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動物特種兵

海中動物特種兵指的是受過訓練的海豚。美國海軍部隊特意訓練這些海豚用於海上作戰,這些海豚肩負著勘察、打擾、海上運輸武器等多項任務。因此,也被稱為“海中動物特種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中動物特種兵
  • 定義:受過訓練的海豚
  • 任務:勘察、打擾、海上運輸武器
  • 訓練:美國海軍部隊特
名稱由來,訓練實驗,主要本領,海豚打撈員,海中殺手,後續研究,相關爭議,

名稱由來

1987年,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再度升級,交戰雙方一改多年來相互攻城掠地的作戰方式,競相把攻擊矛頭
指向對方的油輪,在海灣打起了一場戰爭史上頗為罕見的“油輪戰”。不久,美國海軍的一支特混艦隊也藉口護航
開進海灣,在海灣與不睦已久的伊朗交了火。自然,設在海灣北部的美軍海上基地,就成了伊朗“蛙人敢死隊”攻
擊的重要目標。雖然在這個基地上駐紮有包括直升機攻擊隊,突擊隊和水下爆破隊在內的200 多名士兵,但說來令
人難以置信的是,擔負基地水下警衛重任的,卻是5 頭貌不驚人的海豚(另一頭海豚在到達海灣後不久染病死去)。
自從一年前,這一隊海豚隨25名馴養員一起被空運來到中東以後,它們就一直擔負著搜尋敵方水雷和蛙人的任
務。
作為美國海軍苦心經營近30年的“海洋哺乳動物計畫”的產物,即使和它的人類戰友相比,這些海豚也堪稱是
一支“精銳的水下特種部隊”。

訓練實驗

海豚是一種體軀龐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它不僅皮膚光滑,而且外形呈流線型,所以它在水中的游速極快,最高游速能達到每小時42公里。海豚還有極其靈敏的聲納系統,它能毫不費力地感覺出水中物體十分微小的動靜。在實驗中,被蒙住雙眼的海豚不僅能迅速地找到沉在飼養池底部的維生素藥丸,區別池中的小鋁片和小銅片,甚至對沉在110米深海底,半徑只有8厘米的不鏽鋼小球,它也能靠它的聲納系統測出來。
海豚的這種近乎神奇的本領,很早就為美國海軍所了解。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希望開發海豚的這種特殊本領.用於軍事目的。1960年,位於加州支那湖的美國“海軍器械測試中心”的幾名科學家,從洛杉磯一家現已不復存在的海洋公園得到了一頭太平洋海豚,利用它進行了流體動力學研究,以期能對改進魚雷設計有所啟發。這是美國海軍對海豚進行的最早研究,從此拉開了“海洋哺乳動物計畫”的序幕。
幾年後,這種研究很快就從狹小的實驗池塘擴大到了公海。1964年8月13日,美國海軍在公海對一頭名叫“布茲一布茲”的大西洋海豚,進行了第一次“指令試驗”這頭繫著繩子的年幼雌海豚被放進大海後,每次都能按指令準確地返回。10天以後,美國侮軍又在夏威夷的卡尼奧赫灣,對另一頭名叫“凱基”的太平洋海豚進行了實驗。他們讓這頭海豚追趕一艘小艇,以便對它進行一系列的游速測定。結果,這頭海豚的最高游速達到了每小時32公里。
使海豚正確地接受人類發出的指令,是件十分困難的事。美國海軍對誨豚發出的指令,全都是聲學性的指令。他們以食物引誘為手段,成功地將海豚訓練得能夠根據不同的聲音完成不同的動作。有一頭海豚被訓練成能對防水頻閃放電管作出反應。雖然這個放電管的亮光在水中只能照亮周圍幾米範圍,但隨著它每次閃光而發出的微弱的“卡喀”聲,卻能將0.4公里外的這頭海豚吸引過來。

主要本領

海豚打撈員

對海豚的這種“指令試驗”,為以後利用海豚完成各項工作開闢了道路。1965年,美國海軍將一頭名叫“塔菲”的海豚,訓練成了使人類潛水員相形見細的“海豚打撈員”。
1965年8月,在剛進行了一系列深潛生理指標測定後,塔菲被空運到加州的拉約勒,在那裡,海軍研究署正在對位於水下60米深處的“海洋實驗室二號”進行實驗。塔菲按照指令,頻繁地往返於水面和水下,為兩地傳送工具和指令,使在場的人無不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塔菲的實踐證明,海豚可以被訓練做各種潛水員根本不能做的事。再優秀的潛水員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連續深潛這么多次,而海豚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而且絕不會得潛水病。
塔菲不僅能在短時間內連續深潛,美國海軍還發現了它更大的用途,即用它來發現和打撈常規飛彈發射後濺落海中的設備。
通常,飛彈發射後,彈體和基部支架會在空中自動分離,分離後每隻價值4500美元的支架隨即落入海中。雖然這些支架可以連續使用多次,但要在遼闊、陰暗的深海找到這些支架卻非常困難。因此,過去這種支架僅使用一次就不得不遺棄了。但塔菲使情況發生了改觀。鑒於海豚對聲音特別敏感,海軍在支架上裝了一隻發聲裝置,當支架一濺落水面,發聲裝置就會發出聲音信號。根據聲音,塔菲很容易地就能發現支架的濺落點,從而幫助潛水員將支架打撈上來重新使用。
直到1988年,塔菲仍在充當美國海軍的特殊“打撈員”。在這年海軍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有許多從飛機上發射的學習用反潛火箭和水雷(事先都安裝了發聲裝置),就是由塔菲在誨中找到並協助打撈上來的。

