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茄,中藥名。為茄科植物海南茄 Solanum procumbens Lour. 的根。分布於海南等地。具有散風熱,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感冒,頭痛,咽喉疼痛,關節腫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海南茄
- 別名:金耳環、耳環錘、細顛茄、金鈕頭、卜古竻、卜古雀、古鈕菜、耳環草、小丁茄、扣子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茄目
- 科:茄科
- 屬:茄屬
- 種:海南茄
- 分布區域:海南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量:30-60g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
功效
散風熱,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咽喉疼痛,關節腫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採集加工
秋、冬季挖取地下根,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m。莖直立或平臥,多分枝,小枝無毛,具黃土色基部寬扁的倒鉤刺,嫩枝、葉下面、葉柄及花序柄均被分枝多、無柄或具短柄的星狀短絨毛及小鉤刺。葉互生;葉柄長4-10mm;葉片卵形至長圓形,長2-6cm,寬1.5-3cm,先端鈍,基部楔形或圓形不相等,近全緣或作5個粗大的波狀圓淺裂。蠍尾狀花序頂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狀,4裂,裂片三角形,在兩面先端均被星狀絨毛;花冠淡紅色,先端深4裂,裂片披針形,外被星狀絨毛;雄蕊4,花絲長約1mm,花葯長約6mm;子房球形,先端被星狀毛,花柱長約7mm,先端2裂。漿果球形,直徑7-9mm,熟時紅色,光亮,宿存萼向外反折,果柄長約2cm,先端膨大;種子淡黃色,近腎形,扁平。花期春、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長環境
生於灌木叢中或林下。分布於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