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學人》是一組學人特寫。這些學人,大都生活在上海,尤以在復旦大學任教者為多,但文章的重點不在寫一地一校之特色;其中雖不乏名教授、名學者,而本旨亦不在寫名人逸事或聖者光環。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觀察人事,寫出了他們在時代風雲中的實際境遇,富有縱深感。《海上學人》追求的是歷史的真實,因而突破了傳統的虛飾寫法,力求寫出人物的真實面貌和歷史命運。這些特寫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學人,文章透過許多細節,表現出他們的生活情趣和內心世界。作者與他們中的大多數相識相知,筆下富有感情,寫得親切動人,但筆調極其平實,只呈在客觀的描述中,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海上學人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16
- 作者:吳中傑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9085833, 97873090858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上學人》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吳中傑,1936年出生,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執教。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藝理論、魯迅專題、中國現代文藝思潮與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兼寫雜文隨筆及記實文學,將人生體驗與學術見解融入其中,自成一格。主要學術著作有:《吳中傑魯迅研究系列》(內含《吳中傑評點魯迅小說》、《吳中傑評點魯迅雜文》、《吳中傑評點魯迅詩歌散文》、《吳中傑評點魯迅書信》、《魯迅的藝術世界》、《魯迅畫傳》、《魯迅傳》、《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文藝學導論》、《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海上文譚》(與高雲合作)、《1900-1949中國現代主義尋蹤》(與吳立昌合作主編)、《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主編)等,散文集有:《人生大戲場》、《舊途新旅》、《海上學人》、《復旦往事》等。
圖書目錄
代序:兩種傳統
復旦園裡長鏡頭
——記陳望道先生
與古人交友的人
——記郭紹虞先生
劉翁得馬,焉知非禍
——記劉大傑先生
終於講席的教師
——記朱東潤先生
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記陳子展先生
不肯跟風的獨行者
——記蔣天樞先生
復旦奇人
——記趙宋慶先生
應世尚需演戲才
——記趙景深先生
藏書家的悲哀
——記王欣夫先生
學府懸壺
——記吳劍嵐先生
踏著革命的節拍
——記吳文祺先生
蓮花落里探真情
——記張世祿先生
信徒的天路歷程
——記樂嗣炳先生
把“人”字寫得端正些
——記賈植芳先生
復旦的新月
——記余上沅和方令孺先生
月亮上的頑石
——記孫大雨先生
早起的蟲兒
——記王中先生
一代名記的輝煌與慘澹
——記趙敏恆先生
他走得不是時候
——記吳斐丹先生
縱橫放談啟人思
——記鮑正鵠先生
不勝負荷雙肩挑
——記胡裕樹先生
美的探尋者
——記蔣孔陽先生
自由翻譯家的不自由
——記畢修勺先生
洋博士的草根情結
——記朱洗先生
為學不作媚時語
——記王元化先生
拍案一怒為勝跡
——記陳從周先生
散淡襟懷荊棘路
——記錢穀融先生
自我的疏離與回歸
——記王道乾先生
市囂聲中聽雅樂
——記辛豐年先生
焦桐琴傳清越聲
——記劉衍文先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記章培恆兄
北邙山上一片葉
——記葉鵬兄
集體項目磨半生
——記顧易生兄
命運的縴夫
——記施昌東兄
坎坷的人生道路
——記戴厚英女士
附錄一
辦學理念與學術精神
——從魯迅在北大當講師說起
顧影看身不自慚
——周作人的晚年心態
從表現論到喇叭論
——郭沫若文藝觀的變遷
一個美學家的文學談
——朱光潛的美學歷程
文人的誤區
——吳晗的悲劇
附錄二
偶與風雲值,獨存豪氣多(駱玉明)
——記吳中傑先生
後記
增訂本跋
三版後記
復旦園裡長鏡頭
——記陳望道先生
與古人交友的人
——記郭紹虞先生
劉翁得馬,焉知非禍
——記劉大傑先生
終於講席的教師
——記朱東潤先生
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記陳子展先生
不肯跟風的獨行者
——記蔣天樞先生
復旦奇人
——記趙宋慶先生
應世尚需演戲才
——記趙景深先生
藏書家的悲哀
——記王欣夫先生
學府懸壺
——記吳劍嵐先生
踏著革命的節拍
——記吳文祺先生
蓮花落里探真情
——記張世祿先生
信徒的天路歷程
——記樂嗣炳先生
把“人”字寫得端正些
——記賈植芳先生
復旦的新月
——記余上沅和方令孺先生
月亮上的頑石
——記孫大雨先生
早起的蟲兒
——記王中先生
一代名記的輝煌與慘澹
——記趙敏恆先生
他走得不是時候
——記吳斐丹先生
縱橫放談啟人思
——記鮑正鵠先生
不勝負荷雙肩挑
——記胡裕樹先生
美的探尋者
——記蔣孔陽先生
自由翻譯家的不自由
——記畢修勺先生
洋博士的草根情結
——記朱洗先生
為學不作媚時語
——記王元化先生
拍案一怒為勝跡
——記陳從周先生
散淡襟懷荊棘路
——記錢穀融先生
自我的疏離與回歸
——記王道乾先生
市囂聲中聽雅樂
——記辛豐年先生
焦桐琴傳清越聲
——記劉衍文先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記章培恆兄
北邙山上一片葉
——記葉鵬兄
集體項目磨半生
——記顧易生兄
命運的縴夫
——記施昌東兄
坎坷的人生道路
——記戴厚英女士
附錄一
辦學理念與學術精神
——從魯迅在北大當講師說起
顧影看身不自慚
——周作人的晚年心態
從表現論到喇叭論
——郭沫若文藝觀的變遷
一個美學家的文學談
——朱光潛的美學歷程
文人的誤區
——吳晗的悲劇
附錄二
偶與風雲值,獨存豪氣多(駱玉明)
——記吳中傑先生
後記
增訂本跋
三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