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99年,中國051B型深圳號驅逐艦服役之後,中國繼續進行新一代驅逐艦的研發工作。
21世紀初期,中國江南造船廠的船台上有四艘新艦正在建造,其中前兩艘為052B型驅逐艦,在2002年中旬下水;而第三、第四艘則是2000年代初期引人注目的中國新銳艦艇,編號170與171的052C型驅逐艦,配備中國海軍之前未見的相控陣系統以及垂直發射(VLS)防空飛彈系統,是中國造艦的一大突破,獲得了“中華神盾”的美稱。由於先前北約國家稱052B為“旅洋-I級”(Luyang-I class),因此052C便成為“旅洋-II級”(Luyang-II class)。
建造服役
2003年4月29日,052C型首艦在氣笛聲中從船台滑入,該艦被命名為170蘭州號,並於2005年10月18日服役。
2003年10月23日,較晚開工的052C型2號艦下水,被命名為“海口”號,舷號171。
2004年底,171海口艦完工,展開試航作業。
2005年12月26日,海口艦正式服役。052C型共有6艘,分別是170蘭州號、171海口號、150長春號、151鄭州艦,主要參數大致相同,外觀有細微差異。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海口號驅逐艦帶有德國MEKO護衛艦風格,艦體修長而豐滿,首部為大角度飛剪艦首,不帶任何外飄,水線以上無折角線,上層建築物採用了一體化的設計,尾部設有小契形尾。這種新穎的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海口號的快速性、抗浪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艦艇在高速航行時的產生的興波阻力;其機動靈活,快速性好,可以說還是適應未來作戰需求的。對於水面艦艇來說,紅外輻射具有明顯的可探測特徵。
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艦艇相比,海口號雖然在適航性和穩定性上有所欠缺,但這種新穎的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海口號的快速性、抗浪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艦艇在高速航行時的產生的興波阻力;其機動靈活,快速性好,可以說還是適應未來作戰需求的。採用了與052B型基本相同的艦體設計;052C型的上層建築更高大,側面斜角更大,裝有相控陣雷達天線,機庫設計相同,近程防禦系統位於左舷機庫頂部前後的上昇平台上,安裝在煙囪後方的低矮固定式桅桿上。
動力系統
海口號驅逐艦的主機為柴燃動力,主機是1995年開始在烏克蘭生產的DA/DN80,這是除美國WR-21外世界最先進的同類主機,但壽命和維修時間有待觀察,性能相當先進。
艦載武器
配置
海口號驅逐艦的武器系統十分強大,在反艦飛彈方面,配備了新型反艦飛彈發射架;在艦空飛彈方面,配備了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隱身主炮;近防炮;多用途發射器;魚雷發射管;還配備了反潛直升機。
艦炮
海口號在反魚雷深彈發射器後部,安裝有艦炮,主要用於攻擊海上目標以及防空,也可反飛彈和執行對岸轟擊任務,炮殼採用了隱身設計,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射速高、反應時間短等優點。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就向法國購買了2套該裝置,其中的1套便裝在了反潛加強型的“江湖”級護衛艦544號上使用。
由於海口號主要用於中國南海巡邏,面對東南亞各國海軍,以該炮在射擊、反映速度快、命中精確度高、威力大的優勢,還是能很好的完成其作戰使命的,畢竟某些時候炮彈的作用還是要大於飛彈。海口號參與的亞丁灣遠洋護航主要對手是一些手持輕型武器的海盜,使用飛彈的可能性不大。
防空飛彈
海口號上裝備了艦載防空飛彈。飛彈的發射方式為垂直冷發射,發射筒類似於俄羅斯海軍使用的左輪式,但每個飛彈單獨使用一個發射口,因此發射方式更為可靠,且發射速度更快,安全率也高。
反艦飛彈
海口號的設計思想是以防空為主,反艦為輔,故該艦的反艦作戰能力不如中國海軍新服役、改進的驅逐艦,但也安裝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飛彈發射筒也革命化的設計成了圓筒式的,這樣更有利於發射時的穩定、精度和保障問題。
近程防禦
