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國營金江農場

海南省國營金江農場

國營金江農場位於保亭黎苗族自治縣南部,場部距縣城18公里,距國道海榆中線244公里處,北距五指山29公里,東距七仙嶺溫泉18公里,南距三亞市59公里。場部位於響水河南畔,為區別於響水鎮,又和同批所建農場保持一致,故命名為“金江”。地理坐標:北緯18°35′,東經109°36′。農場創建於1956年,曾是原國家副主席王震重視的橡膠實驗基地和原國家農墾部的試點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國營金江農場
  • :國道海榆中線244公里處
  • 地理位置:保亭黎苗族自治縣南部
農場簡介,榮譽,地理環境,建制沿革,農場發展,

農場簡介

50年來,經過金江農場廣大幹部職工艱苦創業和奮鬥拼搏,現已逐步發展成為以橡膠為主,農、工、商、貿、文教衛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企業和小城鎮。現有土地面積11萬畝,其地勢平緩,土地肥沃,已開墾利用8.1萬畝,其中種植天然橡膠近4.3萬畝,年產乾膠近2000噸,年職勞均收入達16700元。
2001年,全場設有6個作業區,37個生產隊,直屬單位10個(包括供銷公司、工建大隊、供電所、醫院、制膠廠、5所學校等)。
農場2000年統計人口數為8687人,2002年末總人口10018人,其中在職職工2141人,退休職工2515人。2003年末總人口10113人,其中職工2862人,退休職工2316人
農場1960年創辦職工子弟國小,當時僅有學生11人。1990年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間,完全國小9間。場部現有池中一所,兩所國小,兩所幼稚園。

榮譽

1959年該場被國家農墾部評為“先進單位”;1982年被評為廣東省農墾“安全生產先進單位”;1988~1989年連續兩年被海南省農墾總局授予海南制膠行業“先進單位”稱號。

地理環境

金江農場地跨保城、新政、響水三鎮,土地總面積74平方公里。地形屬低山丘陵地。主要河流為腳下河和響水河,水源豐富。場區內年平均溫度24.1℃,年平均降雨量為1921.1毫米。海榆中線自北向南穿過該場。

建制沿革

金江農場創建1956年5月。前身為新華墾殖場。1988年劃歸海南省農墾總局管轄。1990年,全場設6個作業區62個基層單位,其中橡膠生產隊36個,場辦工業企業3個。全場土地總面積折合11.1萬畝,開墾利用8.29萬畝,其中橡膠地占59.3%,林地占7.5%,耕地占2.5%。該場以生產橡膠為主。
場辦工業始於1958年,當年以糧油加工和機械維修為主。1990年,有日產8噸和12噸的標準膠廠各1座,以及木材廠、家具廠等。

農場發展

2003年農場新領導班子帶領全場幹部職工圍繞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標,突出抓好“十大改革”,取得了“一個摘掉”、“八個新高”、“八個突破”和“八個變化”的好成績。即:摘掉了連續14年虧損的帽子,年年實現盈利;國內生產總值、職工勞均收入、膠工勞務報酬、橡膠畝產、橡膠單產、橡膠乾含、割膠技術、自營經濟八個方面創歷史新高;文明創建工作、第二代膠園建設、維護穩定、扶貧攻堅、計畫生育、安全生產、教育衛生等八項均取得重大突破;促進了職工精神面貌、就業理念、幹部素質、職工生活水平、居住條件、社會環境、領導班子在民眾中的地位、場鄉關係有了新的變化。
農場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自然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充分依靠科技,強化管理,提高效益,不斷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使企業的三個文明建設得到蓬勃發展。
目前,全場自營經濟面積達1.2萬畝,種有龍眼、荔枝、紅毛丹、香蜜鳳梨、檳榔、反季節瓜菜等。已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認證。逐步走上了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的發展軌道。全場自營經濟年總純收入2349萬元。為了構建新的經濟成長點,農場黨委提出“讓別人發財,求自己發展”的思路,引進獎金數千萬元,在場部坐落的海榆中線兩邊建設集貿市場、銀行、郵電大樓、加油站、商住房一條街等並已具規模,形成了靠山種果、靠路運輸、靠水養殖、靠路經商的農、工、商、建、運、綜合經營新格局。農場依託理想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已逐步開發熱帶高效農業、生態旅遊度假、乾膠產品和熱作水果深加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