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

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此詞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家人、妻子的思念以及對長期奔走天涯,有家不得歸,有妻不得伴的隱恨。故結句“勞人只合一生休”,全是牢騷與怨氣。從中可見作者厭惡扈從生涯的心情。全詞筆觸有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不事雕琢,而情思宛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雲衰草漸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勞人只合一生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此詞為平韻四十二字型。
⑵浪愁:空愁,無謂地憂愁。宋楊萬里《無題》:“渠儂狡獪何須教,說與旁人莫浪愁。”
⑶漫:副詞,休、莫、不要。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⑷蕭蕭:形容馬嘶鳴聲。代馬:北方所產之馬。代,古代郡地,後泛指北方邊塞地區。曹植朔風詩》: “仰彼朔風,用懷魏都。願騁代馬,倏忽北徂。”劉良註:“代馬,胡馬也。”
⑸寂寂:形容寂靜。牽牛:即牽牛星,俗稱牛郎星。此謂天上的牛郎尚與織女一年一度相會,而作者卻難以與妻子團聚,故而這人間的“寂寂”連牛郎也為之發笑。
⑹勞人:憂傷之人,這裡為自指。《詩經·小雅·巷伯》: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高誘淮南子》註: “‘勞,憂也。’‘勞人’即憂人也。”

白話譯文

已經習慣了天涯路遠的奔波,沒必要再添加無謂的憂愁。天又冷了,草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來臨。不要因為醒來的滿心愁緒而又去登樓遠眺。
一生勞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馬。就連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話我的形單影隻。憂勞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後的一個七夕,其時納蘭性德身處牧場,有感於分離而作此詞。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後,納蘭性德由司傳宣改經營內廄馬匹,常至昌平、延慶、懷柔、古北口等地督牧。姜宸英《納蘭君墓表》:“嘗司天閒牧政,馬大蕃息。侍上西苑,上倉促有所指揮,君奮身為僚友先。上嘆曰:‘此富貴家兒,乃能爾耶!’”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篇頗含怨情,深切表達出詞人長期扈從天涯,有家不得歸、有妻不得伴的隱恨。
上闋開篇,“已慣天涯莫浪愁”,起句便情思精緻。詞人十分厭惡年年羈旅天涯的生活,這裡故作反語。他告誡自己,已經習慣了離別,便不必隨便懷愁了。“莫浪愁”三字恰恰說明他正在“愁”,“莫”字只是無力的安慰罷了。“寒雲衰草漸成秋”,眼見這淒清景色,又不禁使人愁思滿眼。“漫因睡起又登樓”,還是睡吧,不要因為輾轉反側難眠又去登上小樓,以免遙望家鄉,心中徒增悲傷。縱然登樓遠望,隔著千山萬水也是不可能望得到燈下的妻子的。
下闋烘托出“愁”,並點明“愁”之原因。“伴我蕭蕭惟代馬”,詞人行役邊塞,陪伴他的唯有代地的戰馬,故覺“蕭蕭”。“笑人寂寂有牽牛”,七夕佳節,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天河歡會,世間多少男女執手遙望,而自己與妻子卻天各一方,無法團聚,表現了詞人有妻不得伴的寂寂之情,連牛郎見了都不禁會發笑。這兩句刻畫詞人“寂寂”之心境形象生動而真切。身邊唯戰馬相伴,天上有牽牛笑窺,孤獨寂寞淒涼的心境就形象地描繪出來了。末句的“勞人只合一生休”是一句牢騷之語,表達了詞人的埋怨之情。這句全是牢騷與怨氣,是全詞的高潮。
此詞在自嘲的口吻中流露出對護衛生涯長期羈旅的厭倦,尤其是結句,表達出滿腹的牢騷與怨氣以及羈旅的勞苦。長年累月地奔波,身心勞頓,又不得不與親人離散。這相思鬱結之情讓納蘭備受煎熬,因此更煩悶於無休止的羈旅。詞中幽怨隱恨的情感溢滿了全文,表達了詞人那時最真切的思念之情。

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這是寫征戍者思念家鄉的詞。他在荒外,心情寂寞,覺得只有代馬陪伴自己,覺得連那年年和織女分離的牛郎星,也來訕笑他的孤寂。五、六兩句,寫得相當悽苦。”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三十一歲時患急病去世。才華出眾,多愁善感。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存詞三百多首,原有《側帽》《飲水》兩本詞集,今統稱《飲水詞》,或稱《通志堂詞》。
納蘭性德像納蘭性德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