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農場

地處福清東南部,界於海口、城頭兩鎮之間。於1956年圍墾海灘開發創辦,原稱福清斗垣華僑機耕農場,1957年改為福清海口華僑機耕農場,1960年改為國營福清海口農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口農場
  • 地處:界於海口、城頭兩鎮之間
  • 原稱:福清斗垣華僑機耕農場
  • 耕地:5000畝
  • 時間:1956年
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前

1956年,幹部、職工計108人,有耕地5000畝。1962年劃給東閣華僑農場2200畝;1970年由縣革委會批准,劃借給海口公社352畝、城頭公社191畝。總共劃出2716畝,留有2284畝。農場屬於海灘地圍墾,鹽鹼未改良好,辦場初期耕地利用率很低。每年只播水稻300~400畝,畝產也只達125~150公斤。大部分耕地種夏季綠肥田菁以改良土壤。此外,一個畜牧場,年養母豬40頭、小豬400頭;水面河道面積600畝,年產魚30噸。全場農牧漁年總產值在10萬元左右,每年要虧損5~6萬元。1965年,幹部職工增至212人,總人口為400人。年插水稻1000畝,畝產175~200公斤;年養母豬80頭、小豬800~1000頭,河道養魚,年產鮮魚15~20噸。全場農牧業總產值達40萬元,虧損4萬元。

改革開放後

1978年耕地通過長期沖鹼後,全部種上農作物。年插水稻2200畝,畝產達750公斤。年養生豬1000頭、母豬100頭、小豬1200頭,產魚15噸,並創辦一個粉乾加工廠,年產出口粉乾200噸。農工副業總產值達110萬元,盈利1萬多元。1979起,連續四年獲得農業大增產。1982年糧食總產達2013.4噸,平均畝產905公斤。
從辦場至1988年的32年中,前19年虧損109萬元,後13年共盈利139萬元。1988年,全場總人口750人,其中職工378人,有7個農業隊、1個水產隊、1個機務隊、2個畜牧場、1個粉乾廠、1個糧食加工廠,是一個以農為主(種水稻),多種經營的機耕農場。1988年播種晚稻1618畝(無早稻),總產1190噸。工農業總產值達163.91萬元,每個職工平均年產值4335元,全場純盈利2.33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