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丹參

浙皖丹參

浙皖丹參(Salvia sinica Migo)是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粗,木質,徑約1厘米,被有鱗片及殘存葉柄,密被污黃色柔毛,主根肥大,1-2,木質,徑1厘米,長達30厘米,外皮淡紫色或褐紫色,鬚根多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皖丹參
  • 拉丁學名:Salvia sinica Migo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 :鼠尾草屬
  • :浙皖丹參
形態特徵,養殖方法,發現記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粗,木質,徑約1厘米,被有鱗片及殘存葉柄,密被污黃色柔毛,主根肥大,1-2,木質,徑1厘米,長達30厘米,外皮淡紫色或褐紫色,鬚根多數。莖單一或少數簇生,直立,高0.5-1米,上部具分枝,鈍四棱形,具四槽,被倒向疏柔毛。基出葉不存在,莖生葉為具5小葉,稀為具3或7小葉的羽狀複葉,小葉卵圓形,長1.25-5.5厘米,寬0.9-3.5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有時偏斜,邊緣具規則的圓齒,草質,上面綠色,下面較淡,上面被疏柔毛至近無毛,下面被疏柔毛,頂生小葉葉柄長0.5-2厘米,側生小葉葉柄長氏0.2-0.6厘米;葉柄長1-3.5厘米,蜜被疏柔毛。輪傘花序4花,疏離,組成頂生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或狹卵圓形,長3-8毫米,寬1-2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柄,兩面略被疏柔毛,邊緣被具腺疏柔毛;花梗長約4毫米,與花序軸密被具腺疏柔毛。花萼筒狀,長1-1.1厘米,外被具腺疏柔毛,內面喉部密被白色長硬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長約3米,寬約4毫米,下唇與上唇近等長,淺裂成二齒,齒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淡黃稀紅色,長約2.5厘米,外疏被具腺疏柔毛,以上唇較密,內面全筒部被柔毛,無明顯毛環,冠筒近外伸或稍外伸,長約1.25厘米,基部寬3毫米,喉部寬6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鐮刀狀,兩側折合,長約13毫米,寬約6毫米,幾與下唇成直角,下唇直伸,長方形,長約12毫米,寬約6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長4毫米,寬6毫米,分裂成為2小裂片,小裂片一頂端具不整齊的小齒,側裂片卵圓形,小,寬約2毫米。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3毫米,藥隔長約1.8厘米,彎成半月形,無毛,上臂比下臂長3倍,下臂較寬,藥室不育,在頂端聯合。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後裂片短。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形,長約2.5毫米,暗褐色。花期9月。

養殖方法

一、選優種、整好地
選用良種是在同等栽培條件下效益高、見效快的基礎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在種植時,應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鬆,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
丹參前期生長緩慢,為了避免丹參和雜草爭奪養分的矛盾,一般要進行鬆土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5cm時進行,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在幼苗出土時,查看有無因板結或蓋土厚而幼苗頂不出的情況,結合鬆土使苗易長出土面。
三、合理施肥
丹參是一種需肥量很大的植物,應該在不同時期及時追肥。
播種時施足基肥,為丹參茁壯成長積累能量,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如堆肥、圈肥、作物秸稈、綠肥等。另外,生長期也要根據丹參生長情況合理追肥。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以氮肥為主;以後可用腐熟糞肥,配合過磷酸鈣、硝酸鉀各15kg;最後1次在8月上旬,可以多施些,以促進根部生長,為來年豐收積攢力量。
四、花期管理
丹參花期需水量很大,此期缺水,就會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為了保證養分能滿足根部發育的生理需要,可以在丹參開花前、根部發育生長期噴“地果壯蒂靈”,使地下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
五、做好排灌水工作
在天旱時要及時澆水,同時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在旱災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噴灑“新高脂膜”,能起到抗旱保濕、保墒的功效;遇到連陰雨天氣,如果不及時排水,不僅影響丹參正常生長,還會導致腐爛病等病害的發生,因此田間排水工作也很重要。
六、病蟲害防治
丹參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馬拉硫磷粉劑1:10拌毒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發現記錄

2024年7月,廣東清新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記錄到浙皖丹參,其花形與丹參相似,花冠筒黃色,唇瓣紫色。這是我省首次記錄到該物種,確定為廣東省新分布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