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仙湖

這就是美麗是f浮仙湖 ,沿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狀如玉筍,雄偉峻峭,東部有溫泉,當地叫熱水 塘,泉口甚多,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湖底,湧水量大,水溫一般在40℃左右,水質含硫,是沐浴、療養的理想之地。冬夏變化不大,水質又好,是極好的游泳之地。特別是北部沿澄江壩子一帶,近岸200米左右,水深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鋪細沙伸延至 撫仙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仙湖
  • 位於: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
  • 海拔高度:1721米
  • 湖容積:206.18億立方米
地理位置,歷史,肖、石二仙的傳說,撫仙湖美景,撫仙湖——神秘之湖,撫仙湖美食,景點門票,撫仙湖裡的魚,旅遊小貼士,

地理位置

位於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距昆明60多公里。撫仙湖是一個南北向的斷層溶蝕湖泊,形如倒置葫蘆狀,兩端大、中間小,北部寬而深,南部窄而淺,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為1721米,湖面積216.6平方公里,湖容積為206.18億立方米,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為雲南省第三大湖。湖水平均深度為87米,最深處有157米,湖容量達189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深度和蓄水量是雲南省第一大湖。除東北長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撫仙湖又是我國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撫仙湖水的補給除靠雨季四周溝溪匯集外,湖岸周圍還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湧出。撫仙湖水清澈純淨,透明度平均為8米,最大可達12.5米,是我國內陸淡水湖中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居雲南省湖泊之最。

歷史

唐樊綽所寫《蠻書》,稱撫仙湖為大池。《澄江府志》說:“量水川即唐書架水縣(今澄江、江川一帶),大池,撫仙湖也。”後稱羅伽湖,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澄江府“北有羅藏山(現名梁王山),南有撫仙湖,一名羅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時南詔、大理段氏在澄江設羅伽部有關。撫仙湖名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相傳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間巡查,來到滇中,只見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兩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變為兩塊並肩搭手的巨石,永遠站立湖邊。過去湖東南方有兩石並肩搭手倚立,據說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駕舟遙望,還能若隱若現地看到兩仙人在觀賞,為留其跡,故名撫仙湖。

肖、石二仙的傳說

撫仙湖的大名給它賺來了不少人氣。但是,真正知道撫仙湖名字由來的人可謂寥寥。在澂江縣城的鳳山公園,有一個名為“撫仙”的雕塑展現的是肖、石二仙陶醉於撫仙湖的情景。雕塑上有這樣的記載:“傳說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淨,駕雲來到湖邊,被這瑰麗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撫肩化為山石。撫仙湖也因此得名。”
相傳,深居天宮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宮門,遠眺人間,發現一顆狀如葫蘆的明珠,鑲嵌在雲霧繚繞的萬山叢中,湛藍明淨,波光粼粼,美麗至極。玉皇大帝為之傾倒,急傳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這人間美景,帶回天宮,裝點天堂。
肖、石二仙急忙騰雲駕霧,飄落在明珠東南方向。走近一看,迷離美景展現在眼前:明珠四周,嶙峋怪石密布,崢嶸多姿,儀態萬千;有的如沖天玉筍,有的似文房筆架,有的如大象汲水,有的似猛虎下山;孤山獨坐湖中,雲霧迷漫時,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縹緲無常、變化莫測、神奇美麗的仙島,與明珠交相輝映;煙波浩瀚的湖泊,無波時水平如鏡,柔和嫵媚,像一位袒胸露懷的少女,在安閒舒適的憩睡。起浪時白浪疊現,如滿盤碎玉在晃動,又似朵朵睡蓮在競相開放。
遠山近水,州島錯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畫卷!肖、石二仙只顧搭手撫肩地在觀看,在讚嘆,竟痴痴迷迷地忘了畫畫,忘了歸期。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他們定定地站在那裡,陶醉在迷離美景之中。久而久之,兩位神仙變成了兩座石峰。看,在撫仙湖的東南方,果真疊立著兩座形似搭手撫肩、俯視明珠的石人山。據說,這就是肖、石二仙變成的,撫仙湖之名便由此而來。

