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種松竹未成》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大約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四年(1197年、1198年)間,時作者移居鉛山瓢泉新居一年稍多一點,所種松竹尚未成長起來,加之以言者論列,罷官觀,生活索寞,感而賦詞,托物言情,抒寫了胸中不平之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種松竹未成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辛棄疾長短句》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作品相關,作品原文,注釋,作品鑑賞,作品詞牌,作者簡介,
作品相關
作品原文
浣溪沙·種松竹未成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來咫尺共榮枯。空山晚翠孰華余。
孤竹君窮猶抱節,赤松子嫩已生須。主人相愛肯留無。
注釋
1、疏,疏遠,不親近。《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疏屈平而信上夫大夫,令嚴子蘭。”
2、咫尺異榮枯: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3、空山:幽靜的山。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4:歲晚孰華予:《九歌》:“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5、孤館君:謂竹。《世說新語》:“王子猷嘗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6、赤松子:謂松。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曹植《贈白馬王彪》:“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作品鑑賞
這首詞大約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四年間,時作者移居鉛山瓢泉新居一年稍多一點,所種松竹尚未成長起來,加之以言者論列,罷官觀,生活索寞,感而賦詞,托物言情,抒寫了胸中不平之氣。詞的上片寫咫尺枯榮之感。首句慨嘆不僅遭人疏遠,連草木也疏遠他。“秋來”句緊承上句,言草木原本枝繁葉茂,可秋天一到,葉落枝枯,轉眼之間,榮枯各異。而辛棄疾於是年九月落職閒居,由地方高級官吏淪為庶人,咫尺之內,有天壤之別。如果兩者不是巧合,就是托物寓意,其感慨是非常深沉和強烈的。詞的下片寫歲晚松竹之戀。“孤竹君”句寫竹。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蔽而食之”,後遂餓死。本句似用這個典故,言孤竹君二子雖窮餓而死,猶守節不移,藉以喻指所種之竹雖然窮盡,其“節”仍在。“赤松”句寫松。言其雖然幼嫩,但已生出枝葉,成長可期。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不怕歲寒,節概可稱。這兩句詞既照應詞題“種松竹未成”,又頌揚了松、竹的節操,暗示他要以松、竹為友。故詞結句說:“主人相愛肯留無”,言作為新居的主人,我愛松、竹,不知松、竹能否為我留存,從詞題生髮開來,表明企盼所種松、竹能順利成活,伴隨自己度過歲晚這段艱難的日子。
作品詞牌
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