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四大才子

海南四大才子

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的四個才子。多為明清時期之才子。

張岳崧:人稱。(1773年-1842年),字子駿,一字翰山(一作澥山),又號指山,廣東定安(今海南省定安縣)人。

丘濬:人稱絕。(1421年-1495年),字仲深,號深庵、玉峰、瓊山,別號海山老人,瓊山府城鎮下田村(今金花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海瑞:人稱絕。(1514年1月23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謚忠介。明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瓊州府瓊山縣(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贈太子太保。

王佐:人稱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四大才子
  • 時間:明清時期
  • 實質:海南籍的四位名臣
  • 代表人物海瑞
  • 海瑞的稱號:忠絕
  • 特點:四位名人各有一項成就名垂青史
著絕丘浚,詩絕王桐鄉,忠絕海瑞,書絕張岳崧,

著絕丘浚

丘 浚(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明朝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方面,他提出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觀點,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配第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詩絕王桐鄉

王桐鄉,原名王佐,(1428-1512)字汝學,號桐鄉。少年時代就深受業師唐舟、丘浚的器重。今海南省臨高縣博厚鎮透灘村人,因他家鄉盛產刺桐,故名王桐鄉,是五百年前明代的著名詩人。他與明代文臣之宗的丘竣、“海青天”的海瑞和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張岳崧合稱為海南“四絕”(即“四才子”)。因他以詩聞名,志書稱他“博學多識,精思力踐,見道精審,故其詩和平溫厚,文氣光明正大,當比唐宋諸大家。”
其主要著作有《雞肋集》、《經籍目略》、《瓊台外紀》、《庚申錄》、《原教篇》、《金川玉屑集》、《珠崖表錄》等。

忠絕海瑞

海 瑞(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 海南瓊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縣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閒居。他一生剛直不阿,被人稱為“南包公”、“海青天”,是中國歷史上清正廉潔、為國愛民的象徵。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著作有《海瑞集》、《備忘集》、《淳安政事稿》等。