撫仙湖美景

沿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狀如玉筍,雄偉峻峭,被稱為“玉筍擎天”;東部有溫泉,當地叫熱水 塘,泉口甚多,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湖底,湧水量大,水溫一般在40℃左右,水質含硫,是沐浴、療養的理想之地;東北面的回龍山如大象長鼻,故稱象鼻嶺;南面山間的海門河,僅長一公里多,隔山連江川的星雲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稱“界魚石”,其旁還有一塊石碑。碑上有詩:星雲湖棲息之大頭魚,撫仙湖生長的抗浪魚,以石為界,不相往來。古往今來,“界魚石”曾吸引無數遊人,現已闢為公園,供人們遊覽。離“界魚石”西側l00多米處,還有一座始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門橋,無桅桿的木船可從橋下過往於星雲湖、撫仙湖間,橋身精雕細刻,美觀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兩個小島,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飲虹橋”把兩島連線起來,明末一夕風雨把橋和小孤山盪 盡。現存大孤山,島成橢圓形,似如雞蛋,面積約半平方公里。上有岩洞,還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側多斷岩,沿島湖水深奧莫測。島中央舊有千歲松柏,為宋時大理國段氏所遺,但早已焚毀。
明時很多名人、學士以此島為樂園,捐助錢銀,興建殿閣,逐漸出現了飛檐細雕的建築群。至崇禎年間,島上已具規模,計有殿八、閣五、亭三、堂一、庵一,還有一座銅塔,塔基廣五尺,共13層,塔上有佛像、鈴鋒、扁額、對聯,備極奇巧。孤山島為當時澄江勝景。清朝江川令彭賢於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記》中這樣寫道:“孤山向為迤東勝景,辟草攀蘿,遂臍其巔,始由爛柯石,探南天洞,登弄珠岩,俯魚樂國,眾山獻翠,兩海環碧,頗如吾楚瀟湘洞庭。”蜀人楊慎也曾到孤山飽覽風光,留下了一些詩篇。當時遊人、隱士所留大量詩詞、碑記說明:孤山不僅是“巍然形勝冠南州”,而且是“遷人騷客停留者不可勝紀”的地方。但清朝初年,戰火四起,社會動亂,孤山的古建築遭到了毀壞。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雖有澄江知府王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當年之宏偉。到民國時期,只留下一座破廟了。如今,孤山已經獲得新生,並呈現著一派生機。
是個高原斷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環山,一面接著澄江壩子。湖面北部寬闊而深,南部狹小而淺,中部細長,似如葫蘆。湖底不平,到處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來自雨水聚積,並南受上遊星雲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東大河、西大河及西龍潭、熱水塘的泉水流入,東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江南盤江,歸南海。
撫仙湖屬淡水湖泊。湖水呈藍綠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達7至8米。因此,撫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記中寫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渾濁,唯撫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撫仙湖最清的結論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匯入撫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雲湖進行了沉澱,再經過一公里長的海門河入撫仙湖,水就很清了。而撫仙湖本身所接納之河流,源頭都在沿湖一帶山脈,長度都沒有超過10公里,又多屬泉水,也無渾濁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龍潭泉水,這股泉水每天以5萬多立方米的水量湧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還有如熱水塘的泉水就在湖邊,有的就出在湖底。其他河流,洪水季節雖帶一點泥水,但雨過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憑風浪再大,也難翻起濁水來,這就是撫仙湖水清的原因。
由於湖周圍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大的破壞,至今,撫仙湖仍然是雲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詩人們形容為“琉璃萬頃”,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它是雲貴高原上一顆晶瑩的明珠。波濤翻動時,白浪如朵朵睡蓮競相開放,又似串串銀鏈滾動;無波時如明鏡般一片澄清碧綠。遠山近水,洲島錯落,使人心曠神怡,爽快清新。
撫仙湖因湖水深,風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長,浮游生物以及底棲生物如螺螄、蚌、蝦也很少,只在沿湖淺水一帶才有生長。這種多風的水域環境,使湖內主產抗浪魚,也是撫仙湖的特產。
撫仙湖的水利資源相當豐富,蓄水量達185億立方米,等於雲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總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運之便。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長僅15.25公里,落差達385米,經勘察可分六級建成梯級電站。現在澄江和華寧兩縣人民已建成兩級,其中有一級還與昆明電力併網,源源不斷的電流,輸往城鎮和農村,為滇中工農業提供了動力。撫仙湖流域面積達1084平方公里,流域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產稻、麥、蠶豆、烤菸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穀倉,又是聞名全國的雲煙之鄉。
撫仙湖的水溫,冬夏變化不大,水質又好,是極好的游泳之地。特別是北部沿澄江壩子一帶,近岸200米左右,水深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鋪細沙伸延至湖岸數米,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來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現污染後,有的民眾,甚至專業游泳隊伍也常到撫仙湖來訓練、游泳,在海灘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撫仙湖畔度過假日。

