國等國的農場都簽訂了玉米等飼料作物種植協定。
日本發展“海外農業”
日本之所以大張旗鼓地發展“海外農業”,就是為了向其國內市場穩定地提供農產品。近期,日本媒體上經常出現的一個數字是39%,這是現在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按日本官方統計,日本60%以上的糧食依靠海外市場供應,其中,18.3%來自中國,22.2%依靠美國。
韓國3/4糧食依賴進口
2008年4月15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在赴美訪問途中,就“建立海外糧食基地”問題召開了記者招待會。韓國是世界第五大糧食進口國,該國75%的糧食都依賴進口。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也走上了海外墾田之路。2008年4月,韓國獲得了海外墾田的巨大成果——以無償援助的方式在蒙古國獲得了27萬公頃的土地。
韓國大宇物流公司2008年12月18日又獲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政府授權,取得130萬公頃可耕地的使用權,租期為99年。
當地的貧窮農民將增多
對高棉耕地的爭奪說明,由於糧食危機仍然嚴重,各缺糧國家正在不顧一切地在海外尋找耕地種植自己的糧食。但隨著這種趨勢的擴大,全球土地經營關係和農業狀況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改變。一些專家警告說,尋求海外耕地的做法或許有助於緩解一些國家的糧食危機,但也可能在當地引發衝突並加劇貧困。
許多專家認為,2007年以來,全球之所以產生糧食危機並出現到海外租地種糧的熱潮,是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人口增加了1%到2%,但農業產量卻沒有太大的發展;其次,由於許多國家的鄉村地區正在向城市轉變,大量可耕種的土地正在消失;最後,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國家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已經被取消了。
部分農民將失去生活來源
對於海灣國家爭相到高棉租地種糧的現象,一些批評人士認為,高棉的土地出售或者租借給海灣國家後,當地農民還可以在昔日的土地上勞作,一部分農民甚至可能獲得新的就業機會;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一部分依賴土地生存的高棉農民將會失去生活的來源。
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雅克·迪烏夫2008年8月就曾警告說,全世界正形成一種“新殖民主義”浪潮:富國的人民糧食無憂,而貧窮的農民卻日益增多。
關注農民生計的非政府國際組織“關注鄉村”也表示,如果不謹慎小心地規劃這種投資,就很可能會損害當地農民和窮人的利益。該組織還指出,在這一過程當中,許多國家的土地還可能會以不公平的價格被別國租種。
應對危機
根據高棉政府最近發表的聲明,由於世界糧食價格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平均增長了一倍,幾個海灣國家正在與高棉商談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租地契約。如果契約能夠簽訂,這些國家將在高棉種植水稻和玉米並運回國內,這將比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購買糧食要節省數百萬美元。
海灣國家每年有80%的糧食都依賴進口,用於進口糧食的資金正在不斷增加。據阿拉伯農業發展組織統計,海灣國家2006年的糧食進口花費為160億美元,但2008年就增加到了200億美元。從事糧食問題研究的學者拉烏夫在杜拜表示,所有海灣國家正受到全球糧食危機的困擾。
拉烏夫指出,沙特農民曾經花費15年時間在沙漠裡試驗種植玉米,結果以失敗告終,海灣國家要想實現國內糧食大規模增產已經不太可能。
在拉烏夫等人看來,在國外購買或租借土地成為解決海灣地區糧食危機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對於海灣國家來說,由於受現有技術條件限制,僅靠國內能力已經不可能保證糧食生產,因為他們缺少水資源和可耕種土地。”拉烏夫說,“因此,前往國外購買或租借土地成了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