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金礦類型、形成條件及成礦預測的研究

《海南金礦類型、形成條件及成礦預測的研究》是由地礦部直屬單位管理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塗紹雄、戰明國、高艷君、方繼專、鄧孺孺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金礦類型、形成條件及成礦預測的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20371[05630]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直屬單位管理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20371[05630]
項目名稱
海南金礦類型、形成條件及成礦預測的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礦部直屬單位管理局
主要完成人
塗紹雄、戰明國、高艷君、方繼專、鄧孺孺
主題詞
金礦;成礦預測;海南

成果摘要

作者側重在二甲-不磨成礦帶上進行研究,採取對重點礦床解剖,以收集前人以少量區域性地質研究作為途徑,獲如下認識: 按金礦賦礦圍岩岩性能劃分出破碎帶蝕變岩型、石英脈型、陸相火山岩型、似層狀細脈浸型、多金屬伴生型和砂礦型等七個金礦類型,並指出破碎帶蝕變岩型和具有較大遠景。 對抱板群的岩石類型、層序、時代提出了新的認識造類型為:下部類復理式建造、中部火山-沉積建造、上部泥質頁岩夾為1600Ma,為本區的基底,包是本區的礦源層,尤其是上部的泥質頁岩不同構造時期、不同變形類型,不同力學性質的剪下帶控制了不同類床,其中以海西-印支期韌性、韌-脆性剪下帶(主要指戈枕斷裂)成在分析二甲、不磨礦床控礦構造特點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海南地區金成礦模式。 著重討論了二甲-抱板成礦帶中金礦(以二甲、不磨兩)的時代、物化條件和成因,認為它們的形成受加里東、海西-印支、-岩漿事件的影響和疊加,成礦具多期性;礦床屬中溫、低鹽度,富O的變質-岩漿混合熱液成因。 總結了破碎帶蝕變岩型和石英脈型金礦的,結合化探成果提出了一個A級預測區和四個日級預測區,並認為不磨深部可能出現糜棱岩型金礦的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