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是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交通運輸廳、中共海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規劃。

基本介紹

全文
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
中共海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12月
目 錄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通用航空業的重大意義
(二)海南通用航空業發展現狀
(三)海南發展通用航空業的機遇和優勢
(四)存在不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定位
(四)發展目標
(五)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指標體系
三、通用航空研發製造
(一)探索構建通用航空科技創新體系
(二)發展通用航空製造業
(三)推動通用航空器維修業態發展
四、通用航空業態培育
(一)發展短途運輸與公務航空
(二)做大做強低空旅遊業
(三)推進飛行營地建設
(四)拓展無人機服務套用領域
(五)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
(六)開展通用航空飛行器租賃業務
(七)推動航空會展與交易中心建設
(八)培育航空文化
(九)加強通用航空教育培訓
(十)組織通用航空體育賽事
(十一)構建智慧物聯體系
五、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一)調整最佳化空域航線
(二)推進機場及起降點建設
(三)提升通航飛行監管能力
(四)推進綠色環保技術材料在通用航空領域套用
(五)強化軍民協同
(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六、重大工程及平台建設
(一)通用機場建設
(二)海口甲子通航產業園
(三)三亞通航產業園
(四)瓊海博鰲通航產業園
(五)通用航空科技創新中心
(六)通用航空維修保障中心
(七)無人機創新驗證示範基地
(八)航空宣傳科普教育基地
(九)應急航空救援資源調度平台
(十)飛行服務保障平台
七、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注重政策扶持
(三)最佳化營商環境
(四)加強金融保障
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為培育發展海南通用航空業,依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通用航空業的重大意義
通用航空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建築業的作業飛行和公務、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遙感測繪、教育訓練、文化體育、旅遊觀光等方面的飛行活動。通用航空作為支持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手段,具有民航運輸活動的安全、高速、舒適、公共性、國際化等共性特點,還具通用性、機動性、專業技術性、經濟調節性、地區差異性等個性特點。
1.發展通用航空業是建設民航強國的必然要求。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共同構成了民用航空運輸體系的“兩翼”。當前,我國運輸航空業蓬勃發展,在運輸周轉量、貨郵吞吐量、旅客吞吐量等方面已經位居全球前列。但通用航空業發展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截止2020年,我國通用機場數量、通用航空器數量約為美國的1/58和1/50。在美國,通用航空的比重遠大於商業航空,是整個航空業的基礎。建設民航強國,必須加快推進通用航空業發展,補齊通用航空短板。
2.發展通用航空業是構建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環節。海南受地理因素影響,進出島主要依靠航空和航海運輸,省內主要是公路和鐵路運輸。發展通用航空,構建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東南亞等區域的空中便捷交通體系,打造省內“縣縣通”和“一小時飛行圈”的通用航空網路,必然成為運輸航空、公路及鐵路運輸的有效補充,滿足自貿港建設對快捷高效人流、物流的運輸需求,是未來海南建設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
3.發展通用航空業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推進通用航空產業優先發展”;《關於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指出:以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強化創新驅動,做優做強十二個重點產業。通用航空產業鏈條長,在航空器研發製造、低空旅遊、航空材料生產套用等方面契合我省產業發展方向;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發展航空租賃、運營託管、公務航空等高端市場,有助於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二)海南通用航空業發展現狀
