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成因成礦模式及找礦預測研究

《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成因成礦模式及找礦預測研究》是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路彥明、張棟、陳祥、章文忠、趙軍、王美娟、張玉傑、韋定軍、張選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成因成礦模式及找礦預測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150133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133
項目名稱
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成因成礦模式及找礦預測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路彥明、張棟、陳祥、章文忠、趙軍、王美娟、張玉傑、韋定軍、張選文
研究起始日期
2005-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6-12-01
主題詞
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構造控礦;成因模式;找礦預測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研究區大地構造位置為東準噶爾卡拉麥里板塊結合帶的中西段。基於礦床地質及同位素、流體包裹體等的研究,建立了與韌-脆構造有關的“雙泉式”金礦成因成礦模式:雙泉地區韌-脆性剪下變形帶是在卡拉麥里板塊結合帶基礎上,在陸-陸碰撞的地球動力學環境下,在海西晚期陸內俯衝的體制中,先經過中石炭世晚期至早二疊世早期的擠壓背景下的推覆為主,兼具右行剪下變形階段;後經早二疊世晚期至晚二疊世晚期伸展背景下的脆性構造變形階段,沿早期形成的韌性剪下構造體系中的各種裂隙或薄弱帶,在脆性變形過程中形成張性空間,使成礦流體在其中沉澱、富集。金礦成礦在時間、空間上嚴格受韌-脆性剪下構造變形帶控制,具體控礦構造符合里德爾剪下系統。在主剪下帶中礦脈(體)規模大,次級斷裂裂隙的規模較小。金礦成礦流體主要是在剪下變形過程中形成的,以變質成因的流體為主,但不能排除深源流體(指殼幔過渡帶的流體)的混入。 以“雙泉式”金礦成因成礦模式為理論指導,結合元素地球化學、礦床學、勘探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在礦區23號、24號勘探線深部圈定出2處找礦靶區、在礦區外圍圈定出紅柳溝、蘇吉泉、蘇吉泉東等3處找礦預測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