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是一本202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樂平 陳明輝 王永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
- 作者:蔣樂平 陳明輝 王永磊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 ISBN:9787213107719
《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是一本202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樂平 陳明輝 王永磊。
《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是一本202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樂平 陳明輝 王永磊。內容簡介本書從文化譜系角度,突破錢塘江南北兩元體系,提出浙江新石器時代文化新譜系。本書賡續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血脈,挖掘了浙江...
東陽新石器時代遺址指浙江東陽發現距今1萬年左右新石器時代遺址。在浙江東陽城北新區華店小區東北蟠溪邊發現的出土物與浦江上山遺址文化的類似,屬距今1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這一發現為研究東陽地區的人類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實地調查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夾碳陶碎片、紅衣夾碳陶片、石磨棒(塊)等遺物,部分陶碎片...
專家介紹,目前在浙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考古工作中,包括河姆渡文化與跨湖橋文化,發現的人類墓葬少之又少。在義烏橋頭遺址發現的這座保存完整的墓葬及人骨,是浙江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工作在相關內容方面的首次突破性進展。傳承保護 2020年4月,入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2022年,入選新時代浙江考古十大 發...
上山考古遺址景區是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渠南村境內的一個3A級景區。基本簡介 上山考古遺址景區位於浙江省浦江縣渠南村,景區的核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山遺址。上山遺址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11400—8600年左右,使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萬年。在遺址核心區建有集參觀、展示...
目前共發掘出一隻藏窖、30多件石器以及數萬件陶器碎片,這些均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挖掘出的石器中,有石犁、石鏃、石錛、古鑿等各種磨製石器,這些器物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各種各樣的作用。在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工作重點一直是在杭嘉湖地區和寧紹地區,南部沿海地區的考古工作基本是個空白,但是靈山...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1976年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
年代約3500~4000年,它的下限年代較晚,有可能已經跨到我國歷史上的夏代,是高度成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出土了許多玉石裝飾品,鳥形或鳥頭形玉飾成組隨葬,為以後商代大量盛行動物雕開創了先例。出土有玉斧、玉錛(圖20)玉刀、玉鑿、玉璇璣等。我們從龍山文化出土玉器的造型、紋飾來分析,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容...
《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王屹峰,顧幼靜主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紹了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浙江70年以來的部分考古發現。浙江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是個多山脈、多丘陵、多河流和多湖泊的地區。受地形、地貌及環境變遷的影響,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在今浙江境內的活動及其文化遺存呈現出多樣而複雜的面貌。就浙江70年...
塔山遺址,在浙江省象山縣丹城塔山東南麓,依坡瀕海,面積約3萬平方米。1988年發現後,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分1990年、1992年、2007年三期發掘。使象山地域人類活動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今,塔山遺址發掘的時間跨度已經達17年。《象山塔山》將前後三次發掘的資料結集起來出版...
《傅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是一本於2013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傅家山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八字村,屬於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一處重要遺址。為配合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連線線工程建設,2004年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揭露出聚落中的乾欄式建築遺蹟,並...
4名專業人員入選了“151”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才,1名入選了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專家)。工作職責 本所主要承擔浙江省地上、地下文物的保護工作,負責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任務。在配合基本建設的前提下,堅持以科研為主,緊緊圍繞浙江新石器時代考古、瓷窯址考古、吳越文化研究等優勢課題開展工作,...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一:瑤山》介紹了浙江餘杭新石器時代瑤山墓葬發掘的全過程,以及在此出土的上千件精美玉器。瑤山的發掘始於1987年,它與反山的發現同時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反山、瑤山的發掘將良渚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推進了中國文明起源課題的研究。對這兩處發掘地點資料的整理和發掘報告...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000年前後環錢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先發現於浙江良渚,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命名為“良渚文化”。良渚遺址實際上是浙江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遺址中心位於...
大往圩文化遺址——距今已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古遺址,被浙江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嘉善縣文化館考古組首先發現。地理位置 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姚莊鎮北約1.5公里處的蓮花涇自然村。地處江浙滬三地交界處。遺址概況 發掘過程 “考古新發現——嘉善掘出了史前文化遺址!”這一令人怦然心動的訊息,...
烏龜洞遺址,又稱烏龜洞“建德人”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李家鎮新橋村後烏龜山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烏龜洞遺址於1974年發掘,含化石的地層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紫紅色粘土,厚約35厘米;下部為黃紅色粘土,厚約110厘米。遺址出土一枚屬於智人類型的右上犬齒以及大熊貓、東方劍齒象、中國犀等一批哺乳動物...
