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獵人

海上獵人

海上獵人(原名ACTUV,現已命名為海上獵人Sea Hunter)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DARPA)主導的科研項目,最早始於2010年,意圖研發一種用於持續跟蹤潛艇的長航時無人水面航行器。

2014年9月,DARPA與海軍研究辦公室(ONR)簽署協定,決定共同出資研發,進展順利,預計於2018年投入使用,用於對付潛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上獵人
  • 英文名稱:Sea Hunter
  • 國家:美國
  • 研發機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
發展歷史,技術特點,作戰方法,主要角色,

發展歷史

海上獵人最早由美國Leidos公司承擔研製任務,採用無人駕駛的三體船型,初穩性高很大,這樣船舶的穩性非常好,如同遠洋帆船,高海況下也不會翻沉,採用模組化設計使其可以更換不同模組執行不同的任務。
海上獵人海上獵人
近年來,隨著潛艇靜音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作戰性能的不斷提高,美國海軍逐漸感到追蹤潛艇的任務變得更加困難。一些柴電動力潛艇能夠對一些傳統的潛艇追蹤手段進行有效規避,這對美國未來在水下戰場構成了威脅。為解決這一問題,DARPA在2010年8月正式啟動了ACTUV項目。
2015年1月26日,該船完成在美國密西西比內河的操縱性能測試,採用13米小型工作船,自主在近海航道航行,使用普通的商用雷達和自主導航軟體,持續航行35海里,自動避開浮標、淺水區等障礙物,2015年秋季,開始在哥倫比亞河進行測試。
2015年10月底, 90%以上的硬體和軟體設計測試完成,達到預期,這艘40米長、140噸重的無人船,預計每天花費僅需15000 - 20000美元,操作成本只相當於一艘驅逐艦的三十分之一(每天70萬美元)。
2016年1月27日,開始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附近進行海上測試,最大航速達到27節(31英里;50公里/小時)。
2016年4月7日,正式命名為海上獵人,DARPA的頭兒印度大姐給她敲的香檳,目前進行為期2年的項目測試期,預計2018年9月完成全部測試。
2016年6月22日,海上獵人達到和超過了所有預期目標,航速、機動性、穩定性、耐波性、加速/減速、燃料消耗和可靠性均滿足要求,能在四級海況下穩定工作。

技術特點

"海上獵人"主要用於偵察和跟蹤潛艇,主要用於執行近海任務,設計要求能獨立持續工作2-3個月(60 - 90天),該無人船能與P-8A反潛巡邏機、 MQ-4C偵察機、反潛聲吶浮標等組成感測器網路,用於全球海洋監視。
海上獵人海上獵人
“海上獵手”無人船配備了聲吶、光電感測器和近距、遠程雷達系統來實現導航或識別船隻,其中包括美國雷神公司研製的可擴展模組化聲吶系統(MS3)。該系統是2015年11月交付的,可只需執行主動與被動搜尋、探測魚雷、分析威脅、定位追蹤潛艇、過濾小目標。
同時,雷多斯公司為“海上獵手”研製了導航軟體,使“海上獵手”的計算機可以進行導航、識別並自動避開其他船隻和目標。

作戰方法

一旦發現目標,"海上獵人"將快速沖向指定海域,用兩側的吊艙低頻被動聲吶採集水下不明目標的聲紋信息與反潛指揮中心的數據進行比對,同時利用本艇上的高頻聲吶保持水下目標的持續高精度跟蹤,最後,用甚高頻聲納掃描水下不明物的圖像,以便識別和分類。按構想,"海上獵人"價格低廉,目的在於用更低的成本讓對手花更多的錢進行反制,從經濟上把對手的拖垮。

主要角色

從作戰用途來看,“海上獵手”將主要承擔反潛戰任務。在執行任務時,這種無人船一旦發現敵方潛艇,便可持續跟蹤,並通過衛星向附近的水面艦船發射潛艇的實時坐標,以引導打擊行動。
但是,DARPA也可能為其配備其他類型的任務載荷,以執行其他一些戰術任務。它憑藉著較大的總體尺寸,具有更多的空間和承載能力,甚至可以安裝一種為多種任務載荷提供電力的發電設備。作為與美國海軍研究部合作計畫的一部分,DARPA還在尋求一些反水雷任務載荷,特別是一種可以掃雷的載荷。
DARPA還希望“海上獵手”無人船可以與其他的無人船和有人駕駛艦船協同作戰。目前,有人/無人協同作戰的概念是美國國防部正在嘗試達到的高度,DARPA認為“海上獵手”是一個優秀的平台,可以用於學習如何與有人駕駛艦船協同作戰。儘管這種無人船不適合放置在瀕海戰鬥艦(LCS)的內部,但它可以作為LCS的任務模組使用,而LCS可以作為母艦來控制它。
未來,“海上獵手”有可能發展成為在全球緊盯各國潛艇的“哨兵”。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下,美國海軍為監視中國潛艇,很可能在亞太地區率先大量部署這種反潛無人船,對中國海軍的潛艇和軍艦的重要進出水道和海峽實施24小時跟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