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閨情

浣溪沙·繡幕芙蓉一笑開一般指本詞條

浣溪沙·閨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詞中採用了比擬、襯托、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歡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閨情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
  • 作者:李清照
  • 作品別名: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閨情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浣溪沙:詞牌名。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此詞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⑵繡面:形容面容姣美。唐宋以前婦女面額及頰上均貼紋飾花樣。芙蓉:荷花的別稱。此處指面容好看得像荷花盛開。
⑶飛:《歷代詩餘》作“偎”。斜飛寶鴨:指香爐中生起的氤氳。寶鴨,鴨子形狀的銅香爐,一說指鴨形髮式,或指兩頰所貼鴉形圖案,或以為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香腮:美麗芳香的面頰。唐溫庭筠《菩薩蠻》詞有“鬢雲欲度香腮雪”句。
⑷一面:整個臉上。風情:男女愛慕之情。韻:韻味。
⑸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紙,指信箋、詩箋。幽懷:猶幽情,指隱秘的感情。
⑹月移花影:這裡指約會的時間,即月斜之際。宋王安石春夜》:“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白話譯文

一個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開,斜墜的雲鬢,雙手襯著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靈活可動就像能說話一樣。
一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筆下的紙箋寫了一半,上面全是寄託自己嬌嗔和思念的話語。月上闌乾,花影搖動,正是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創作背景

此詞當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個階段。前者以閨怨相思為主,後者則多表現哀傷絕望的情緒。但這首詞與這兩種風格都顯然不同,應該屬於詞人最早一批描寫純真愛情的詞作。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嚮往。有人認為李清照沒有過約人幽會的經歷,懷疑此詞是偽托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生動豐富地體現了女性細膩的心思。全詞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歡快。
起筆便帶出了不同尋常的女性之美。“繡面芙蓉”與下面的“斜飛寶鴨”對舉,應也指裝飾物。當時的婦女多有向臉上貼繡畫的習慣,其內容以花鳥為多,此處即是說面上繪有芙蓉。芙蓉一笑而開,變靜為動,看似頗為無理,實則更顯有情。本來芙蓉貼飾是靜止的,但因為少女一笑,紅顏暈開,落到人眼裡仿佛連芙蓉花也迎風而綻,倍添精神。這種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維詩里最有體現,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等。發展到此詞作者手裡,添上一層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種似真實幻、難以言說的美妙意境。再則,“繡面”“芙蓉”、“笑”“開”,兩兩相對,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開極有力地襯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開”字既指芙蓉花開,少女顏開,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竇初開,為全詞統帥。“斜飛寶鴨襯香腮”,承接上句,繼續寫少女的美貌。她又貼花飾,又戴寶鴨頭飾,正是一個著意打扮的初戀少女。“眼波才動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顯然是在想心上人。她偷偷喜歡上了一個人,可能有時想起,越想越高興,表情不對,被人注意到了。於是她心裡打起鼓來,生怕被別人發現而害羞。這種手法也見於唐詩,皇甫松採蓮子》中就有“遙被人知半日羞”。其實,別人也許並沒有注意到她的異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過在她看來,卻很可能,特別難為情。這種狐疑更給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顯生動。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二句把上下兩闋的因果銜接和少女此時的心理展示了出來。前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雖作定語,但關聯詞的意味還保留著,給人以一種“雖然一面……但是半箋……”的感覺,這不得不說又是女性思維之巧。後句提到箋即書信,顯然是久不見面,才以書信傳達愛意,嬌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種小情愫,小埋怨。信上寫的內容是“月移花影約重來”。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了其對未來的期待。唐代元稹鶯鶯傳》中有《明月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最後這句,似是《鶯鶯傳》這個情景的再現。
綜合全詞來看,詞人出色地發揮了女性思維的長處,在氛圍、比擬、畫面以及細節的捕捉上,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藝術天分。詞中的女主人公,由於身處青春愛情之中,情緒難免波動,其性格也頗富變化。她倩然一笑,美麗活潑;眼波流轉,細膩羞澀;凝視花月,苦苦思戀;寫信抒懷,大膽追求。這些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動時複雜的心理。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膽的,也是美好的。這正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

名家點評

明代趙世傑等:(眉批)摹寫嬌態,曲盡如畫。(“眼波才動”句旁批)更入趣。(《古今女史》卷十二)
清代沈謙:“喚起兩眸清炯炯“、“閒里覷人毒”、“眼波才動被人猜”、“更無言語空相覷”,傳神阿堵,已無剩美。(《填詞雜說》)
清代賀裳:詞雖以險麗為工,實不及本色語之妙。如李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蕭淑蘭“去也不教知,怕人留戀伊”、魏夫人“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身閒”、孫光憲“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嚴次山“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觀此種句,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安排一個字,費許大力氣。(徐釚《詞苑叢談》引《皺水軒詞筌》)
清代田同之:詞中本色語,如李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蕭淑蘭“去也不教知,怕人留戀伊”、魏夫人“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身閒”、孫光憲“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嚴次山“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觀此種句,即可悟詞中 之真色生香。(《西圃詞說》)
清代吳衡照: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痴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於言情。(《蓮子居詞話》)
清代王鵬運:此尤不類,明明是淑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詞意,蓋既污淑真,又污易安也。(四印齋本《漱玉詞》注)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