撫仙湖——神秘之湖

1992年,從小生活在雲南澄江撫仙湖邊的職業潛水員耿衛,在水下發現了大量人工建築的遺蹟。迄今,他潛入撫仙湖水下探秘人工建築累計已達60多次。
2001年6月,中國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撫仙湖進行。
2006年6月17日,第二次撫仙湖水下探秘活動拉開帷幕。
(1)發現類似金字塔高大建築和羅馬鬥獸場圓形建築
2005年年底,耿衛在雲南澂江縣披露了近兩年來水下考古的最新發現,一張張金色的聲納掃描圖顯示出水下城市宏偉的輪廓,令人驚詫。耿衛介紹說,目前已經探明的古城遺蹟面積達2.4平方公里,規模不遜於上世紀70年代的澂江縣城。主要建築共有8個,其中兩個高大階梯狀建築和一座圓形建築最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階梯狀建築共分三層,底部寬60米,第二層寬32米,頂層寬18米,整個建築高為16米,從聲納掃描圖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階非常整齊對稱。
而另一座階梯狀建築氣勢最為恢宏。它上下共五層,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米,三四層倒塌比較嚴重,無法仔細測量,第五層寬27米,整個建築高21米,類似於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層大的台階之間都有小台階相連,其中第一級大台階從底部有一條筆直的小台階直通而上。
此外,在這兩座建築中間還有一條長300多米、寬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狀的石板鋪成,石板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幾何圖案。在另外一片區域裡,還發現了一座圓形建築,底部直徑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別出台階。該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較嚴重,東北面有個缺口,形狀類似於古羅馬的鬥獸場。
(2)台階式建築可能是祭台,圓形建築近似古滇青銅器圖案
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國時期的青銅器,耿衛仔細觀察後發現,很多青銅扣飾(一種青銅質地的圓形小飾品)上都有台階式建築的圖案,有的上面還有用於祭祀的桿欄式建築圖案。他認為,這表明祭祀活動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經相當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階式建築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動的遺存。
更令人稱奇的是,刻畫在一些青銅扣飾上的環形台階式建築圖案,幾乎與水下發現的圓形建築形式一模一樣。青銅器上的環形台階式建築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有十餘人,第二層有三四個人,坐在台階上觀看鬥牛或者其他表演。耿衛認為,水下圓形建築就是扣飾圖案描繪的原型。曾有專家認為,圓形建築是娛樂設施或體育場,耿衛表示不能贊同,“如果是舞台建築,過於奢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切實際的。”
目前,關於古滇國的考古成果幾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經興盛500餘年的古滇國沒有發現任何生活建築的遺蹟,這更讓耿衛猜測,湖底高大的建築與青銅器上的圖案相似絕非偶然。
(3)石板上“海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木修房的基礎
在撫仙湖的眾多傳說中,關於海馬的傳說最為離奇。據說這種海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飛,經常在晨霧中出現,霧散後潛入水中,在古縣誌中多有記載。耿衛認為,撫仙湖水位很低的時候,在很淺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們可以看到直徑在8-15厘米的孔洞,形狀酷似馬蹄印。在水下建築上,他也發現很多類似的孔洞,有些內部邊緣還有石釘。最初他一度認為這些孔是來連線石板的,後來發現這些圓孔插上木樁,再用繩子連線起來,會形成一個規則的長方形。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銅器圖案發現,古滇人的建築主要是以桿欄式建築為主。這種桿欄式建築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層懸空,再修牆而形成的建築。耿衛認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長方形,完全符合桿欄式建築的基礎。他由此推斷,所謂海馬的腳印就是桿欄式建築用於插立木的基礎,撫仙湖水下古蹟一定與古滇文明有著直接的聯繫。
(4)規模不遜瑪雅文明,對其研究將成世界性課題
在雲南澂江縣的歷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個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後來在史書上神秘消失,這是很多專家傾向於認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衛卻對“俞元”兩字有獨特的詮釋,他認為,“俞”在古漢語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衛說,“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遺蹟相比。撫仙湖水下遺蹟的規模絕不遜色。擁有超過21米的高大建築,這在瑪雅文明遺蹟中都是不多見的。對它的研究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困擾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謎團,很可能通過撫仙湖水下古蹟揭開。”
公元前279年,楚國大將莊礄率領大軍直撲滇地(現在的雲南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正當莊礄準備班師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回國的後路。莊礄索性就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礄王滇”。
到了漢武帝時代,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於缺少文字記載,關於古滇國的一切,逐漸湮沒無聞,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歷史之謎。