書絕張岳崧

張岳崧,字子駿,又字瀚山,號覺庵、指山。其祖先原為福建莆田人,宋朝嘉定年間前來瓊山當官,此後在瓊定居繁衍,後代再由瓊山遷居定安。 據史料記載,張岳崧於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考中恩科殿試一甲第三名,是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嘉慶皇帝為海南偏隅之地竟有人考得這樣高的名次而高興,特地手諭:“何地無才”。 有關史書把丘浚、海瑞、王佐和張岳崧並稱為海南四大才子。
張岳崧自幼聰明過人,且勤奮好學,非常喜歡讀書,與小朋友一起外出遊玩時也常常帶著書本,有空就看。15歲的時候,張岳崧到縣城應試,受到縣令賞識並被召去面試,縣令連出幾個題目,張岳崧都當場揮筆而就,令人讚嘆不已。《定安縣誌》對此有記載:“幼穎悟,初學為文,輒汪洋恣肆,迥不猶就。年十五應縣試,邑令楊公奇其文,面試之,更數題皆援筆就,極為嘆賞。”
乾隆五十四年,張岳崧17歲時,母親患了重病,岳崧輟學在家照顧,但母親終因病重辭世。之後,張岳崧因為家境困難,無法繼續上學,便在家開設私塾維持生計,同時不忘研修學業。稍有積蓄後,張岳崧遠赴廣東越秀學院就學,並於 32歲時考中舉人。
嘉慶十年至十三年,張岳崧赴京趕考,因家境困難,在一聶姓人家設館授徒,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還將節省下來的錢寄回定安貼補家用。聶家藏書極多,張岳崧在授課之餘便埋頭苦讀,學問大有長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年寒窗終有成。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張岳崧在37歲的時候高中恩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成為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
廣東四大書法家之一
張岳崧博學多才,涉獵頗廣,文章書畫猶為稱道,晚年還主持編纂《瓊州府志》。他又是清代知名書畫家,尤以工書著稱,現代出版的《中國畫家大詞典》、《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嶺南畫征略》等書都有專門介紹張岳崧的條文,稱他“書法與郭蘭石齊名,畫宗無人,不多作,零縑殘墨,人多寶之。”
清代《國朝畫征略》將張岳崧列為廣東四大書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鄉賢實錄》稱其“書法得晉唐諸家奧秘,臨仿各造精妙,片楮隻字,人爭寶之。”《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稱他“書宗歐(陽詢)柳(公權),尤長擘窠大字。”張岳崧的手跡遺物有不少留傳後世,定安縣博物館目前還保存著張岳崧手書的條幅、對聯、抄本、匾額以及各種印章等。
張岳崧一生著有《鈞心堂文集》、《鈞心堂詩集》、《運河北行記》、《訓士錄》、《公牘偶存》等,至今仍保存在廣東中山圖書館。
張岳崧當官後,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官、會試同考官、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閣校理、翰林院侍講、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湖北布政使、護理湖北巡撫等職,深通政治、經濟,對水利、醫學也頗有研究,是一個多面手。
拿自己俸祿助學賑災
張岳崧十分重視發展各地的教育事業,在擔任陝甘學政的時候,他曾捐出自己的俸祿,牽頭修復了鞏昌南安書院、綏德雕山書院等,後來還曾在海南的瓊台書院、雁峰書院以及廣州的越秀書院、肇慶的端溪書院講課。他還十分注意扶攜家鄉的讀書人,帶頭捐資設立崇賢興館,以資助貧窮的讀書人做為赴鄉試的旅費。他曾說:“欲國有純臣治有循吏,必先里有良士。”他寫《訓士錄》的目的,就是為講求吏治,淳厚教化,培養人材。
張岳崧為人認真,忠於職守,史稱“居官勤慎廉明,悉心職事。”在任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的時候,他奉旨治水,到任第二天就冒著風雨坐小船渡江巡查,親自督導民工治水護堤,曾多次遇險。在主持江北賑災時,他迎風冒雪走遍了受災的十幾個縣,實地核查受災人口,監放救災米糧,同時考察河流地勢,寫出了幾篇很有見地的水利論文。
在擔任湖北布政使的時候,張岳崧積極整頓吏治,興利除弊,注意傾聽民間呼聲,常常微服出訪體察民情。當時江漢一帶經常遭受洪災,張岳崧多次帶頭從自己的俸祿里拿出一部分錢賑濟災民,採取各種方法平抑糧價,同時大修水利堤防,防洪抗災。對外地逃荒來湖北的災民,他也多方救濟,並發文給各地,要求各地方官遇到災民過境時一律想方設法安撫救濟。因任上工作出色,湖北巡撫林則徐調任湖廣總督時,力薦張岳崧擔當護理巡撫職務。
力主禁菸,情義相結林則徐
清朝道光年間,英國大量向中國輸入鴉片,有識之士力呼禁菸,張岳崧是其中一人,他曾為禁菸寫了不少奏疏和文章,為林則徐後來在廣東發動的大規模禁菸運動製造輿論。
道光十八年,張岳崧向皇帝上疏《議奏查禁鴉片章程》,提出了查禁鴉片的具體措施,主張對吸食和販賣鴉片者處以重刑,嚴加海關管理,從嚴懲處跟外國人勾結私運鴉片者,對林則徐的禁菸主張給予支持。
張岳崧在為官期間,曾多次與林則徐共事或為前後任官:嘉慶末年至道光初年,張岳崧與林則徐同在翰林院任職,又先後任陝甘學政、四川正考官;道光十一年,張岳崧與林則徐同時擔當江北賑災事宜;道光十三年至十八年,張岳崧任湖北布政使和護理湖北巡撫時,林則徐則任湖廣總督。後來,張岳崧的兒子張鐘彥到廣州讀書,曾得到林則徐的指教和經濟上的幫助,在廣東考中了舉人。
志同道合,使張岳崧和林則徐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後人整理的《林則徐日記》中,曾多次提到兩人交往的一些情況。林則徐在寫給別人的書信中也多次提到張岳崧,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情誼。
張岳崧對林則徐也極其尊重,現在廣東畫院藏有張岳崧的數幅手跡,其中就有張岳崧抄錄林則徐詩文的手稿。
道光十九年,張岳崧因母親去世奔喪返瓊,路經廣州時住在越華書院,當時在廣州主持禁菸大事的林則徐,在百忙之中曾到越華書院會見張岳崧,並委託張岳崧協助辦理雷州、瓊州的禁菸事務。此後,張岳崧一路上召集雷州、海南的鄉紳組織收繳菸具,發放戒菸藥丸。
在家鄉為母守喪期間,張岳崧不忘國家大事,為禁菸之事奔走於島內各縣,並多次給林則徐寫信,匯報海南的禁菸情況,詢問廣州及各地的禁菸詳情,憂國憂民的情懷盡現。但限於封建禮教,他必須在家守喪,雖然心憂國事,卻不能奔赴廣東親身參與抗英戰爭,令他引為憾事。
回鄉3年後,在對時局的憂憤中,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張岳崧70歲時因病去世,安葬在瓊山甲子毛頭村附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