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近代物理中心
- 外文名:Zhejiang Institute ofModern Physics
- 地點:浙江
- 獲準博士點:1981年
- 類型:近代物理中心
中心簡史,研究領域,研究環境,主要目標,
中心簡史
浙江大學理論物理學科是1981年獲準的全國首批博士點之一。當時的學科帶頭人李文鑄教授帶領一支富有活力的學術隊伍主要從事量子場論方面的研究,特別是格點規範理論的研究。在1983年隨著汪容教授的加入使得該學科點的研究力量進一步加強。在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本學科培養了一批活躍在量子場論、弦理論和格點規範理論前沿領域的青年物理工作者,如董紹靜、應和平、虞躍、張劍波、胡紅亮、徐開文、費少明、吳建斌等,為我國理論物理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1990年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和路甬祥校長(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協商提議,在浙江大學成立了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以後簡稱中心),由國家領導人陳雲同志為中心題寫所名,並由李政道教授親任中心主任。中心作為浙江大學理論物理學科的依託單位於1991年設立了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先後吸引一批優秀青年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科研工作。目前,在中心聚集了一批在理論物理前沿領域積極工作的年輕人,他們中的一些人現已是近代物理中心的學術中堅。
1998年新浙江大學成立後,賀賢土院士兼職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工作,賀賢土院士是理論物理方面造詣很深的專家,因此他對中心工作給予了有力的指導,特別是在學科點的布局以及人才的合理配置方面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
近年來,中心通過從海外引進羅民興、魯定輝和金洪英等專業人才為自身在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方向增添了新的活力。2001年,唐孝威院士全職調入浙江大學工作,他在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實驗方面的學術造詣更加強了本學科的科研實力。同年,經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批准,鄭波教授和李有泉教授被聘為特聘教授,使中心在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理論方向的研究水平更上了一個台階。
現在,中心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者為主體的學術隊伍。這支隊伍由13位40歲左右、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人員構成。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9位均已負責過國家級科研項目,且有7位負責過兩項以上的國家級科研項目。他們在各自主要研究領域均取得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國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研究領域
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有:量子場論與基本粒子理論;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唯象理論;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理論;量子物理過程等。 當前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 強關聯繫統和介觀體系物理的理論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興趣有廣義自旋模型和軌道簡併電子系統的基態和低激發態特性;電子-電子相互作用及電子-雜質耦合的物理效應;奇異金屬材料的非費米液體行為及量子相變和臨界現象;納米尺度體系的電荷、自旋輸運問題等。著重運用可積場論非微擾方法,強-弱duality 處理強關聯問題。
臨界動力學等非平衡態統計物理前沿問題:目前主要研究興趣在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的數值研究、簇團疊代模擬方法,關於經典自旋系統的研究,及其關於量子自旋系統的套用和發展、動力學臨界現象,拓廣短時動力學方法到無序系統、KT相變、量子自旋模型和格點規範理論等複雜系統。我們也關注自組織現象、湍流理論和金融經濟學等交叉學科的發展。
標準模型與核物理:主要研究興趣在標準模型的精確檢驗和新物理的探索,以及引力和超弦理論的唯象分析。強子物理以及極端條件下的核物質性質。研究夸克和膠子自由度在原子核中的作用和效應,重味夸克物理,反常強子物理,非微擾QCD等
其它研究方向有:含時系統和早期宇宙演化問題中的量子場論、幾何相因子、弦理論、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量子光學、分子動力學等。
研究環境
中心辦公樓位於浙江大學玉泉校區,靠近靈峰的一個小山坡上,環境優雅;總占地約1000平方米,內設15個工作室。中心配有先進的網路伺服器和設施齊全的學術報告廳。
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浙江大學理論物理學科依託單位)是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設崗單位;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建站單位;物理學博士點單位。目前已有兩位院士與兩位長江學者在中心從事研究工作。另外,中心也與國際上許多研究機構建立了協作關係。
主要目標
今後的主要目標是, 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理論物理學迅速發展而出現的高難度重大前沿課題研究需要的學術科研隊伍。我們爭取在理論物理學科當前發展的重要前沿課題方面做出有影響的研究成果,使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為國內重要的研究單位之一。通過綜合實力的提高,使浙江大學理論物理學科穩固地處於國內先進行列,並在某些研究方向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從而逐步實現李政道先生提出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的宗旨和目標:促進理論物理學科和相關基礎學科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尤其是長江流域一帶的基礎學科的發展,使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為我國基礎科學的強有力的人才培養和科學創新的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