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贈楊梅者為賦贈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贈楊梅者為賦贈》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作者重在賦楊梅及感懷故人寄贈之意;下片借前人作比,嘆自己之老景淒涼,並由食楊梅,想到了自己亡妾生前的種種情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贈楊梅者為賦贈》
  • 作品別名:《浪淘沙·綠樹越溪灣》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贈楊梅者為賦贈
綠樹越溪灣。過雨雲殷⑵。西陵人去暮潮還。鉛淚結成紅粟顆,封寄長安。
別味帶生酸。愁憶眉山。小樓燈外楝花寒⑶。衫袖醉痕花唾在,猶染微丹。

作品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此調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白居易。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單調四句,二十八字。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的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過龍門》、《浪淘沙慢》。十句,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上下片首句各少一字。復就本宮調演為長調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聲韻,例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常改作平韻)。《清真集》入“商調”,韻位轉密,句豆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並葉入聲韻。“越中故人贈楊梅”,吳文英故鄉為四明(今浙江寧波),其地盛產楊梅,這裡的“越中故人”,即指其故鄉中人。
⑵過雨:一作“雨過”。
⑶楝:一作“練”。

作品鑑賞

“綠樹”兩句,述楊梅的生長地點,季節。言綠葉茂盛的楊梅樹生長在越地的溪灣畔。在梅雨季節後紅彤彤的楊梅就象片片紅雲般的在樹上成熟了。“西陵”三句,扣題中“贈楊梅”。“西陵”,在杭州附近蕭山縣西。李賀蘇小小》詩說:“西陵下,風吹雨。”所以這裡的“西陵”也是借指杭州西泠橋,即詞人杭妾的墓地。此言杭妾死後已葬在西泠橋邊,而自己如今也已經是年老力衰,但卻仍舊羈旅在杭城中。詞人說:難得越中故人將那似女子粉淚凝結成的一顆顆紫紅色如粟粒團成的圓球形的楊梅,特地托人帶到了臨安送給我。我因此有感而發,賦詠了這首詞回贈給故人。  
“別味”兩句,由食楊梅而憶前人蘇軾。“眉山”,蘇軾祖籍四川眉山,他被貶謫嶺南時,有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之句,故詞人憶及其人。言楊梅入口後別有風味,生吃時甜而略帶酸味,吃著吃著,詞人不由想起眉山的蘇軾也是老景悽慘,被貶謫到嶺南蠻荒之地,雖有盧橘、楊梅等可食,但終究是一個天涯淪落之人啊。又再想想自己亦何嘗不是如此。因此一邊吃著楊梅,一邊卻有一絲淡淡的哀愁襲上了心頭。又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說:“‘愁憶眉山’,憶人嘗酸則眉必皺,與愁相同。”“小樓”一句,宕開一筆補寫住舍外的景色。詞人說:夜色昏昏時,在我住宿的小樓外面,楝樹正盛開著淡紫色的花。“衫袖”兩句,述室中自己食楊梅時的回憶。此言詞人在小樓中以楊梅就酒。在醉眼朦朧之中,詞人看到楊梅汁沾染在衫袖上,不由得又回想起:過去杭妾在時,她醉後撒嬌吐過來的花茸跡,也是留在這衫袖之上,遺蹟隱然。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