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鰍鮀,Gobiobotia kolleri (Banarescu and Nalbant, 1966),鯉科鰍鮀屬的一種魚類。體長,前部稍圓,頭胸部腹面平坦,尾柄側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南鰍鮀
- 拉丁學名:Gobiobotia kolleri (Banarescu and Nalbant, 1966)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科:鯉科
- 亞科:鰍鮀亞科
- 屬:鰍鮀屬
- 種:海南鰍鮀
概述,識別特徵,分布區,
概述
拉丁科名: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拉丁屬名: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種 學 名:Gobiobotia kolleri
識別特徵
頭平扁,頭寬大於頭高。吻略尖且扁,被有細小的皮質顆粒。眼大且側上位,瞳孔圓形。眼間距略小於眼徑,眼間和頰部被有明顯的皮質條紋。口F伉,橫寬,呈弧形。上唇邊緣具褶,下唇光滑。須4對,1對口角須,3對(亥頁)須,較短。口角須末端不超過眼球中部下方;第一對(亥頁)須起點位於口角須起點之前,末端稍過第二對鬚鬚起點;第二對頰鬚末端達眼後緣下方;第三對額須末端達鰓蓋骨中部下方。(亥頁)部各須基部之間具發達的小乳突。鱗圓形,側線完全,平直延伸到尾鰭基部。背鰭前方的側線以上鱗片具有發達的棱咨。胸腹部裸露無鱗,裸露區僅達腹鰭基部。背鰭起點稍前於腹鰭起點或與之相對。胸鰭發達,第三根分枝鰭條最長,超出鰭膜,末端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距胸鰭起點較距臀鰭起點為近,距吻端較距尾鰭基部為近,尾鰭叉形,下吁長於上葉。肛門位於腹鰭起點與臀鰭起點間的前1/3處。下咽齒細長,上部膨大呈匙狀,末端鉤曲。鰓耙細小。鰾小,前室橫寬並包圍在一不完全封閉的骨質囊中,該骨囊橫寬,中部狹紐,明顯地分為左右二側泡,該側泡腹面中部較薄。後室細小呈一泡狀物附著在前室之狹紐部,無鰾管。腹膜灰白色。固定標本,體背黃褐色,腹部灰白,頭部及鰓蓋為褐色。橫跨體背中線有7—8個黑斑,體測正中具黑色斑塊8—9個。背鰭和尾鰭微黑,其他各鰭灰白。
分布區
廣西的馬山 柳江 融安 融水 三江 永福 龍勝 合浦 上思 田林 西林 隆林 來賓市區 忻城 象州 武宣 崇左市區 龍州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