1.通用航空市場快速發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的順利推進,為海南通航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2020年,全省通用航空有人飛機共執行飛行計畫14.71萬架次,較2019年增長3.44倍,2021年一季度執行飛行計畫7.5萬架次;2020年飛行小時數為18689小時,比2019年增長20.5%;開通海口至徐聞、儋州至珠海等短途運輸航線,引進金鹿商務航空從北京整體遷入海口江東新區;累計進駐海南的通航企業達到60多家,業務範圍從單一的平台作業、觀光旅遊拓展到體育、公務、航拍、醫療救援、地理探測等眾多領域;建成美蘭機場航空科技館、金林甲子通航館,2012年至2018年連續舉辦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總決賽,有力推廣了航空科技文化。
2.通用機場建設穩步推進。現有東方大田、南航通航三亞基地、儋州西慶等通用機場,白沙元門通用機場已完成基礎設施待投入使用;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瓊海博鰲機場、三沙永興機場等兼顧通用航空功能的運輸機場4個;鳳凰島、新海港、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100多個具備基本起降功能的直升機臨時起降點;航空飛行營地5個,校園航空飛行營地2所,同時還有多處具備飛行營地頒證標準,已經開展日常飛行活動的場所。
3.通用航空產業培育初見成效。一是通用航空製造取得突破。海南萊特兄弟航空諮詢有限公司開展自製飛機業務,2016年成功組裝我國首架在民航局註冊的自製類飛機。二是低空旅遊業初步形成集聚態勢。三亞地區獨特的旅遊景區優勢資源,吸引一批開展低空遊覽的通航企業;陵水和萬寧片區海岸線長、地形起伏較大,吸引了一批開展傘降運動的通航企業,行業集聚態勢初步形成。三是依託通用機場促進產業集聚。充分發揮現有4個通用機場效能,積極引進國內通航企業進駐,其中海口甲子引進30餘家通航企業,發揮較好產業集聚效應。四是無人機新業態起步發展。京東物流於2018年4月在海口、澄邁、保亭等市縣試運行無人機物流;菜鳥網路於2019年5月試行無人機物流跨瓊州海峽飛行;南方電網海南公司利用無人機開展電力巡線活動,無人機新業態平穩起步。
4.低空空域劃設更加合理。基本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任務,進入深化改革階段。通過改革試點,共劃設三類23個低空空域,其中管制空域10個、監視空域2個、報告空域11個,並劃設了3條海口至三亞東中西低空目視飛行航線,連線通用機場、臨時起降點、主要景區的低空轉場和旅遊航線,初步構建了省內低空飛行網路。
5.服務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完成“低空空域對空監視和地空通信設施試點建設項目”。2017年,完成“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示範區項目”。低空空管服務綜合保障平台、通航飛行服務站、低空通信台站、通用機場空管一體化系統、“低慢小”移動終端、目視航圖系統等一批基礎設施設備順利建成並投入使用。二是強化無人機綜合監管。出台了《海南省民用無人機管理辦法(暫行)》,建設“無人機綜合監管試驗平台”,實現對省內合作目標無人機的實時管控。2020年已累計對40多萬架次無人機實施了全程監管,處置違規飛行事件67起。三是出台地方政府通用航空補貼政策。2016至2018年對通用航空企業開展觀光遊覽、通勤航空飛行作業以及通用航空機場運營給予補貼1227.74萬元。
(三)海南發展通用航空業的機遇和優勢
1.國內政策環境和產業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國內對通用航空發展越加重視。2010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各部委累計出台17個通用航空領域的政策檔案,開展了41項通用航空示範工程和26個通用航空綜合示範區建設,為通航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通用航空企業548家,比上年增長14.6%;在冊管理的通用機場339個,其中取得使用許可證的機場有81個,納入備案管理的機場有258個;通用航空器數量達到4164架,從業飛行人員3781名。從全球範圍看,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在市場規模、航空器數量、政策法規體系、空域開放度等方面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僅從航空器數量比較看,全球通用飛機的保有量為44.6萬架,其中美國有21.2萬架,歐洲有13.6萬架,遠超我國;國內57.97%的在冊固定翼飛機、94.83%的旋翼機由國外製造,國產通航飛行器市占率還很低。未來,在航空強國建設的指引下,我國通用航空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海南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
——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飛行條件比較優越。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風光,氣候條件優越,每年可供通航飛行天數300多天,可飛行日和空中遊覽活動時間位居全國之首。省內擁有大大小小超過220個的旅遊景點,三亞南山寺、大小洞天、天涯海角、蜈支洲島、陵水分界洲島、呀諾達雨林是聞名中外的旅遊景區,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為短途運輸、低空旅遊等業務發展提供了套用場景。