撫仙湖美食

澄江蓮藕、撫仙湖的20多種魚還有農家的洋芋燜飯都是當地的特色食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抗浪魚,漁民們喜歡把鮮活的抗浪魚放進裝有泉水的銅鍋里去煮,魚隨著水溫的升高煮熟。一二十分鐘後香味四溢,加入特製各類佐料,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爽口。可惜現在已經很少有了,有也奇貴。

景點門票

祿充村:10
界魚石:2
孤山島:15
明星景區:2

撫仙湖裡的魚

文/賈平凹
如此近地坐在海邊, 看海水搖曳出一片一片光波, 如無數的刀在飛舞, 而剎那間恍惚, 整個海面陡然翹起, 似乎要顛覆過來, 這還是平生第一次. 兩千年的七月十五日下午, 我就是這樣坐在尖山下的小漁村口, 面對著雲南的撫仙湖. 撫仙湖當地人稱之是湖, 我卻認做它是海的, 因為陝西缺水,少見多怪, 把湖都叫做了海. 海是這么的藍! 原以為水清無色, 清得太過分了竟這般藍, 映得榕樹也蒼色深了一層. 有人就坐在樹下的石砌岸上, 將赤著的腿浸到海里, 上身的白衫發著瑩光, 卻能看見水中那如藕的腿和染成絳紅的腳的指甲. 屋主用一種大的撈勺從海里舀水沖洗石子走道, 舀上來的水裡有一尾青脊樑的小魚,歡樂著蹦, 然後就蹦到了海里. 而榕樹枝上就掛著了一個如罐似的銅鍋, 鍋里正為我們烹著辣汁的魚.
今天能吃到最鮮美的魚了, 我是這么想著, 異常地興奮. 一份考古雜誌上講, 人並不是猴子所變, 而是來自水裡, 如果這種結論成立, 魚與人類應該算是親近的, 是魚養活了人. 花的開放是為著蜂蝶來采, 魚的生成就為著把墳墓建在人腹嗎? 那么,銅鍋里的魚來自海的那一角呢, 它活了多少歲月在等待著了我這個北方的人?!
我環顧著海的周邊, 午後的霞光和水氣使群山虛化成水墨畫中的皺染, 惟獨尖山就在屋後, 真實明顯, 它無基無序,拔地而起, 陰影就鋪了全部的漁村. 將眼光儘量地往遠處看, 海的那邊影影綽綽能看到有著樓房的縣城, 半個小時前, 我們就是從那裡驅車繞道從尖山的背後過來的. 同來的雲南人說, 她就是海那邊縣城的人, 數百年前, 海水並沒有到尖山下, 舊城就在這裡, 如果運氣好, 逢著個好的天氣, 清晨依稀能看見在海面上原來縣城的幻影. 但我沒福看到. 我看到的只是這么幾戶人家的小漁村. 或許這地方原本就是一個小漁村, 小漁村發展成了舊城, 舊城又發展成了小漁村. 滄桑變化, 變化成如今的模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據說那次舊城沉沒, 正好是一個晚上, 除一對無眠的老夫婦逃出外, 屋舍, 人物 , 家畜全無訊息. 人是從水裡爬上岸的動物, 而那么一城的人又復歸於水裡, 他們是變成了人魚嗎? 一隻水鳥貼著海面飛過來, 兜了一個圈兒, 又貼著海面飛了去, 在偶然望見的那一個崖頭下, 石頭上坐著一個人, 我想像那會不會坐著一個人首魚身的美人魚呢?
"那是撈魚的." 陪我的人說.
"撈魚的?" 我怎么能相信呢, "坐在崖頭下撈魚?!"
原來這裡的人很少蕩船在海里張網捕魚, 古老的時候, 他們用勺能連魚帶水舀上來, 或者用竹茅在水裡扎. 如今魚的需求量大了, 也只是在崖頭選的小石穴里等著魚鑽竹簍, 這如同獵人的守株待兔. 小石穴里, 都是有泉水往海里流的, 流出的泉和海的顏色不同, 水質也不同, 魚順著泉水往下流, 只消在那兒放一個竹簍, 魚就進去了. 泉水在海水中的光亮, 如佛在塵世的召喚, 海里那么多的魚, 能不能完滿自已的生命, 將墳墓建在人的肚腹, 就看它的造化了.