跨湖橋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城區西南約4千米的城廂街道湘湖村,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命名。跨湖橋遺址面積3萬餘平方米,已發掘1030平方米。跨湖橋遺址埋藏於古湘湖湖底,底層略低於現在的海平面,文化層分為9層,堆積最厚處僅12米,但上部覆蓋的青灰色湖泥淤積層厚...
莊橋墳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群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莊橋墳遺址於2003年發現,2003~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遺址發掘面積約2500平方米,發現3座良渚文化人工土台,清理灰坑、溝、祭祀坑等各類遺蹟100多處,...
新地里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灣里村,遺址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一處以墓地為主的綜合性高土台類型的良渚文化中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新地里遺址於2000年發現,2001年進行了發掘。在約3000平方米發掘範圍內,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另外還發掘了40餘個灰坑、2條灰溝、1個水井、1個祭祀坑及1處...
1993年3月~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第二期發掘。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第三期發掘。遺址特點 綜述 塔山遺址由原塔山遺址、姚家山遺址及處於兩者之間連線帶地塊共同組成,總面積約40000平方米。通過三期約1600平方米的發掘,證明塔山遺址保存完整,延續時間長,從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到...
2006年5月25日,上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0月18日,浙江浦江上山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4年5月,我國科研團隊利用植矽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遺址開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10萬年連續演化史。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早期,...
方家洲遺址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第一處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對於當時的石器生產過程研究,如人類行為特點、技術差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簡介 該遺址位於杭州桐廬縣,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經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彎,形成一個相當面積的三角洲台地,遺址地處這一臨水的台地上。2010年12月21日,浙江省...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先生介紹,青碓遺址是浙中及附近地區繼上山遺址後發現的第十處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衢州地區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青碓遺址的發現,充分證明整個錢塘江上游地區不但是浙江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重要的稻作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蔣樂平說,青碓遺址...
曹灣山遺址是一處以山頂崗地為聚落中心、面積近萬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孤丘型聚落遺址,為研究當地先秦文化發展序列提供了重要的資料。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曹灣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曹灣山遺址位於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上戌鄉渡頭村曹灣山。交通信息 自...
上山遺址位於錢塘江支流浙江省金華市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境內,已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浦江上山遺址,代表了一種新發現的、更為原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這種新穎的地域文化可以命名為“上山文化”。距今約11000到8500年,是浙江乃至整箇中國東南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簡介 在浙江省金華...
錢山漾遺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千米的潞村古村落,常路鄉錢山漾東南岸,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是人類絲綢文明史上一個古文化遺址,占地面積23.4萬平方米。錢山漾遺址出土了一批綢片、絲帶、絲線等尚未碳化的絲麻織物,並出土了麻布片、麻繩等紡織品,還出土了陶器、骨器、玉器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遺物。錢山...
揭露面積2 000餘平方米。新石器時代遺存主要包括相當於崧澤文化向良渚文化過渡時期的墓葬61座,隨葬陶器、石器、玉器。柄部有鏤空弧線三角和圓形圖案的陶豆和石耘田器極具特色。商周時期遺存有灰坑、房址等遺蹟和大量陶片,屬高祭台類型。2006年出版有《崑山》。榮譽 2022年,入選新時代浙江考古重要發現。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經濟開發區,西距良渚古城20餘千米。為6個相鄰的環壕圍溝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遺址,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2008年以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進行發掘,雖尚未完全發掘揭露整個遺址,但各環壕內均發現有從早到晚的墓葬和建築遺存,說明這些環壕應是同時存在的。在平面布局上...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吳家埠。198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兩次發掘,揭露面積1 000餘平方米。發現灰坑、建築遺蹟和28座墓葬,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等遺物。遺存部分屬馬家浜文化,各類腰沿釜極具特徵,有學者提出馬家浜文化“吳家埠類型”的命名;部分屬良渚文化早期,主要包括20座...
小黃山遺址被評選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研究價值 小黃山遺址是曹娥江流域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曹娥江流域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研究的重大突破。小黃山遺址地處在曹娥江流域上遊河谷地帶,遺址中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的發現,為探索浙江省乃至東南沿海地區人類遷徙發展的模式提供了新的個案資料,有力...
田螺山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三七市鎮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圍,是浙江省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田螺山遺址考古,從2004年開始持續了十多年,是已發現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環境條件較好、地下遺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村落遺址,在空間位置上與河姆渡遺址遙相呼應,並具有與河姆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