——自貿政策吸引力強,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海南自由貿易港在2025年前對符合條件的航空器等營運用交通工具及遊艇實行“零關稅”正面清單管理,對符合條件的航空器零部件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時在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生產設備稅費、放寬市場準入、境外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具有優惠政策,為海南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對通航製造、通航運營、服務保障、航空金融等方面的發展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政策支持。省內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召開海南自貿港創一流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出台了《海南省創一流營商環境行動計畫(2020-2021年)》,為通航產業發展提供了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基礎設施相對完備。海南是國家首批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地區,通過兩期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示範區項目建設以及無人機綜合監管平台的建設,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體系,具備對空監視、地空通信等空管服務保障能力,可實現對通航有人機與無人機的有效管理與服務。在中央空管委辦公室和有關單位的支持下,建設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為在海南地區開展飛行作業活動的通航用戶提供飛行計畫服務、航空氣象服務、飛行情報服務、航空情報服務以及告警協助救援等服務,為通航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存在不足
一是通用航空產業體系有待完善。省內通用航空研發領域力量薄弱,僅有海南低空院士工作站開展通用航空空管服務科技研究,在通用航空器研發方面仍為空白。通用航空維修製造業發展仍然不足,通用航空器維修能力比較薄弱,產值和科技含量不高。
二是通用機場建設有待加強。缺乏公共通用機場,除省金林集團的海口甲子通用機場外,其他企業的通用機場未充分對外開放。現有通用機場數量還不能滿足需求,三亞地區通航企業還存在飛機無處安放問題,一旦遇到颱風天氣,飛機只能向外地機場轉移。
三是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有待深化完善。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加快推進,通航旅遊、通航物流和航空運動等飛行活動對低空空域需求日益增加,著眼發展需要釋放更多低空空域資源。    
四是飛行服務站管理有待規範。目前,民營控股的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負責為通用航空企業提供飛行情報和飛行計畫報批服務,並承擔了無人機綜合監管試驗平台的運維,服務站在管理責任、許可權、主管部門等方面有待進一步規範。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任務,最佳化低空空域資源配置,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場,發展通用航空新業態,加強基礎設施和空管保障體系建設,以集約發展和創新驅動推進產業升級,推動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跨越式發展,打造驅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經濟成長極。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全過程,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打破利益藩籬、行業界線,凝聚軍隊、民航和政府發展共識,確保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堅持軍民融合發展。在空域劃設、機場建設、人才培養、服務保障等通用航空領域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統籌處理好軍隊與地方、軍用與民用的關係,實現軍地資源要素最佳化配置、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服務體系聯動聯保。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以區塊鏈、雷達光電等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制度集成創新為抓手,緊盯國際國內通用航空領域的前沿技術,鼓勵和支持通航企業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創新、通航運營服務模式創新、通航大眾消費市場發展創新,培育通航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堅持體現海南特色。注重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空域改革試點的先行先試優勢,著眼海南自貿港處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交匯點這一特殊區位,把握海南特點、突出海南特色,探索一條特色化產業發展路徑。
(三)發展定位
低空空域深化改革示範區。在中央空管委和軍民航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繼續深化低空空域改革,在目前基礎上探索融合空域、動態空域管理模式,簡化飛行報批程式,構建數位化、智慧型化的通航飛行保障平台,完善低空目標監管手段和機制,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為全國低空空域深化改革提供示範引領。
