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海城地震(海城大地震)

2·4海城地震

海城大地震一般指本詞條

2·4海城地震發生於1975年2月4日台北時間19點36分,震中位於遼寧省海城縣(今海城市)、營口縣(今大石橋市)一帶(東經122°50',北緯40°41')。地震強度達芮氏7.3級(矩震級7.0級),震源深度為16-21公里。

由於中國科學家對該次地震進行了準確預測並及時發布了短臨預報,全區人員傷亡共18308人,占總人口數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總人口數的0.02%,重傷4292人,輕傷12688人,輕重傷占總人口數的0.2%。

2·4海城地震一般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在正確預測地震的基礎上,由官方組織撤離民眾,明顯降低損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基本介紹

  • 名稱:2·4海城地震
  • 時間:1975年2月4日19點36分
  • 地理位置:遼寧省海城縣(今海城市)
  • 震中經緯度:北緯40.39度,東經122.48度
  • 震源深度:16-21公里
  • 震級:芮氏7.3級
  • 震中烈度:9度
  • 傷亡人數:18308人
  • 經濟損失:8.1億元
  • 遇難人數:1328人
  • 重傷人數:4292人
  • 輕傷人數:12688人
地震經過,地震強度,地理環境,情景描述,預測預防,災害影響,傷亡情況,破壞程度,波及範圍,經濟損失,災後救援,政府反應,災後重建,社會評價,後續預防,

地震經過

地震強度

1975年2月4日19點36分,在遼寧省海城、營口縣一帶(東經122°50',北緯40°41')發生了芮氏7.3級(矩震級7.0級)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為16-21公里。

地理環境

這次地震發生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遼東半島中南部。在地震烈度7度區域範圍內,有鞍山營口遼陽三座較大城市,人口167.8萬;還有海城營口盤山等11個縣,人口660萬;合計人口834.8萬。其中城市人口占20%,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遼寧省是中國的工業基地之一,重工業總產值位於全國的首列。鞍山市的鋼鐵聯合企業在全國素有“鋼都”之稱。該區交通方便,公路、鐵路網路密集,是東北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還有大型水庫1個,中小型水庫109個。

情景描述

海城地震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震時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震區90%的人都看到了低空發光現象。遠近所見光色和光象不盡相同,近處可見一道道長的白色光帶,遠處則見紅、黃、藍、白、紫的閃光。此外,還有人看到從地裂縫直接射出的藍白色光,以及從地面噴口中冒出的粉紅色光球。在海城、營口盤錦一帶普遍聽到了悶雷似的響聲。