關於這個海里的魚, 是怎樣的一種社會, 有怎樣的生存方式和信仰, 真是無法想像的神秘. 我提議能否去海上看看呢, 於是搭乘了汽艇, 遺憾地並沒有見到一條魚, 魚一定是沉潛在海底, 海底里有水晶宮一樣的去處吧? 汽艇開得快起來, 柔軟的水面竟成了堅強的陸地, 顛簸得身子生痛, 陪同的人說要看魚得陰曆十五月圓的夜裡, 所有的魚都游近了遠處的那個孤島下, 若站在孤島上可以看見四周一圈幾米寬的魚群帶, 白花花一片, 魚的划水聲響成一種轟轟聲, 但那天不是陰曆的十五, 天又不是晚上, 我仍是沒有看到魚, 上得了孤島, 島上住著一座佛廟, 佛廟的門掩著, 廟的花壇邊坐著一群鮮艷的年輕女子, 我弄不明白那是來廟裡燒香的遊客, 還是魚上了岸的化身?
汽艇又開始了在海上漫無目的地游曳, 幾乎是到了海的一角, 海水變成了一條河向山埡間漫過去, 陪我的人告訴說山埡那邊, 仍是還有一個湖的, 面積比這個湖還要大, 兩個湖便通過這條河連通的. 天近了黃昏, 穿過河去另一個海是不可能了, 卻生了玄想, 如果要撈魚, 只站在那河裡張一個網, 那魚就千船萬擔地收穫了.
"不,"陪我的人叫起來, "兩個湖的魚從不相互往來的, 河中間有一塊礁石, 叫做分魚石, 各自湖裡的魚游到那兒, 全部掉頭又遊走了."
"這是為什麼?"
"這誰又知道為什麼, 恐怕各有各的地盤, 各有各的家園, 從不混亂的."
這話說得真好. 我說, 魚不混亂, 人卻混亂了, 人污染了自己生存的地方, 又以旅遊的名義, 到處去污染了. 我一到雲南聽說這裡環境優美, 驅車就來了, 從尖山後繞過來時,山腳那邊已經是一個很繁華的小鎮, 有那么多現代的設施和那么多的遊客, 如果這裡向外並沒有道路, 就那么幾戶的小漁村, 該是多好呢? 我一時也煩起了和我一樣醜惡的遊客, 驀地倒醒悟了舊城沉沒的秘密: 是不是當舊城發展得人越來越多, 他們就討厭了作為人的生活而集體變成魚了呢?
從海上返回小漁村, 在一家廳室里, 我看見了展示的兩條青魚的標本. 魚真是大, 大到象一個人躺在那玻璃罩里. 介紹的文字說, 這兩條魚先後都是從湖裡釣上來的. 魚是塗上了防腐劑, 看上去如活的一樣, 我看著魚眼, 魚眼也看著我, 我最後是不敢再看它的眼睛了, 退出了廳室, 魚的眼睛還在看著我.
夜裡, 我睡在了昆明市的豪華賓館的床上, 做了一個夢, 我夢見了那兩條大青魚, 大青魚似乎在對我說什麼, 可我終聽不明白魚話, 醒來我想起了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齣戲, 戲是<柳生傳書>. 我是不是也該是那個柳生呢, 可我給誰傳書, 傳給誰去, 怎么個傳法? 心中總有一團疑窘壓著, 所以寫下了這篇文章求釋然了.

旅遊小貼士

從澂江縣城到撫仙湖邊4公里,計程車、小馬車10元可到。祿充度假村距縣城25公里,隨時有麵包車、小中巴往返,票價5元。澄江到玉溪、江川、通海有很多趟班車,要在沿途上下車非常方便。湖岸數米,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來游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