低空經濟綜合發展先行區。依託海南獨特的海島地理位置,構建通航研發製造、低空旅遊、短途運輸、航空作業、科研教育、航空會展等全產業鏈,構築產業生態,實現產業集聚,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通用航空科技創新試驗區。始終著眼通用航空發展的前沿方向,為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試驗試飛提供創新平台,為國內通用航空運營、服務、監管等創新發展提供支撐,加速布局產業孵化平台,促進成果轉化,帶動人才培養,推進通航產業創新發展。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海南通用航空產業體系構成完善,通航運營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用航空產業成為海南自貿港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的有力支撐和特色產業,海南成為我國通用航空國際合作、創新發展等領域的示範引領區。
——通航研發製造:布局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基地、創新型航空器試飛驗證基地、通用航空器零部件維修保障基地,探索引進通航機型總裝線,建立通用航空重點實驗室,爭取申報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初步構建通用航空研發製造體系。
——通航業態發展:力爭本土註冊通航企業數量達到20家,入駐海南通用航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量超過80家;通航有人機隊規模超過100架,飛行小時數翻一番;打造低空旅遊精品項目10個以上,空中遊覽項目覆蓋80%以上省內4A、5A景區;短途運輸、低空旅遊、航空文化、飛行培訓、公益服務和生產套用、通航FBO、通航MRO等業態蓬勃發展。
——通航服務保障:省內各種類型的通用航空機場數量達到10個左右,臨時起降點基本覆蓋三甲醫院、熱門景區等;低空空域劃設更加科學合理,新增3條低空目視航線和3條進出島航線,在省內構建“三橫三縱”的低空航線網路,實現環島、跨瓊州海峽等短途運輸常態化飛行;低空通信、導航、監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低小慢”航空器監管手段和機制更加成熟;通航飛行報批流程更加簡化,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五)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指標體系
表1  海南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指標體系
序號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單位
2020年現狀
2025年預期
屬性
1
總產值
億元
10
100
預期性
2
基礎設施
通用機場數
4
10
預期性
3
通航產業基地(產業園)數量
0
3
預期性
4
航空製造
通用航空研發、製造、維修和改裝機構數量
0
3
預期性
5
運營規模
本地通航企業數量
14
20
預期性
6
進駐通航企業數量
55
80
預期性
7
機隊規模
80
100
預期性
8
有人機飛行小時
小時
17000
35000
預期性
9
無人機飛行小時
小時
60000
200000
預期性
10
航空會展類活動
0
2
預期性
11
航空體育賽事活動
1
5
預期性
12
綜合保障
低空目視航線數量
3
10
預期性
13
通用航空維修基地
0
1
預期性
14
通航專業人才培訓院校和機構數量
5
8
預期性
15
通用航空
固定運行基地
0
2
預期性
三、通用航空研發製造
(一)探索構建通用航空科技創新體系。繼續發揮現有的低空空域管理技術院士工作站、國家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科研基地作用,承接國家級通用航空領域課題研究任務,推進低空空管服務領域軟硬體技術創新。在海口、儋州地區建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驗區,採取合作研發模式,聯合國內龍頭企業建設無人機創新驗證示範基地。在海口建設通用航空科技創新中心,集聚國內外航空產業創新資源,吸引國內外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等入駐海南,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支撐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
(二)發展通用航空製造業。發揮自貿港航空器、零部件進口“零關稅”政策優勢,吸引國內外通用航空製造龍頭企業在海南設廠,依託海口高新區、洋浦經濟開發區等現有園區,推動輕型運動類飛機、航空體育類飛行器、工業級無人機以及配套的零部件等製造項目落地。依託瓊中灣嶺省級工業園區和規劃建設的灣嶺通用機場,引進國內外知名的通用航空器生產線,形成整機裝配生產能力,提高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綜合水平。探索推進通用航空智慧型製造,研究套用3D列印快速成型技術生產通用飛機小型可替代零部件,以集成控制技術為核心構建基於智慧型化工藝、感測網路、智慧型決策處理系統的智慧型製造體系,提升傳統的生產組織管理、資源協調調度的效率。
(三)推動通用航空器維修業態發展。用足用好自貿港航油航材優惠政策條件,建設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球備件倉庫,做到國內外主流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覆蓋。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東方中信海直通用機場、海口甲子機場等為依託打造通用航空器維修、大修服務中心,探索發展保稅維修、綠色再製造等產業,支撐通用航空器大修、關鍵部件維修等業務,構建“一體化、一站式”航空器維修保障體系。
四、通用航空業態培育
