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要成礦區帶礦床成礦系列和成礦模式

《浙江省主要成礦區帶礦床成礦系列和成礦模式》是由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周樂堯、韓夢合、邱郁雙、朱安慶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主要成礦區帶礦床成礦系列和成礦模式
  • 成果登記號:19970232[08371]
  • 第一完成單位: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232[08371]
項目名稱
浙江省主要成礦區帶礦床成礦系列和成礦模式
第一完成單位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周樂堯、韓夢合、邱郁雙、朱安慶
研究起始日期
1993-06-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4-01
主題詞
成礦系列;成礦模式;浙江;成礦帶
任務來源
C

成果摘要

“浙江省主要成礦區帶礦床成礦系列和成礦模式”是地礦部“八五”重要基礎性研主要成礦區帶成礦系列和成礦模式研究”中的二級課題,編號為:85--2-05。研究目的是運用成礦系列理論,綜合分析浙江省主要成礦區帶礦床究不同礦種、不同礦床類型成礦條件的內在聯繫,建立全省主要礦床成成礦模式,為全省找礦提供新思路,以獲得找礦新突破。 通過屬和非金屬礦床劃分成兩大成礦系列組合,三大成礦系列,12個成礦亞礦床式。編制了1:100萬比例尺的浙江省成礦系列圖。論述了元古宇-顯寧期、加里東期、燕山期等地質時期經歷的構造-岩漿活動和成礦作用系,揭示了三大成礦系列的時空演化規律。指出在早元古宇浙西北和浙子地台和華夏古陸兩個不同的構造單元;在中元古宇及其後期經歷了構碰撞等演化階段,形成了富銅富金等成礦物質的基底構造層。再經爾後區域變質、韌性剪下變形,特別是燕山期岩漿重熔、侵入、噴發及熱液成礦元素活化、遷移、富集,形成了各種成因的礦床和成礦帶。闡述了類型,探討了礦體定位的構造因素,論證了成礦系列的時空結構、成礦背景、成礦物質組分和礦化類型,建立了典型礦床和成礦亞系列的成礦岩漿岩與成礦的內在聯繫,指出礦體的化學成分,侵位深度,岩漿分異質及構造變形特點均對岩漿成礦作用有一定的影響與貢獻。指出岩體及的豐度控制著礦種差異;而岩體侵位狀態,圍岩形變特徵對礦床類型有響。 提出了今後找礦的建議,指出了全省三個成礦系列的找礦方向與區域變質、動力變質作用有關的成礦系列是最重要的金、銀礦的找礦礦床的重要地區。與火山-次火山作用有關的成礦系列包括省內非金屬、銅、銀、金等金屬礦產。提出治嶺頭式金銀亞系列、西裘式淺變質銅種最具找礦前景的礦床系列為本省今後找礦突破的重點。研究整體達到,其中在本省找新類型礦、隱伏礦和特大型礦床的戰略部署等方面達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