海中殺手

如果說美國海軍開始只是訓練海豚用作特殊的“打撈員”的話,那么,隨著60年代美軍在越南越陷越深,海豚也漸漸地變成了美軍一種秘密的進攻性武器。當時,越南遊擊隊潛水員常常身帶水雷,出其不意地順流漂進金蘭灣美軍海軍基地爆炸美軍艦隻。對此,美軍防不勝防,深感頭痛,於是,五角大樓的那些精密頭腦們想到了海豚。他們要將海豚訓練成他們的水下“衛士”。
研究秘密地展開了。具體負責此項研究的是一名曾受僱於中央情報局的聲學家,名叫詹姆斯菲茨傑拉德。
早在1964年,菲茨傑拉德就對將海豚用作“海軍武器系統”的構想進行過研究。在他受僱於中央情報局期間,曾經將海豚訓練成一種特殊的“艦艇保護反潛系統”和一種水雷破壞系統。1965年10月,他在巴哈馬群島進行的為期兩個星期的試驗,顯示出受過良好訓練的海豚,能夠很好地接受遠方基地發出的指令。到1967年,菲茨傑拉德已經用海豚組成了5個彼此獨立的“作戰系統”,其中有兩個是“主要用於越南戰爭的”
在菲茨傑拉德看來,海豚是一種天然的“海軍作戰系統”,理應加以大力發展。他認為海豚就象是“帶有計算機的有效的自我驅動戰艦,人們只需為它編製程序就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他說,在各種試驗中,“海豚總是百分之百地有效。我們不僅訓練它們拔掉潛水員口中的接口管,而且訓練它們乾脆將潛水員推出水面。”
1968年,美國海軍進一步擴大了菲茨傑拉德的海豚研究計畫,但解除了與菲茨傑拉德的契約,從而使整個計畫更不為外界所知。但菲茨傑拉德透露,海軍最早將受過訓練的海豚用於越南戰爭是在1971年。當時他們派了一隊海豚去金蘭灣,歷時15個月,這些海豚被訓練與水下爆破隊共同工作。海豚發現水雷或其他水中物體後,會在水雷或其他物體上夾上信號發生器,或通過用鰭狀肢擊水“告訴”潛水員水雷的位置。這樣,潛水員就可以將水雷引爆或避開它。
至於外界傳說的,被派往金蘭灣的海豚,曾被用來襲擊游擊隊蛙人,充當“海中殺手”一事,鑒於此事的敏感性,美國海軍一直諱莫如深,秘而不宣,使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據一位曾長期為美國海軍訓練海豚的馴養員證實,他們曾訓練海豚以多種方式攻擊敵方潛水員。他說他們訓練的海豚,除了會將潛水員推出水面外,還會將潛水員口中的接口管拔掉,然後用頭部撞擊潛水員,並不讓他浮出水面,使他窒息而死。有的海豚甚至能用繩索將潛水員全身捆綁起來。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也許只有五角大樓才清楚,相信這個謎底終有一天會被揭開。

後續研究

197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海軍對海洋哺乳動物的使用隨之也受到了限制。根據法律規定,此後海軍需要海洋哺乳動物作研究時,必須事先向美國海洋魚類服務署提出申請,並說明研究目的和手段。這使外界有了了解海軍研究和利用海洋哺乳動物情況的機會。
1973年10月,美國海軍提出了法案頒發後的第一次申請。在申請中,他們提出要捕捉274頭齒鯨亞目動物和36頭鰭足動物(海豹和海獅)供以後兩年研究之用。申請還透露,美國海軍打算對所有可能對海軍作戰能力有影響的海洋生物進行研究。這些海洋生物不僅包括海豚等大型動物,甚至還包括鼓蝦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小動物。因為鼓蝦發出的噪聲對海軍的收聽裝置干擾很大。但他們主要的研究對象仍然是海洋哺乳動物
從1969年起,美國海軍除了對海豚進行研究外,還開始對鯨和海獅進行研究。在一個名為“深海作業系統計畫”中,兩頭虎鯨和一頭圓頭鯨,也被訓練來循聲打撈海底試驗用馬克_46型魚雷。這種試驗用魚雷上,裝有發聲器。在深達500米的海底,頭部帶有抓鉤的鯨被訓練去拉動魚雷。當鯨拉動魚雷時,就會啟動魚雷上的氫氣裝置,使氫氣充入氣球中,從而使魚雷自動浮起。

相關爭議

據統計,從1960-1988年,前後共約110頭海豚被用於“海洋哺乳動物計畫”的研究,另外還有不少海獅和鯨。雖然訓練動物用於戰爭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懂得訓練馬匹和大象參戰,但美國海軍的“海洋哺乳動物計畫”,尤其是傳說中海軍訓練海豚充當“海中殺手”,仍然引起了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強烈反對。1988年5月,一群憤怒的動物保護主義者闖進位於聖地亞哥的“海軍海洋系統中心”,打開海豚訓練池閘門,將其中5頭海豚放歸大海。但使他們大失所望的是,時隔不久,當該中心馴養員發出指令後,這幾頭訓練有素的海豚又全都乖乖地遊了回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