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國營新中農場創建於1956年5月1日,地處海南省東部萬寧市境內,毗鄰瓊中縣瓊海市,是一個熱帶資源豐富、建設規模較大、經濟實力雄厚、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風光優美、土地肥沃的國有中型農業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中農場
- 行政區類別:農場
- 所屬地區:海南省萬寧市
- 郵政編碼:571536
- 人口數量:27642人(2010年)
- 所屬行業:農、林、牧、漁服務
- 註冊資本:5000萬
- 組織形式:國有企業
- 收入規模:5000 萬元/年 - 1 億元/年
- 資產規模:1000 人以上
農場介紹,自然環境,交通運輸,經濟狀況,概況,橡膠生產,富民行動,產值,榮譽成績,社會事業,教育實踐,綜合治理,文教衛生,排憂解難,法制環境,大事記,
農場介紹
新中農場是從荒山野嶺中開闢出來的。這裡既有林一師官兵、海南墾殖分局機關幹部和東太等農場職工留下揮刀舞鋤的畫面,也有一群群各地民工和歸國華僑寫下耕天耕地的詩篇,也有一批知識分子、知識青年譜寫出的繼往開來的壯曲。
新中農場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她博大的胸懷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兒女,他們為了一個“開展祖國橡膠事業”的共同目標,時光如梭,一晃50多年。“創業艱難百戰多”,50多年來,新中農場發揚“團結、改革、求實、拼搏”的企業精神,無論是大批民工及轉業退伍軍人開荒種膠的創業時期,還是大批知青上山下鄉的激情歲月,不論是在經濟發展遇到暫時困難時期,還是加強管理經濟走上快車道之際,在農場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注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時適度地把發展與改革調整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中農場堅持改革開放,抓住發展橡膠產業不動搖,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管理,促進各項事業發展,經過幾代人含辛創業,茹苦開拓,創造嬌人的業績。
全場現有6個作業區,55個生產隊,1個工廠,1所醫院,1所中學和7所國小。總人口27642人(2010年);擁有土地面積26.03萬畝,其中橡膠8.39萬畝,熱帶經濟作物1.5萬畝,農場固定資產淨值達18724.5萬元。截止2006年,農場累計生產乾膠105590.5噸,累計上繳國家稅利12265.8萬元,國家投資回收率183.2%。
自然環境
新中農場四周群山環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場界上的二尖嶺海拔804米,為最高點,西北部萬泉河一帶海拔在105米以下。地貌狀況,東部為低山,坡度10~25度,南部為丘陵,坡度8~15度,西部、中部多為丘間小盆地、谷地,坡度在8度左右。土壤多以花崗岩形成的黃色磚紅壤為主,土層較厚。年平均氣溫23.1℃,月平均最高33℃,月平均最低13℃,極端高溫37.8℃,極端低溫1.5℃。年平均降雨量2650毫米,4~11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9%。
交通運輸
場部設於場區東南部,連線海榆東線和海榆中線,牛漏至營根公路通過場部,至萬寧市萬城鎮33公里,至海口市184公里,交通便利。
經濟狀況
概況
農場現以種植橡膠為主,共有橡膠8.39萬畝,經過產業調整,其他熱帶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也達到1.5萬畝,其中檸檬2302畝,是海南省重要的檸檬產地;檳榔8910畝,是職工發展自營經濟的支柱產品;此外還有胡椒、荔枝、柑橙、楊桃、香蕉、鳳梨蜜等經濟作物。
橡膠生產
富民行動
全面開展自營經濟富民行動,增加職工家庭收入。 為了儘快實現職工自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讓職工真正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積極引導和發動職工大力發展種養業,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場發展經濟種植規模達28810畝,其中,自營膠10038畝、檸檬2300畝、檳榔8100畝、胡椒1600畝、荔枝936畝,還有柑橙、楊桃、香蕉等經濟作物5836畝,檳榔鮮果價格尤其看好,收入大增。養殖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場共養豬8000多頭,養牛1363頭,養羊6770隻,自營經濟純收入達到2560萬元,職工自營經濟收入增多,對穩定職工隊伍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產值
國內生產總值達8056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達9549萬元。全年完成乾膠2141噸,其中國有膠1742噸,自營膠399噸。橡膠中小苗平均增粗4.8cm。橡膠集團公司下達我分公司橡膠生產直接成本和管理費用控制在1898萬元以內,實現了橡膠集團公司要求的控制指標。職工勞均收入15017元(其中,國有經濟部分6300元,自營經濟部分8717元)。
榮譽成績
新中,海南墾區首創“萬家燈火”保膠苗的先例;
新中,海南墾區率先興辦職工家庭農場,發展自營膠;
新中,海南墾區率先實行“三天一刀”、“四天一刀”橡膠改制割膠成功,並全面推廣;
新中,堅持科技興膠,1994年乾膠完成5210噸,躋身墾區產膠“三強”農場之一。
新中,海南墾區率先對醫院“推向市場,自收自支”管理,取得良好經濟與社會效益;
新中,海南墾區建成場部小城鎮建設效果較好企業。
新中農場先後被國務院、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模範單位”殊榮;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天然橡膠割制改革先進單位”稱號,被省人民政府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富島強兵先進單位”,被省農墾總局評為“先進黨委”、“優秀企業”、“良好企業”稱號。
社會事業
教育實踐
開展以“在家庭做好成員,在企業做好職工,在社會做好公民”為主題的公民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積極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職工的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意識。
綜合治理
