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山即天目山,古稱浮玉山。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地處浙江省西北部臨安市境內,浙皖兩省交界處。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於漢,有東西兩峰,頂上各有一池,長年不枯,故名。
天目山古名“浮玉山”,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有天目山大峽谷、漂流、蔬菜採摘園、葡萄果園、兒童夏令營基地。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一。主峰仙人頂海拔1560米,森林覆蓋率99.8%,負氧離子每平方厘米13.2萬個,夏季溫度僅20℃。
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為國家教學科研重要基地。天目山峰戀疊翠,古木蔥蘢,有奇岩怪石之險,有流泉飛瀑之勝,素負“大樹王國”“清涼世界”盛名,為古今攬勝頤神勝地。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她賦予人類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與獨特的大自然風韻。
天目山山清水秀,沒有刻意發掘的景點,無人工雕琢的痕跡,自然生長的大樹,純淨清新的空氣,舉目四望,天地間,靈魂被蕩滌乾乾淨淨的地方。
句余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方,叫做浮玉山。登上浮玉山頂,向北望到縣區湖,向東可以望到諸河。山中有一種野獸,虎身牛尾,叫聲像狗吠,名叫彘,吃人。苕水發源於浮玉山的北坡,朝北方向流去,注入具區湖,水中生長著很多觜魚。具區湖,就是現在的太湖,在江蘇省境內,古代也稱太湖為震澤。太湖中盛產觜魚,現俗稱刀魚。據郭璞注釋說,這種魚頭很長,大者一尺多長,太湖中生長著很多這種魚。
天目山也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有“天目靈山”之稱。鼎盛時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餘座,僧侶千餘人。建於1279年的獅子正宗禪寺和建於1425年的禪源寺,均為江南名剎。是韋陀菩薩的道場。傳曾與中國禪宗始祖達磨問答的梁武帝的太子昭明太子曾在西天目讀書,在東天目參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