促進通用航空業與其它產業的有機融合,以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業、低空旅遊業、航空租賃業為三大核心,大力發展通用航空領域的短途運輸、公務航空、體育競賽、金融會展、航空器維修等業態,拓展通用航空在交通服務、娛樂消費、應急處突、農林植保和無人機新業態的套用發展,形成通用航空業上下游全產業鏈綜合發展的良好格局。促進通用航空與我省少數民族區域振興的融合發展,導入旅遊產品,嫁接行銷渠道,多維度提升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創意品牌價值,振興地區經濟發展。
(一)發展短途運輸與公務航空。著眼海南島內、島際及與周邊大陸地區旅客、貨物、郵件運輸需求,以省際航空運輸和滿足“低空旅遊”建設為導向,大力發展短途運輸,提供直升機、水上飛機和小型運輸機等多樣化機型服務,拓展海南至粵港澳、北部灣、三沙以及東南亞的短途運輸航線,構建省內低空目視航線網路,滿足區域間快速交通出行和高效物流需求。強化公務航空服務保障能力,在瓊海博鰲機場開闢專門的公務航空運營服務保障功能區域,研究擴建或新建海口、三亞等地的通用機場以滿足輕型公務機起降需求,緩解三亞鳳凰機場及海口美蘭機場公務航空時刻壓力,打造運輸機場與通用互為補充的區域公務航空運營網路,開展針對高淨值人群的高端公務航空業務。
(二)做大做強低空旅遊業。完善島內“三橫三縱”的低空航線,構建水陸聯動、全域全季的特色低空休閒旅遊產品體系。加強對低空旅遊項目的開發引導,將低空旅遊作為我省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納入省(市、縣)旅遊發展規劃。各市縣旅遊部門結合旅遊資源分布情況,引導企業開發跳傘、滑翔傘、熱氣球、動力傘、飛艇等多元化旅遊產品,推動低空旅遊與戶外極限運動、水上運動、自駕露營等旅遊新業態結合,利用城市宣傳冊、旅遊地圖、旅遊網站等積極幫助通航企業宣傳推廣低空旅遊項目。加強行業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鼓勵行業協會組織發展和開展行業自律,逐步形成統一規範、競爭有序的良好市場環境。
(三)推進飛行營地建設。結合通用機場建設,新增10個左右各具特色的公共航空飛行營地,加強現有航空飛行營地的運營和接待能力,豐富產品種類,引導旅行社和經營企業將航空運動體驗項目與景區門票、住宿、餐飲、娛樂項目打包融合,延伸產業鏈,提供增值服務。支持和引導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區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特色航空飛行營地,鼓勵航空飛行營地與生態、住宅、文化、娛樂、美食街等綜合開發建設,打造航空運動服務綜合體。
(四)拓展無人機服務套用領域。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聯合知名快遞物流企業,探索構建“航空貨運—無人機物流”物流體系結構,推進偏遠鄉村、城郊、海島、跨海等場景下的無人機物流。積極推動工業級無人機在農林植保、電力巡線、地理測繪、應急救援、海島巡防等行業領域套用,挖掘無人機在行業細分領域的商業價值。大力發展無人機航空測繪,引進國內航空地理信息數據獲取和套用方面的龍頭企業,研究長航時無人機在海洋環境監測、狀態感知等方面的套用,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培育航空測繪新興業態和市場。結合海口、儋州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驗區建設,引進新一代無人駕駛航空器開展試驗,探索未來城市交通新方式。
(五)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在現有應急指揮體系基礎上,搭建政府應急航空救援資源調度平台,匯集政府部門、省(市縣)應急系統、醫療機構、通航企業等人力資源及裝備信息,制定數位化應急航空救援資源地圖,實現各種航空救援力量的數據化、信息化,提升航空應急救援需求的快速回響和受理能力。結合南海救援保障基地建設,在省內重要節點合理布設一批直升機臨時起降點,支持五指山、白沙、保亭等山區縣市建設通航應急救援點,在三沙市設立水上飛機臨時起降點,逐步形成覆蓋全省、周邊海域和西南沙重點海域的航空應急網路。探索建立航空救援隊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立應急物資裝備、救援人員快速投放的航空應急救援力量。
(六)開展通用航空飛行器融資租賃業務。加大招商力度,引入並設立通用航空器融資租賃公司,開展國內外航空器、航空設備和航空器材等租賃業務,推動海南成為通用航空租賃業務國際化新高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銀行、保險、信託、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通用航空融資租賃公司的支持力度。支持融資租賃公司開展人民幣跨境融資業務,鼓勵商業銀行利用外匯儲備委託貸款支持跨境融資租賃項目。探索發展航空器離岸租賃業務,完善金融、稅收和外匯監管模式,配套法律、審計、保險等商業服務體系,推動航空器離岸租賃業務實現“零突破”。
(七)推動航空會展與交易中心建設。開展“海南國際航空嘉年華”、“通用航空休閒運動器材展”等主題的航空會展、論壇活動,邀請國家相關政府、協會等單位和國際知名的製造、運營等廠商,開展通用航空產品推介會、展銷會,帶動交通、住宿、餐飲、旅遊、金融等服務產業消費鏈的快速發展,提升海南航空會展的國際化水平。結合航空會展業,憑藉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建設國際通用航空器展示交易中心,吸引國際知名航空器製造商在海南設立區域總部,鼓勵具備一定實力的通航企業建設飛機銷售4S店,搭建公務機、商務機交易平台,申通交易渠道、豐富交易模式,推動通用航空器展銷、金融保險等業務發展。
(八)培育航空文化。強化航空科普宣傳教育,結合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集航空航天於一體的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擴大現有的海口甲子通航展館規模,吸引國內外航空博物館和相關企業、個人在海南設立分館,每年開展一期航空主題的宣傳科普活動,提升民眾對通用航空業的認識認知。鼓勵大(中)學校申報航模類的飛行營地,開展航模飛行表演、航空夏令營等校園航空科普活動,營造學習了解航空知識的良好氛圍。結合海南特色小鎮建設,加強通用機場、飛行營地所在地的航空文化氛圍營造,設立航空文化宣傳牆和文化標識物,探索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通用航空小鎮。