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安全生產“三項工作”責任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突出了“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新中”這個重點,全年社會治安持續穩定,被萬寧市推薦為“2006年度海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文教衛生
教育工作,我們從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入手,堅持“三不斷”: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書育人質量,不斷地鞏固和發展了“普九”教育成果。在醫療衛生防疫工作中,實行人性化服務機制,規範服務流程,提高醫療、衛生防疫質量,全年門診接診23124人次,收治689例,治癒好轉率達96%。
排憂解難
熱心為職工民眾辦好事、解難事、做實事。①積極與電信部門聯繫,開通我場30隊、32隊的程控電話,實現了程控電話全場通。②改造部分單位職工和學校的危房,消除了危房的安全隱患。③修建5隊、32隊引水管道,解決了這兩個隊職工吃水難的問題。④為5隊、23隊修建了公廁,方便了職工。⑤改造了部分膠園的便道、橋涵,解決了膠工運肥挑膠難的問題。以上②至⑤項,農場和分公司總計投入資金近200萬元。⑥落實社保政策,解決離、退休人員多年來退休金偏低的問題,為全場3269位離、退休人員增補發放退休金412.9萬元,提高了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⑦提高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水平,為229位中國小教職員工增發工資35.06萬元,為11名公安幹警增發工資4152元。⑧為職工家屬醫療提供保障,吸收489位職工家屬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收繳合作醫療費58680元。同時為住院職工家屬小孩報銷醫療費24人次,共開支醫療費16837元,解決了部分職工家屬因病造成困難的問題。⑨落實稅費改革政策,全場從事農業生產的幹部職工享受稅費補貼金達100多萬元。
法制環境
認真貫徹實施“五五”普法規劃,並制定了《農場“法律進隊”工作方案》,成立了“法律進隊”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培訓法制教育宣傳骨幹253人,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舉辦了“法律進隊”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和“法律進隊”知識競賽。在全場範圍內的掀起學法、守法、用法的熱潮,取得明顯的成效。增強了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廣大職工民眾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為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農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5月1日前後,我場舉辦了建場5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邀請了上級有關領導、歷屆老領導以及部分老場友與全場幹部職工一道參加慶祝活動。評選出歷年來在農場的建設與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十大功勳人物,並展示了我場50周年艱苦創業的風采,進一步弘揚了“團結、改革、求實、拼搏”的新中企業精神。在慶典活動期間,組織廣大幹部職工參加座談會、慶祝大會、歌詠會、文藝演出等,回顧和展示了我場在建設與發展歷程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凝聚了廣大幹部職工的向心力,堅定了構建和諧新中的信念,為農場、分公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大事記
1956年5月1日,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決定創建國營新中墾殖場。海南墾殖分局從機關和東太、東平、東山等場調來於彤光、梁文友、吳運彬、丁友典等390多位同志,還招收一批民工,由第一任場長於彤光、黨委書記梁文友帶領,砍木材割茅草建房,開荒種膠,場部就建在現香根區53隊與3隊之間的河溪旁。1956年底,全場開荒種膠3000畝,有職工790人。
1957年,國營新中墾殖場改稱國營新中農場。
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三場兩鄉(新中、東和、尖嶺下放場、南平鄉、北大鄉)合併為北大人民公社。農場場部從香根區遷至現址。1959年夏季場社分開,新中農場恢復原來體制。
1962年至1964年,農場認真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種植橡膠採取“填平補齊,鞏固發展”,推行生產責任制,建立生產隊核算制度。實行“定收定支,以收抵支,收差上交,超收留成,超支不補,一年一定”的經營管理辦法,改善了職工生活,調動了職工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發展。1962年,農場首批橡膠開割,當年產乾膠210.5噸。
1966年,“文革”開始,農場成立革命委員會,“文革”浩劫,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1969年4月,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新中農場改制為兵團二師七團。
1974年10月,兵團體制改革,恢復農場管理體制。農場實行場區隊三級管理,二級核算。為了加強對兵團開荒遺留的幾萬畝橡膠小苗的管理,確保中小苗不受野獸的侵害,我場職工在墾區首創“萬家燈火管膠苗”的先例,許多職工放棄生產隊生活較好的條件,毅然全家搬上深山安營紮寨撫管橡膠中小苗。
1978年,農場制定了“五定一獎”方案和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幹部深入基層,解決職工具體困難,生產發展快。在海南墾區發動職工私人養豬種菜,較好解決職工吃肉(油)、菜難的問題。
1982年至1983年,農場建立了黨委集體領導、職工民主管理,場長行政指揮的管理體制,並整頓領導班子,進一步落實了生產管理工作昭然責任制。82年產乾膠2000噸。1982年農場被海南農墾局評為“先進單位”;1983年被評為“廣東省農墾先進企業”。
1984年4月,農場實行大農場套小農場的職工家庭農場經營管理體制,扭轉吃“大鍋飯”局面(至1989年全場辦起承包型家庭農場3450戶)。當年,國家農墾部在我場23隊試行“五天一刀”橡膠制度改革成功。
1986年,農場乾膠生產突破3000噸。
1988年,農場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三個條例”推行場長負責制,農場生產經營得到發展。當年遭受白粉病影響及颱風襲擊。農場採取措施抗災救災,完成乾膠4250噸,躋身墾區“四大”產膠農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