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銘》是唐代文學家元結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處為《全唐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浯溪銘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元結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浯溪銘》是唐代文學家元結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處為《全唐文》。
《浯溪銘》是唐代文學家元結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處為《全唐文》。作品原文浯溪銘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於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命浯溪。銘曰:湘水一曲,淵洄傍山。山開石門,溪流潺潺。山開如何?巉巉雙石...
清拓唐浯溪銘拓本 清拓唐浯溪銘拓本是一件清中晚期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清拓唐浯溪銘拓本外長:32.4厘米,外寬:21.6厘米。
《跋浯溪題名殘刻》是龔自珍所著作品,出自於《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每欲剔浯溪、君山諸石刻,以斠《唐文粹》之誤,而無好拓本。安得精好悉如此拓本耶?又平生未見 《浯廎銘》,不知與《峿台》篆書結體同異何似也。牽連記。庚子小除夕, 龔自珍記。次山文格,在初唐為別調,平生游跡在...
《浯溪記》創作年代為明代,作者是錢邦芑,作品體裁為散文。作品原文 渡香橋架石為之,平闊安步。溪左右古樹百餘株,叢陰森翳,甚宜幽賞[6]。溪口之左,石崖陡立,鐫“寒泉”二字,其泉則不可考矣[7]。溪東北二十餘丈,又有小峿台[8],崖壁陡絕,高五十餘尺。左臨深溪,有大樟樹覆陰。舊有小亭,今...
浯溪刻石始於唐代中期,唐代宗(762~779)時,文學家元結(719~772)卸道州刺史任歸經此地,因愛其山水,寓於溪畔,名之“浯溪”;山上台墩名“峿台”;西邊危岩上建“?廎”。並於大曆二年 (767)撰《浯溪銘》、《峿台銘》,大曆三年(768)撰《?廎銘》,請人用篆書寫出,刻於石上。書者相傳不出季康、瞿令問...
浯溪石,讀音是wú xī shí。意思是 唐 元結 作《大唐中興頌》,銘刻在 浯溪 旁的石崖上,以歌頌 肅宗 的功德。後遂泛稱銘刻勳績的碑石為“浯溪石”。解釋 唐 元結 作《大唐中興頌》,銘刻在 浯溪 旁的石崖上,以歌頌 肅宗 的功德。後遂泛稱銘刻勳績的碑石為“浯溪石”。出處 宋 辛棄疾 《滿江紅·...
受此處幽勝,遂將一條“北匯於湘”的元名小溪命名“浯溪”,意在“旌吾獨有”,撰《浯溪銘》,浯溪得名從此始。元結又將“浯溪東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吾台”,撰《吾台銘》;還在溪口“高六十餘尺”的異石“上築一亭堂,命名“語亭”,撰《吾亭銘》。返任後,將三銘交篆書名家季康、瞿令問、...
浯溪碑林,位於祁陽縣城南2公里處,依傍湘江,北臨湘桂鐵路,東靠湘粵國道。公元763年,唐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元結出任道州刺史時,乘舟逆湘江而上,路過此地,愛其勝異,將溪命名“吾溪”(意為:“唯吾獨有”),自造“浯”字,命名為“浯溪”,撰《浯溪銘》,浯溪從此得名。元結又將“浯溪東北廿余丈”怪石...
受此處幽勝,遂將一條“北匯於湘”的元名小溪命名“浯溪”,意在“旌吾獨有”,撰《浯溪銘》,浯溪得名從此始。元結又將“浯溪東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吾台”,撰《吾台銘》;還在溪口“高六十餘尺”的異石“上築一亭堂,命名“語亭”,撰《吾亭銘》。返任後,將三銘交篆書名家季康、瞿令問、...
唐代傑出散文家、詩人元結,於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被任命為道州刺史。永泰元年(765)罷任。次年再任道州刺史。大曆二年(767)二月從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經祁陽阻水,泊舟登岸暫寓。受此處幽勝,遂將一條“北匯於湘”的無名小溪命名“浯溪”,意在“旌吾獨有”,撰《浯溪銘》,浯溪得名從此始。繼往...
[52]瞿令問:黃庭堅《題浯溪崖壁》:“得次山銘刻數百字,皆江華令瞿令問玉筯篆,筆畫深沉,優於《峿台銘》也。”[53]李陽冰:又名李庾,詩人李白的堂叔。善詞章,尤工篆書,雅好書石。[54]摩挲:用手撫摩。[55]歐公:指歐陽修。[56]《集古錄》:是一部金石學著作,是歐陽修輟拾周漢以來的金石遺文、斷...