(九)加強通用航空教育培訓。引入國內外知名航空培訓院校、航空科研院所和培訓機構等,在海南落地辦學或與海南已有職業院校開展航空教育培訓合作,依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航空飛行營地及創新型航空器研發製造基地等產業支撐平台,開展航空器駕駛操作、機務維修、航務簽派、無人機綜合套用等通航實用技術培訓,為通航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十)組織通用航空體育賽事。加強與國際航空聯合會、國家民航局、國家體育總局、航空類高校、國內外知名俱樂部、航空運動協會等機構單位深度合作,積極承接全國性航空活動或航空賽事,聯合有關機構在海南策劃舉辦環島飛行拉力賽、無人機競速賽、花樣跳傘賽等,開展以年度、季度為周期的航空嘉年華、飛行節、飛行表演活動等,打造面向全國乃至東南亞的航空體育品牌賽事,擴大海南航空運動知名度。三亞、瓊海、陵水等市縣要依託現有航空飛行營地,建設跳傘、滑翔傘等航空體育項目的國際競賽基地,吸引國家級和省級跳傘隊、滑翔傘隊等專業隊伍進駐,在海南開展常態化試訓活動,帶動航空運動項目發展。
(十一)構建智慧物聯體系。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支撐,探索通用航空有人機和無人機混合運行試點,推動構建貫通軍隊、民航和政府的一體化通用航空管控體系,積極推進5G通信、北斗導航、ADS-B在低空通信監視導航領域的融合套用,實現通航飛行保障數位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探索通用機場智慧物聯平台建設,部署通用機場一體化智慧型終端、對空監視與地空通信台站、機載移動終端以及地面通信網路等,實時採集、匯總各機場、各通用航空飛行器要素信息,構建低空信息互通、服務設施互聯的低空物聯網路,實現對省內航空器的實時、有力管控。
五、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一)調整最佳化空域航線。積極爭取中央空管委、軍隊和民航管理部門的支持,持續深化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靈活調配、動態高效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機制,增強低空空域資源管理的協同性與聯動性;新增3條省內低空目視飛行航線,3條海南至北海、湛江、海安的離島航線;在海口、儋州地區建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在高速公路城市服務區、物流集散地、環島旅遊公路驛站等區域,劃設無人機物流空域管道和城郊空中交通走廊,同時充分考慮各試驗區位置,避免空域飛行衝突;深化“放管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申報程式及飛行任務審批流程,深化軍民協調機制,努力提高軍民航運行效率。
(二)推進機場及起降點建設。探索建設通航口岸機場,著眼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要求,為滿足對進出海南島的通航飛行活動和搭載的人員、貨物進行集中管理,研究通用航空口岸機場建設事宜,確保全島封關運作後進出島通航飛行的正常運行。加強對瓊州海峽地區低空空域的監管力度,著眼對飛越瓊州海峽通航有人機、無人機的實時高精度監管需求,研究探索沿瓊州海峽一線建設低空空域管控台站,完善反走私綜合治理工作。
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最佳化海南民用機場管理方式,簡化通用航空機場規劃及報批建設審批流程。在全省現有4個通用機場基礎上,新建白沙元門、儋州和慶(木排)、萬寧、瓊中、定安、臨高通用機場,改擴建儋州西慶、三亞天涯通用機場。在自然災害多發地區、高層建築物樓頂、重要辦公場所、重點醫院、重要港口、南海島礁、重點林區等區域建設起降點。爭取到“十四五”末期,省內通用機場數量達到10個左右。
表2  海南通用機場布局規劃
序號
建設情況
名稱
地址/選址
主要功能
1
現有
海口甲子通用機場
甲子鎮
規劃通航口岸機場,航空器展示交易、航空物流、低空旅遊等
2
東方中信海直
通用機場
大田鎮
石油平台保障、航空物流、航空器維修等
3
現有
(擬改擴建)
天涯區
南海石油平台飛行
4
儋州西慶通用機場
西慶農場
飛行培訓、短途運輸、低空旅遊等
5
在建
儋州和慶通用機場
和慶鎮
航空器試驗試飛、維修等
6
元門鄉
航空飛行營地、跳傘、低空旅遊、飛行培訓等
7
規劃建設
萬寧興隆通用機場
興隆鎮
航空運動、低空旅遊和培訓等
8
灣嶺鎮
航空器總裝,航空應急救援,低空旅遊等
9
臨高通用機場
馬裊灣或昌拱村
公務機運營、通航維保、應急救援、低空旅遊等
10
定安通用機場
待定
低空旅遊、航空運動等
(三)提升通航飛行監管能力。加強通航飛行服務站建設,明確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公共服務屬性,探索實施國資控股或納入事業單位體系,明確政府主管部門,固化財政投入模式,最佳化運行管理維護流程,向社會公眾提供任務審批、飛行計畫、地空通信、對空監視、航空氣象、航空情報、目視航圖、告警及協助救援、記錄重演等“一站式”空管服務,實現通用航空飛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強化“低慢小”航空器綜合監管平台建設,建設通航有人機與無人機融合監視管理平台,研究運行協同、信息共享的“低慢小”航空器監管模式,提升管控能力。在瓊州海峽、博鰲、昌江核電站、洋浦石化產業區等敏感地區,建設低空目標監控與管理系統,以頻譜偵測定位技術為主,結合低空監視雷達、光電跟蹤識別等輔助設備,提升敏感地區“低慢小”目標的防護能力。強化通航安全監管職能落實,保障通航產業安全有序發展。
