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樂東縣抱倫及外圍金礦普查評價》是海南省地質調查院為主要研究單位,丁式江、廖正偉、傅楊榮、張小文、符峰、吳國愛、廖香俊、吳坤成、張文濤、柳長柱、潘祖平、吳育波、楊誠、謝順盛、盧章達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樂東縣抱倫及外圍金礦普查評價
- 依託單位:海南省地質調查院
- 完成人:丁式江、廖正偉、傅楊榮、張小文、符峰、吳國愛、廖香俊、吳坤成、張文濤、柳長柱、潘祖平、吳育波、楊誠、謝順盛、盧章達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 20040002 | ||
項目名稱 | 海南省樂東縣抱倫及外圍金礦普查評價 | ||
主要完成單位 | 海南省地質調查院 | ||
主要完成人 | 丁式江、廖正偉、傅楊榮、張小文、符峰、吳國愛、廖香俊、吳坤成、張文濤、柳長柱、潘祖平、吳育波、楊誠、謝順盛、盧章達 | ||
獲獎證書編號 | KJ2004-1-2 | ||
獎種 |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
等級 | 一等 |
項目摘要
該項目為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995年(瓊地發[1995])下達的普查項目,1996~1998年為原地礦部重點項目,1999~2002年(0499146100、0400146100、70401146158、資【2002】051—01)為中國地調局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屬地質學研究領域。按照“區劃、區調、物化探、科研、礦產勘查”五統一的原則,採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探礦工程以及電子探針、同位素測定、流體包裹體測定等科研多種方法、手段,開展綜合找礦。 項目實施中先後開展了1∶1萬地質測量、1∶1萬水文地質測量、1∶2000地質測量、1∶2000水文地質測量、1∶1萬土壤測量、1∶1萬壤中氣汞測量、α卡測量、槽探、鑽探及坑探工程。查明區內地質、礦床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礦石組分及礦石選冶性能。圈定礦體平均品位3.29—29.30g/t,個別為98.05g/t(V1-7),單樣最高品位為282.70g/t(V1-3),探求(333+3341)金資源量73910kg,達大型—特大型富金礦床規模。同時,利用同位素、包裹體、電子探針等方法、手段,開展成礦時代,成礦規律研究,指明了下步找礦方向。 項目採用了國內高新技術,利用地質—物化探綜合找礦技術,取得尋找隱伏金礦的重大突破,該金礦床為“九五”期間以來國內最大的富金礦床,並把勘查任務與研究及成果轉化有機結合,在海南首次發現了國內罕見的鉍—碲—金礦物組合的超大型遠景規模的金礦床。項目的研究成果與國內同類技術比較,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抱倫金礦從進入普查和研究工作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順利進入開發階段,且1997年至2003年7年中累計黃金生產產值為2.50億元,企業稅後利潤為2459萬元,累計繳納各種稅費近3111.1萬元,這在全國同類礦山中屬少見。抱倫金礦是一個典型的邊勘查、邊研究、邊開發、邊將成果運用轉化的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礦山企業。勘查開發技術程度高,為海南省礦業發展建立了新的模式。 該項目在勘查中所採用的地氣測量,自然α卡測量、電子探針分析,分形等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多學科的綜合運用可廣泛套用於今後我省的金礦礦產勘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