三吾銘 浯溪銘並序 峿台銘並序 *廎銘並序 窊尊銘並序 東崖銘並序 寒泉銘並序 贈元容州 後浯溪銘 無題 復浯溪舊居 舟過浯溪懷古 浯溪 來 經浯溪元次山歸隱 無題 讀唐中興頌 無題 無題 漫郎吟 讀中興碑 書摩崖碑後有序 浯溪圖 題摩崖碑 同景莊游浯溪 減字木蘭花登崤台 同范直愚、單履游浯溪並序 漫郎...
《浯溪摩崖石刻》是2021年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祁陽市委員會,祁陽市人民政府,政協祁陽市委員會等。內容簡介 “楚山水之勝首瀟湘,瀟湘之勝首浯溪。”浯溪保存有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的頌、銘、賦、記、詩詞、楹聯、題名和圖畫石刻505方,是我國**的露天摩崖石刻群,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和...
《浯溪碑歌》是明末清初顧炎武創作的一首詩。作者介紹 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江蘇崑山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他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作品...
《浯溪銘序》說:“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於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名“浯”,是作者取的,音義同“吾”,表示屬於作者,因為水,便加“水”偏旁作“浯”。同樣,“峿台”是山石,便加“山”偏旁;“(廣吾)廎”是屋宇,便加“廣”偏旁。銘:古代一種文體,都為四言韻文,詠物諷喻,以為自戒...
《峿台銘》是一篇銘文,作者是清代詩人和書法家吳大澄,這是作者遊覽浯溪峿台後所寫,表達了作者對先人大賢的嚮往之情。作品原文 峿台銘(並序)湘江之水自南而北流,衡山之脈自北而南迤。奇峰怪石錯立於湘濱,若熊羆,若虎豹,若麟,若獅,若古柏之皮裂而莽纏⑴。可驚,可愕,可圖⑵,可詠。舟行三百里...
如何叔子峴山石,竟擬中興浯溪銘。勳勞至大不矜伐,曹彬謝安戒滿盈。豈有文成道德士,亟思表襮鑱崢嶸。明季中葉患尾大,爪牙覬覦強宗盟。高煦寘鐇迭蠢動,肘腋覬覦奸雄萌。況茲外患由內蠹,覆轍幾同土木營。特垂炯戒於川岳,豈徒戰伐侈勛名。勛名總由定力致,圍棋羽扇觀平生。欲知破浪掣鯨手,請聽雲濤鏖...
李庾,唐懿宗時人。李唐宗室,字子虔,襄邑恭王神符之後。官湖南觀察使兼御史中丞。工篆書,唐永州浯溪銘、浯台銘並其篆書。(《唐書宗室世系表》、《金石略》)。有代表作《兩都賦》傳世。人物生平 兩都賦序: 臣伏見漢諸儒若班固張衡者,皆賦都邑,盛稱漢隆。當王道昇平,火德丕赫,數子歌詠,發著後代...
”①元結曾兩次出任湖南道州刺史,五過浯溪②,對浯溪的山水十分喜愛,留下了不少詩文。元結還喜愛將自己撰寫的詩文請人書丹刻石,其詩《浯溪銘》刊刻後,與陸續撰刻的《峿台銘》、《 廎銘》,合稱“三吾銘”或“三吾碑”。“三吾銘”都是篆書摩崖,是罕見的唐代篆書精品。後來,又有顏真卿書丹的《大唐中興...
——浯溪碑林 由浯溪磨崖石刻構圖。浯溪,縣城西南一條清溪,北流人湘處聳一石山,峰奇石怪,樹多花繁。自唐朝元結於大曆二年(767)首刻《浯溪銘》、771年刻《大唐中興頌》後,歷代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題詠不絕,勒石刻碑者不知其數。據統計,現存碑刻505方,是全國最大的露天碑林之一。尤以元結文,顏真卿書的...
⑨浯溪碑刻,位於祁陽縣郊湘江之畔。公元763年至767年,唐代詩人元結出任道州刺史,撰文《浯溪銘》,因而得名。771年,元結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寫他的《大唐中興頌》一文,將其刻在浯溪石崖上。因文奇、字奇、石奇,故稱“摩崖三絕”。⑩懷素(725-785),唐代零陵人,俗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著名書法家...
李庾,唐懿宗時人。李唐宗室,字子虔,襄邑恭王神符之後。官湖南觀察使兼御史中丞。工篆書,唐永州浯溪銘、浯台銘並其篆書。(《唐書宗室世系表》《金石略》)。有代表作《兩都賦》傳世。作品原文 序: 臣伏見漢諸儒若班固張衡者,皆賦都邑,盛稱漢隆。當王道昇平,火德丕赫,數子歌詠,發著後代。今自隋...
(28)銘:銘文,指作者為右溪所作的銘文。作者的《陽華志銘》、《五如石銘》、《浯溪銘》等其它同類作品,大多以銘文為主,前有小序。則本篇當同其例,應有銘文,此記屬序。但銘文已佚,後人為擬題作“記”。(29)彰示來者:告訴後來的遊人。來者,後來的游者。白話譯文 從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