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史院得告歸西山
- 作者:元好問
- 創作年代:金末
- 出處:《遺山樂府》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史院得告歸西山
萬頃風煙入酒壺,西山歸去一狂夫。皇家結網未曾疏。
情性本宜閒處著,文章自忖用時無。醉來聊為鼓嚨胡。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②西山:嵩山,因在汴京之西,故云。
④狂夫:狂放的人,詞人自指。
⑤“皇家”句:語本陳陶《閒居雜興》“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句,這裡反用詩意。皇家,朝廷。結網,網羅賢才。
⑦自忖(cǔn):心中細想。
⑧聊為:姑且。鼓嚨胡:即放聲的意思。嚨胡,喉嚨。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世間的沉浮、榮辱、坎坷都在一醉之間化為烏有,我就是一個要歸去西山的狂夫。朝廷網羅賢才並沒有疏漏。
自己性好散漫不拘,應安排在閒散的地方,心中細想文章到用的時候寫不出來了。醉了姑且就放聲高歌吧。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筆即是很大的意象“萬頃風煙入酒壺”,這個意象是虛寫的。風煙本來指自然風物。在這裡,也指人世間的浮沉,榮辱都在一醉中化為烏有。把極目所望的風光都裝在一個小酒壺裡,語氣是浩大狂放的。萬頃之大與酒壺之小,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看似不合情理,但卻恰當地透露出詞人想要在醉鄉中度日月,忘卻世事,摒絕塵俗之心態。以虛緲之風煙,入實在之酒壺,也是一個反差,有時反差大了,美感就突現了:所以這個開頭不同凡響。接著告訴讀者的是能把“萬頃風煙”裝“入酒壺”的人,作者一方面照應題目,寫歸來西山之事,一方面以“狂夫”自許。古人的“狂”除了自負,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疏放灑落。元好問很受李白杜甫狂歌的影響,不僅僅是出於對古人狂妄於玩樂的私淑,根本性的是出自對狂歌創作精神的共鳴。沒有豪放精神,談不到狂,沒有灑脫不拘小節的氣質,談不到狂,詩性里的狂,其實是一種可愛且可貴的情緒。狂夫從京城歸來了,還慶幸自己在“皇家結網未曾疏”之際得以歸隱嵩山。這裡,元好問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自己並不是賢人,不怪皇家不重用我。在這樣看似灑脫的敘述里,流露出詞人一種複雜的情緒。直里見曲,直筆寫曲意。
“情性本宜閒處著,文章自忖用時無”。細細研討,也是兩個反語。情性本不宜閒處著,文章不套用時無。有著狂放性情的人,不應該閒處著。有著一腔熱情和理想的人,寫詩論文用筆豪放的人,又怎么會解甲歸田閒處山間。從少年時候起,元好問就懷著為國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雖然經歷了戰爭動盪和社會離亂,但他一直對金王朝充滿信心。只是,在京師,庸才忝居高位,傑士沉抑下僚,以“狂夫”自許的詩人,自然為一些嫉賢妒能之輩所不容。所以入仕不久,便匆忙告歸了。詞人好像是在竭力說服自己閒處的合宜,自己的文章,也常常不適時宜,於時無用。才不為世用,才是作者歸去西山的真正原因。才不為世用,只能借優遊林下而自我排遣。無奈之下,好像也只有醉里鼓嚨胡了。醉里鼓嚨胡,還是“聊為”,沒有了仰天放歌的心情,只好在賞美景的時候,暫且一潑色彩淡雅,疏朗清奇的墨,抒發積鬱心頭的憤激和無奈。在表面的閒散恬淡下,在瀟灑透脫的筆墨中,隱隱流露出作者的憤激和不甘,含蘊著抑鬱和悲愴的感情。
豪邁為表,沉鬱在本,常常是元好問詩詞的特點。該篇豪放中見疏朗,迂迴婉轉,盪氣迴腸。
名家點評
新華社《參考訊息》高級編輯王一娟:“詞風豪放疏朗,盪氣迴腸。”(《元好問詞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