海口號上的近程防禦系統為中國最新研製的速射炮。從外形上來看,該炮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荷蘭的“守門員”防禦系統,該系統於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製。其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整體性能超過了各國海軍普遍使用的“密集陣”、“守門員”等近程防禦系統,具有很強的反導能力。伺服系統採用運算放大器,功率放大採用數字脈寬調製系統,並首次套用閉回電路的射控技術,可修正彈著偏差,推動系統為交流電式。
反潛系統
海口號的反潛能力十分齊全,主要裝備有反潛魚雷系統以及反潛直升機。魚雷既可由水面艦艇攜帶,也可以由反潛直升機掛載。
在反潛聲吶方面,設有球鼻首聲吶以及拖曳聲吶。聲吶工作時絞車從左/右側尾升出,缺點是聲吶布置/回收困難,精度較差,且工作時受海況影響較大。
艦電系統
指揮系統
海口號驅逐艦艦載C3I系統網路包括艦船上指揮中心內部的區域網路和指揮中心之間的互連網,普遍使用共享介質、匯流排形式的網路拓撲結構。中國海軍新型大中型水面艦艇普遍採用的是仿意式IPN-10的作戰系統。該匯流排系統採用模組化結構,分為主線和支線。可滿足中大型艦艇對於傳輸距離,傳輸速率和終端數目的要求。
海口號還配屬了新一代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為中國第三代作戰情報系統,和第二代相比,整體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該系統在實時性能、網路容量、網路分析建模、可靠性等方面又有了相當的提高。
海口號還採用了海軍首型海上編隊戰役、戰術型自動化指揮系統。該新型指揮系統採用功能更強、速度更快的數據匯流排,更先進的旗艦數據顯示中樞。該系統結合支持戰鬥群各分隊之間的綜合通訊、導航和敵我識別,用於交換聯合戰術數據鏈,對艦隊直轄艦和岸基、空基偵測平台進行有效的指揮管理和協調。
雷達系統
海口號上的電子設備主要是一套中國自行研製的
相控陣雷達系統,布置方式類似於美日的阿利.伯克級和
金剛級驅逐艦,是繼美、俄、荷、日之後第五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隱身技術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海軍在艦艇設計方面都開始追求隱身方面的要求。由於有了先前167號的設計經驗,故在海口號上,中國海軍採取的是進一步加以完善的方法,外形上一改167號半封閉的設計方式,首次採取了全封閉式的外形設計,用曲面板代替平面板,側壁的傾斜角度更大,折角處都採用了圓弧形表面和棱,以避免鏡面強反射。對各種暴露在外的武器設備,也都力所能及的實行了隱身化的改裝。比如主炮採用了隱身化設計,反艦飛彈附加了雙面擋板,防空飛彈使用了垂直發射裝置,將整個機構都深埋於艦體內部等。
對於水面艦艇來說,紅外輻射具有明顯的可探測特徵。其紅外輻射源主要是煙囪、主機艙及其排出的廢氣和熱水、燈光、艦體表面的熱輻射等。在海口號上,針對紅外特徵較強的煙囪,分別採取了冷水降溫,隔熱擋板、塗絕熱層、防熱墊以及把柴油機工作時產生的廢氣通過內部管道排放至水裡的多種方法來抑制紅外輻射;在聲隱身上,海口號的艦體表面採用了消聲瓦、消音塗層以及高效率的5葉大槳來防止來自水下的聲吶探測。
服役動態
2008年12月22日,中國國防部宣布“武漢”號同海口號和“微山湖”號一起於12月26日前往中東亞丁灣,維護索馬里海域和平,並打擊海盜。
2010年6月30日-2011年1月7日,海口艦與中國海軍998“崑崙山”號兩棲登入艦,“蘭州”號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執行第六批亞丁灣護航任務,並在回國途中訪問了沙特、斯里蘭卡、巴林、印尼四國。
2011年11月2日,海口號作為第十批護航編隊成員,第二次前往執行亞丁灣維和、反海盜任務。2012年3月15日,第十批護航編隊完成使命,5月5日海口號返回湛江。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國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舉行海上閱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173長沙號驅逐艦檢閱了各型艦艇,其中包括海口號驅逐艦。
2018年8月2日,中國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海軍海口艦的先進事跡,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總體評價
中國海軍第一代具備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防空型飛彈驅逐艦,被譽為“中華神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