預測預防

海城地震前,中國地震部門曾經作出中期預報和短臨預報。早在1970年,全國第一次地震工作會議根據歷史地震、現今地震活動及斷裂帶活動的新特點,曾確定遼寧省瀋陽一營口地區為全國地震工作重點監視區之一。1974年6月,國家地震局召開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趨勢會商會,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區一二年內有可能發生5一6級地震。不久,國務院就批轉了國家地震局“關於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的報告”。對7個省、市、自治區發布了地震中期預報。1975年1月下旬,遼寧省地震部門提出地震趨勢意見,認為1975年上半年,或者1一2月,遼東半島南端發生6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較大。與此同時:國家地震局也提出了遼寧南部可能孕育著一次較大地震。2月4日0點30分,遼寧省地震辦公室根據2月1—3日營口、海城兩縣交界處出現的小震活動特徵及巨觀異常增加的情況,向全省發出了帶有臨震預報性質的第14期地震簡報,提出小震後面有較大的地震,並於2月4日6點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較明確的預報意見。4日10時30分,省政府向全省發出電話通知,並發布臨震預報。
由於震前作出了中期預測和短臨預報,省政府和震區各市、縣採取了一系列應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比如,營口縣政府在震前採取四條應急預防措施:①城鄉停止一切會議;②工業停產,商店停業,醫院一般患者用戰備車送回家,少數重病患者留在防震帳篷里就地治療。城鄉招待所、旅社要動員客人離開;③城鄉文化娛樂場所停止活動;④各級組織採取切實措施做到人離屋、畜離圈,重要農機具轉移到安全地方。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各街道、鄉一方面用廣播喇叭,另一方面派幹部挨家挨戶動員民眾撤離危險房屋,有的還在露天放映電影,因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傷亡。如處於地震烈度9度區的大石橋鎮,共有居民72000人,震時房屋倒塌67%,但只死亡21人,輕傷353人。再如,一個當地駐軍,震前正同鞍山市春節慰問團舉行軍民聯歡會,與會人員上千人,當接到緊急防震通知後,決定聯歡會只講話不演節目。結果人員剛剛撤離,地震就發生了,禮堂倒塌,只傷了一個最後離開的戰士。
此外,由於震前廣泛開展了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幹部民眾掌握了應急防震的知識,也有效減輕了傷亡和損失。如2月4日大連至北京的31次旅客快車,載滿了1000多名乘客賓士在地震區的鐵路上。19點36分列車運行到極震區唐王山車站前,火車司機突然發現車頭前方;從地面至天空出現大面積藍白色閃光。這位司機懂得地震知識,馬上意識到這是地光,判斷地震即將到來,他沉著地緩慢減速,在減速過程中地震發生了。由於速度很低,未出現事故,安全地把列車停了下來,保證了全體旅客的安全。
海城地震發生在現代工業集中、人口稠密地區。該區絕大多數房屋未設防,抗震性能差,地震又發生在冬季的晚上,按照當地農村多數人的習慣,震時已都入睡。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事先沒有預報和預防,人員傷亡將十分慘重。國內其他未實現預報的7級以上的大地震,如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的人員傷亡率分別為14%、13%、18.4%。按這三次地震的人員傷亡率平均值估算,海城地震人員傷亡將近15萬,死亡可達5萬以上。而由於發布了短臨預報,震區各級政府組織民眾預防,使全區人員傷亡共18308人,僅占7度區總人口數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總人口數的0.02%,重傷4292人,輕傷12688人,輕重傷占總人口數的0.2%。

災害影響

傷亡情況

遇難人數1328人,重傷人數4292人,輕傷人數12688人,合共18308人。

破壞程度

這次地震震中區面積為760平方公里,區內房屋及各種建築物大多數傾倒和破壞,鐵路局部彎曲,橋樑破壞,地面出現裂縫、陷坑和噴沙冒水現象,煙囪幾乎全部破壞。

波及範圍

這次地震的有感範圍很大,北到黑龍江省的嫩江牡丹江,南至江蘇省的宿遷,西達內蒙古自治區五原鎮和陝西省的西安市,東線越出國境至朝鮮,有感半徑達1000公里。

經濟損失

這據震後統計,地震造成城鎮各種建築物破壞,占原有總面積12.8%公共設施破壞更為嚴重。其中,破壞道路近3萬米,給排水管路16萬多米,供電線路100餘萬米,通訊線路45萬多米,大小煙囪400多個。損失大量工業設備和生產物資;在農村造成民房破壞占原有面積27.1%,破壞公路38公里,各型橋樑:2000餘座;水利設施700多個,堤壩800多公里,噴砂埋蓋農田180多平方公里,使生產資料和設備也受到很大損失。
震中位置示意圖2震中位置示意圖2
從整個震區經濟損失看,城鎮房屋共損壞500萬平方米,城鎮公共設施破壞165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損壞1740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利設施破壞2937個;總共折合人民幣8.1億元。城鎮和工業震害所占比重較大,兩者相比,城鎮占總損失的61%,農村占39%。