(四)推進綠色環保技術材料在通用航空領域套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運用先進技術確保通用航空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建設,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將綠色發展貫穿通用機場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推廣套用節能、節水、節材等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鼓勵新能源、新材料在通航產業發展上的套用,確保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五)強化軍民協同。推進通用機場軍民合用功能預置,在機場規劃、建設過程中貫徹國防要求,完善軍用直升機、無人機臨時起降的保障機制。探索建立航油航材的共享共保機制和軍民兩用的通用航空器維修中心,爭取實現大修不出島。強化航空應急救援的軍民協同,通過省級應急救援平台,匯集軍航、民航力量,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實現救援力量的統一調配使用。加強飛行、機務、維修等專業人才培養的軍民融合,在具備一定規模的通航企業、通用機場等建設民兵、預備役組織,定期開展準軍事化訓練和培訓,構建軍民兩用的專業人才隊伍。
(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通用機場“五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按不低於三級公路的標準將通用機場進出道路納入市(縣)交通規劃,在通往通用機場的主幹道、高速公路等設立交通引導標識,對城市周邊的通用機場要實現公共運輸覆蓋,提升通用機場周邊交通便利性。在通用機場設立通用航空成品油配送站點,逐步提升通用機場服務保障能力。
六、重大工程及平台建設
整合海南通航產業發展資源,重點推進以下10個產業支撐平台和重大工程建設。
(一)通用機場建設。研究出台通用機場建設、運營的財政資金標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通用機場建設,按照輕重緩急分步驟、分階段推進機場建設。優先推進通航口岸機場和具有區域輻射功能、公共服務屬性的通用機場建設,加快建設具有產業培育和聚集功能的通用機場。
(二)海口甲子通航產業園。依託海口甲子通用機場規劃建設通航產業園,打造通用航空器交付、行銷、運營中心,依託省會城市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提供產品展示、交易、結算、融資、保險等“一站式”服務,建設教育培訓、運營服務、生活配套、無人機物流配送等功能完備的綜合型通航產業園。
(三)三亞通航產業園。建設低空旅遊、航空器維修、託管、通航公務機業務、應急救援等功能為一體的軍民融合通航產業園,滿足三亞地區通航企業保障需求。 
(四)瓊海博鰲通航產業園。發揮緊靠博鰲亞洲論壇和樂城國際醫療先行示範區優勢,採用“通航基地+服務區+商貿區”模式,匯集機場運營、公務機及直升機服務、飛機維修、培訓等業態。
(五)通用航空科技創新中心。在海口規劃建設通用航空科技創新中心,構建省級通用航空領域產業孵化平台,吸引國內外通航相關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推動通用航空研發、科技創新套用等產業聚集。 
(六)通用航空維修保障中心。結合海口、東方機場建設維修中心和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備件倉庫,利用好通用航空零部件“零關稅”政策,鼓勵國內外通用航空器來瓊維修。
(七)無人機創新驗證示範基地。在海口、儋州開展無人機以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相關新型航空器的研發、製造與試飛工作,探索新型航空器在城市物流、應急醫療配送、應急保障、城市空中交通、海島巡防等場景的套用。
(八)航空宣傳科普教育基地。結合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打造集航空展覽、科普教育、飛行體驗功能於一體的宣傳教育基地。
(九)應急航空救援資源調度平台。匯集政府部門、省(市縣)應急系統、醫療機構、通航企業等人力資源及裝備信息,制定數位化應急航空救援資源地圖,實現各種航空救援力量的數據化、信息化。
(十)飛行服務保障平台。建設通航有人機與無人機的融合保障平台,部署低空監視雷達、頻譜偵測、光電跟蹤識別等設備,對通航有人機、合作無人機以及非合作無人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實時監管,強化重要目標低空安全防護,形成全面的立體邊海空防和公共安全管理體系。
通過重點項目和平台建設,打造以海口、三亞、瓊海為核心的三大通航產業發展集群。圍繞海口通航產業園,打造以航空器展示交易、研發製造為主的綜合型產業集群;圍繞三亞通航產業園,打造以低空旅遊業務為主的產業集群;圍繞瓊海博鰲通航產業園,打造以公務機運營服務為主的產業集群。
表3  重大工程及平台建設資金投入一覽表
序號
建設項目
預期投入(萬元)
責任單位
項目基本情況及建設計畫
1
通用機場建設
18000
省發展改革委
新建6個通用機場,根據機場建設審批流程於2025年前完成。
機場、航線和項目運營
8000
省交通運輸廳
機場、航線及重點項目運營保障,每年投入2000萬元,截止2025年。
2
海口甲子通航產業園
10000
海口市
2023年前新建機庫和展示交易中心,2024年前擴建機場跑道,2025年前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3
三亞通航產業園
10000
三亞市
2025年前改擴建通用機場,完善園區基礎設施。
4
博鰲通航產業園
10000
瓊海市
2023年前完成通用機場配套的站坪和機庫項目,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5
通用航空科技創新中心
15000
海口市
建設集航空科研、產業孵化、重點項目研發等功能於一體的創新基地。
6
通用航空維修保障中心
12000
海口市
東方市
