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葉慈姑

浮葉慈姑

浮葉慈姑是一種澤瀉科、慈姑屬類生物,多年生水生浮葉草本植物,常見於池塘、水坑、小溪及溝渠等靜水或緩流水體中,分布於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浮葉慈姑
  • 拉丁學名:Sagittaria natans
  • 別稱:漂浮慈姑;小慈姑;野慈姑;野慈菇;鷹爪子;驢耳朵;浮葉慈菇;小慈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澤瀉亞綱
  • :沼生目
  • :澤瀉科
  • :慈姑屬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各省、華東、西南、華中地區以及蒙古、俄羅斯
  • 類型:多年生水生浮葉草本植物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多年生水生浮葉草本。根狀莖匍匐。沉水葉披針形,或葉柄狀;浮水葉寬披針形、圓形、箭形,長5-17厘米;箭形葉在頂裂片與側裂片之間縊縮,或否,頂裂片長4.5-12厘米,寬0.7-7厘米,先端急尖、鈍圓或微凹,葉脈3-7條,平行,側裂片稍不等長,長約1.2-6厘米,向後直伸或多少向兩側斜展,末端鈍圓或漸尖,葉脈3條;葉柄長20-50厘米,或更長,基部鞘狀,下部具橫脈,向上漸無。花葶高30-50厘米,粗壯,直立,挺水。花序總狀,長5-25厘米,具花2-6輪,每輪 (2- 3)花,苞片基部多少合生,膜質,長約3-10毫米,先端鈍圓或漸尖。花單性,稀兩性;外輪花被片長3-4毫米,寬約3毫米,廣卵形,先端近圓形,邊緣膜質,不反折,內輪花被片白色,長約8-10毫米,寬約5.5毫米,倒卵形,基部縊縮;雌花1-2輪,花梗長0.6-1厘米,粗壯,心皮多數,兩側壓扁,分離,密集呈球形;花柱自腹側伸出,斜上;雄花多輪,有時具不孕雌蕊,雄蕊多數,不等長;花絲長約0.5-1毫米,或稍長,通常外輪較短,花葯長1-1.5毫米,黃色,橢圓形至矩圓形。瘦果兩側壓扁,背翅邊緣不整齊,斜倒卵形,長2-3毫米,寬1-2.2毫米,果喙位於腹側,直立或斜上。花果期6-9月。2n=22。
若簡略介紹則為:多年生水生浮葉草本。根狀莖匍匐。沉水葉披針形,或葉柄狀;浮水葉呈長橢圓狀披針形,葉端鈍而具短尖頭或漸尖,基部叉開呈箭形,全緣,5~7條平行脈直貫葉端,葉柄長短視水的深度而定,基部擴大成鞘。聚傘式小圓錐花序挺出水面,花白色,花瓣倒卵形。花單性,稀 兩性;瘦果兩側壓扁,背翅邊緣不整齊。夏秋之間開花結果。

生長環境

生於池塘、水甸子、小溪及溝渠等靜水或緩流水體中。海拔50-650米的地區。性喜溫濕的氣候,對水體環境適應性較強。常可在野外池塘和溝渠中找到。花果期7~8月(東北)。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等省區。原蘇聯、蒙古、歐洲亦有分布。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現有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可點綴園林水景。

繁殖方法

以分株繁殖,選擇無病蟲害的球莖用刀切下芽,保留一定的營養體,並清除傷口的分泌物,苗床育苗,保持20℃,水位1~3cm,20天左右頂芽開始萌動生根,即可移栽定植。也可用種子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