災後救援

政府反應

海城地震剛過,遼寧省政府就連夜在海城縣(今海城市)成立了省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醫療衛生、物資供應、搶險維修、治安保衛、地震測報等機構,立即指揮實施救災對策方案。省內末受災的地、市,分別在海城、營口兩縣設立支援救災工作站,分工包乾救援。瀋陽、遼寧軍區也在震區設立了指揮部,指導當地駐軍進行抗震救災。如海城縣(今海城市)駐軍在震後10—20分鐘就進入了救災現場。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共救出2700餘人。有一個團在地震當晚就救出426人。海城駐軍某師一個偵察連,震後2分鐘就進入縣招待所,和隨後派出的一個工兵營一起進行搶救,先後打了40多個洞,奮戰了5晝夜,挖出60多人,共救活了18人。救人時一般先給傷員打強心劑,然後再抬出來,用這個方法救活了5名傷員。
海城地震紀念碑海城地震紀念碑
地震後,北京、吉林、河北等省市以及遼寧省內共派遣101個醫療隊進入震區,醫護人員共3480人。他們在當地民眾和駐軍協助下,在震後2、3小時內,基本上把重危傷員搶運到鄉村臨時設立的醫療點或交通方便的公路兩側,因地制宜地對傷員進行了急救處置。在震後12小時內基本上完成了傷員搶運任務。省政府緊急安排省內16個縣級以上醫院、軍隊3個野戰醫院以及災區臨時開設的3所醫院接收治療重傷員。到1975年3月19日止,縣級以上醫院收治的4700多名重傷員已有3464人基本痊癒出院。震後震區還普遍開展了春季愛國衛生運動,制止了傳染病的繼續發生,使發病率大為減少。
2月6日後,解放軍開始全面清理廢墟,每當清理一個地方,先喊一喊,聽一聽,看一看。2月9日上午11時,最後救出了一個被壓埋了110個多小時的外地採購員,這個傷員身受重傷和3度凍傷,經醫院及時搶救脫離了危險。

災後重建

震後,在恢復生產中,國家和省投資10.3億元,震區自籌資金2.5億元。在重建家園中,經過兩年努力,農村共建用房857萬平方米;經過16年努力,城鎮共修建房屋355萬平方米,公共設施11萬平方米,國家和省級投資17.8億元,災區自籌4.6億元。
震前預報預防的成功,還帶來了其他一系列的社會、經濟效益。由於人員傷亡的減少,尤其是青壯年傷亡減少,有效地保證了災區的抗震救災、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的順利進行。減輕了由國家大量派出救災人員和因停產而引起的損失。地震前,災區工農業日生產總值2600萬元,震後大部分在10天內恢復了生產,全區在2個月內就全部恢復了生產。如果沒有預報和預防,按半年產的時間計算,將損失30—40億元。
海城地震紀念碑海城地震紀念碑
另外,震前對一些要害部門進行了加固和處理,避免了可能發生的重大次生災害。如遼陽參窩水庫,是全省大型水庫之一。原無地震設防,工程質量也有一些問題。1975年1月進行了壩體加固,地震時,壩區山石滾落,壩體裂縫加大,冰面出現90米長裂縫,但是整個大壩卻安然無恙。又如,慶陽化工廠於1974年12月下旬對庫存的4950噸易爆產品採取了緊急調出措施,免除了可能因地震引起的爆炸。

社會評價

2·4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震動了世界。這是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由被動到主動的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它開創了人類短臨地震預報成功的先河,使人們看到了地震預報的前景是光明的。據估計,海城地震預報拯救了10萬餘人的生命,避免了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僅就這一點來說,這次預報可以說是地震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1976年6月,美國“赴海城地震考察組”負責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現場說:“中國在地震預報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預報是十幾年來世界上重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後續預防

這次地震由於發生於嚴寒臘月的冬季,震後的次生凍災、火災嚴重。震前,連續多日偏南風,氣溫逐月回升,1975年2月2日至3日,最高氣溫3—6℃,冰雪消融;但風雲莫測多變,震後突然轉東北風,漫天大雪,氣溫急劇下降,最低溫度達-20℃以下,最高也在-5℃。氣溫的冷熱巨變,加上多數人住在不防寒的簡易防震棚內,造成了嚴重的凍傷。另外,防震棚多系易燃材料搭成,冬季嚴寒取暖再加之做飯、照明等,造成火災亦很嚴重。據統計,火災及凍災共傷亡8271人,其中,凍死和捂死372人,凍傷6578人;震後共發生防震棚火災3142起,燒死341人,燒傷980人。上述次生災害傷亡人數占總傷亡人數32%,比例相當驚人,是值得記取的一條教訓。今後在預報地震的同時,應同時考慮不同條件下次生災害的預測、預防問題。
海城地震海城地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