建設機庫、站坪、維修車間,搭建航空器零部件採購、報廢及二次使用平台,建立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流程管理體系。
7
無人機創新驗證示範基地
3000
海口市
儋州市
建設無人機試飛場、科研樓等基礎設施,預計2024年完成。
8
航空宣傳科普教育基地
5000
文昌市
結合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航空科普展館,預計2025年前完成。
9
航空應急救援調度平台
5000
省應急廳
2023年前完成,繪製應急資源地圖,建設調度平台。
10
飛行服務保障平台
6000
省委軍民融合辦
2023年前完成,升級現有通航飛行服務保障平台老舊設備,補充建設通信導航設施,試點建設通航有人機和無人機混合空域監管平台等。
總計
102000萬元
七、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海南省通用航空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及相關專項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省交通運輸廳,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由省委軍民融合辦在聯席會議框架內牽頭開展。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和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要明確通用航空發展的牽頭部門。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強化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協會在溝通、協調、監督、統計、研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出台涉及行業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前,積極聽取和徵求有關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凝聚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合力。
(二)注重政策扶持。將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列入海南省新基建和“五網”建設重點支持範疇,加強對通用航空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中土地資源的保障,將規劃建設的通用機場、工程等納入全省國土空間規劃,在土地性質變更、土地徵收、劃撥用地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優先保障本土企業發展,鼓勵和支持在海南省階段性、季節性開展通航運營的企業在海南註冊公司開展持續性經營,逐步將一批本地通航企業打造成為業務板塊齊全、產業布局合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爭取擴大通用航空器整機和零部件免稅範圍。
(三)最佳化營商環境。充分利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關於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第18條政策,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的人員資質管理機制與航空器適航技術標準體系,簡化飛行訓練中心、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學校、飛行簽派員培訓機構審批流程,在符合安全技術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準入門檻。加強通用航空領域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強化通用航空領域監管能力,保障通用航空領域數據安全,研究規範通用機場建設管理流程,著力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通用航空法規體系。
(四)加強金融保障。拓寬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資金來源,注重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適當投入財政資金引導,統籌運用省產業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多種工具,加大對通用航空產業在重大項目引進、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平台建設、貸款利息補貼、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通用航空、航油保障、飛機維修服務等領域,探索通用航空的財政支持政策。用好各種融資工具,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模式,支持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低息專項債和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投向通航領域。鼓勵和支持發展通航金融、通航保險等業務,探索“通用航空+商業保險”等模式,加大金融業對通航產業發展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海南通用機場建設規劃布局圖
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重點建設項目規劃布局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