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近岸海域生態評價

海南島近岸海域生態評價

《海南島近岸海域生態評價》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島近岸海域生態評價
  • 作者:殷安齊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1日
  • 頁數:6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235982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作者所在實驗室多年以來的海南島近岸海域調查數據,從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方面評價了2006-2007年海南島重點港灣監控區生態狀況;2009年海口灣生態狀況、調樓港生態狀況、洋浦港生態狀況、昌江近岸海域生態狀況;2010年海口附近海域生態狀況、鋪前灣生態狀況,介紹了2006-2018年海南島近岸海域(三亞海棠灣、紅沙碼頭、三亞灣、角頭灣;東方八所港;昌江近岸海域;儋州白馬井碼頭、洋浦港;臨高調樓港;海口南港、鎮海港、假日海灘、海口灣、新港輪渡碼頭、白沙門港、東寨港;海口與文昌之間的鋪前灣;文昌湖心港、清瀾港;瓊海博鰲港;萬寧小海、聯豐港、烏場碼頭、大洲島;陵水分界洲島、新村港)甲藻分布。

作者簡介

殷安齊,女,33歲,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講師,環境科學博士,主要從事海南島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海洋環境監測和赤潮研究、海洋浮游生物學,以及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研究。發表論文10餘篇,獲得學校、海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套用型試點轉型專業建設項目”等多項課題資助。

圖書目錄

1 引言
1.1 海洋生態評價方法
1.1.1 監測項目及調查方法
1.1.2 樣品分析與數據處理
1.2 甲藻與海南島赤潮
2 2006-2007年海南島重點港灣監控區生態評價
2.1 海南島重點港灣生態環境特徵
2.1.1 清瀾港
2.1.2 小海
2.1.3 新村港
2.1.4 東寨港
2.1.5 洋浦港
2.2 監控區站位布設
2.3 初級生產力
2.3.1 初級生產力水平分布
2.3.2 初級生產力垂直分布
2.4 微微型、微型、小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
2.4.1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密度及分布
2.4.2 微型浮游生物種類組成及分布
2.4.3 微型浮游生物密度及分布
2.4.4 微型浮游生物生物量及分布
2.4.5 浮游植物密度及分布
2.4.6 浮游植物種類組成及分布
2.4.7 浮游植物優勢種
2.4.8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分布
2.4.9 孢囊密度及分布
2.4.1 0夜光藻密度及分布
2.5 大、中型浮游生物(浮遊動物)
2.5.1 浮遊動物種類組成及分布
2.5.2 浮遊動物密度及分布
2.5.3 浮遊動物生物量及分布
2.6 大型底棲生物
2.6.1 大型底棲生物種類組成及分布
2.6.2 大型底棲生物密度及分布
2.6.3 大型底棲生物生物量及棲息密度
2.7 魚類浮游生物(魚卵和仔、稚魚)
2.8 現狀與評價
2.8.1 初級生產力現狀與評價
2.8.2 物種多樣性現狀與評價
2.8.3 綜合評價
3 2009年海口灣生態評價
3.1 海口灣生態環境特徵
3.2 監測站位布設
3.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3.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3.5 底棲生物群落結構
3.6 魚卵和仔魚
3.7 潮間帶生物
3.8 漁業資源
4 2009年調樓港生態評價
4.1 調樓港生態環境特徵
4.2 監測站位布設
4.3 初級生產力
4.4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4.5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4.6 底棲生物群落結構
4.7 潮間帶生物
5 2009年洋浦港生態評價
5.1 洋浦港生態環境特徵
5.2 監測站位布設
5.3 初級生產力
5.4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5.5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5.6 底棲生物群落結構
5.7 魚卵和仔魚
5.8 游泳生物
6 2009年昌江近岸海域生態評價
6.1 昌江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特徵
6.2 監測站位布設
6.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6.3.1 水采浮游植物
6.3.2 網采浮游植物
6.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7 2010年海口附近海域生態評價
7.1 假日海灘附近海域
7.1.1 生態環境特徵
7.1.2 監測站位布設
7.1.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7.1.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7.2 秀英工業排污口附近海域
7.2.1 生態環境特徵
7.2.2 監測站位布設
7.2.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7.2.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7.3 龍昆溝人海排污口附近海域
7.3.1 生態環境特徵
7.3.2 監測站位布設
7.3.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7.3.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7.4 海口市污水處理廠深水排放口附近海域
7.4.1 生態環境特徵
7.4.2 監測站位布設
7.4.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7.4.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7.5 東寨港貝類養殖區
7.5.1 生態環境特徵
7.5.2 監測站位布設
7.5.3 浮游植物群落結構
7.5.4 浮遊動物群落結構
8 2010年鋪前灣生態評價
8.1 鋪前灣生態環境特徵
8.2 監測站位布設
8.3 浮游植物
8.3.1 夏季浮游植物類群
8.3.2 夏季浮游植物優勢種
8.3.3 夏季浮游植物生物密度
8.3.4 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結構指數
8.3.5 冬季浮游植物類群
8.3.6 冬季浮游植物優勢種
8.3.7 冬季浮游植物生物密度
8.3.8 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結構指數
8.3.9 浮游植物評價
8.4 浮遊動物
8.4.1 夏季浮遊動物類群
8.4.2 夏季浮遊動物優勢種
8.4.3 夏季浮遊動物生物密度
8.4.4 夏季浮遊動物群落結構指數
8.4.5 冬季浮遊動物類群
8.4.6 冬季浮遊動物優勢種
8.4.7 冬季浮遊動物生物密度
8.4.8 冬季浮遊動物群落結構指數
8.4.9 浮遊動物評價
9 2006-2018年海南島近岸海域有害甲藻
9.1 甲藻的基本形態特徵
9.1.1 細胞壁
9.1.2 鞭毛
9.1.3 色素體
9.1.4 細胞核和細胞器
9.2 甲藻分類
9.2.1 縱裂甲藻亞綱
9.2.2 橫裂甲藻亞綱
9.3 海南島近岸海域甲藻分布
9.4 海南島近岸海域常見有害甲藻
9.4.1 漸尖鰭藻
9.4.2 具尾鰭藻
9.4.3 米氏凱倫藻
9.4.4 多邊舌甲藻
9.4.5 叉新角藻
9.4.6 梭新角藻
9.4.7 夜光藻
9.4.8 利瑪原甲藻
9.4.9 海洋原甲藻
9.4.10 慢原甲藻
9.4.11 反曲原甲藻
9.4.12 三葉原甲藻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