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戴村鎮

浙江戴村鎮

戴村鎮位於蕭山市西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後鄭村。東北靠永興河、臨浦鎮,西依許賢、雲石鄉,南接河上鎮,東北距市區18公里,杭金公路穿鎮而過。屬低山丘陵地帶,耕地與山林之比為1:1。1997年列杭州市小康鎮,1998年獲浙江省教育、體育強鎮。行政區域面積62.8平方公里,人口3.8萬,下轄22個行政村。戴村鎮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擁有省級石牛山森林公園和省級雲石生態旅遊示範區,不僅是浙江省百佳旅遊鄉鎮,也是省級生態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浙江戴村鎮
  • 地理位置:杭州市南郊
  • 面積:62.8平方公里
  • 人口:人口3.8萬
戴村鎮-鄉鎮介紹,戴村鎮-改革開放,戴村鎮-資源優勢,戴村鎮-經濟發展,戴村鎮-農業建設,戴村鎮-城鎮建設,

戴村鎮-鄉鎮介紹

戴村鎮戴村鎮位於杭州市南郊,是杭州市小康鄉鎮、浙江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先進鎮鄉、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行政區域面積62.8平方公里,人口3.8萬,下轄51個行政村。戴村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道杭金公路穿越境內,杭金衢高速公路傍鎮而過,戴村距上海港和寧波港分別為190公里和160公里,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35公里,離浙贛線蕭山火車站25公里,距省城杭州僅15公里。
據《蕭山縣地名志》載:“相傳在500餘年前,此地原為松樹墳頭(全姓)、仙壇里(譚姓)、董高園(董姓)、高墩頭(高姓)4個小自然村,後戴氏祖先徙此創家,前4姓逐漸衰落。戴氏發族把4村並為1村,遂名戴村。”民國3年(1914)《蕭山縣誌》亦載有戴村村名。民國19年(1930)始稱戴村鄉。現境域內1951年為戴村、凌溪、振庭、白墅、馬鞍鄉,1956年並為白馬、戴村鄉,1958年為浦陽江、戴村公社,1961年為永興、戴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85年4月戴村鄉改為建制鎮,1992年5月永興鄉併入戴村鎮。
戴村鎮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內重要交流樞紐的錢塘江南岸——杭州市蕭山區西南部、浦陽江南岸,東靠臨浦鎮,西與富陽市以山為界,北與義橋鎮接壤,南與河上鎮交界,距省城杭州30公里,距蕭山城區15公里,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20公里,離浙贛鐵路線上的臨浦站5公里。該鎮水陸交通便捷,乘車3小時可達上海、寧波、溫州等地,構成3小時交通圈。40分鐘可達杭州、蕭山城區或國際機場,10分鐘之內可進滬杭甬、杭金衢高速、浙贛鐵路臨浦站,03省道及雲許公路穿鎮而過。同時鎮域內有永興河與內陸河流及錢塘江航運相連,水運方便。
戴村鎮按照“居民集鎮化,產業園區化”與工貿結合的發展戰略,緊緊抓住城鄉一體化這一主攻目標,城鎮建設力度加大,城鎮面貌進一步最佳化,鎮域建設框架初顯雛形,城鎮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集鎮規劃4.8 km2,其中工業園區2.14 km2,鎮域人口1.17萬。戴村堅持實施工業興鎮、工業強鎮戰略,經濟發展迅速,基本形成化工建材、五金機械、鋼構、蚊香等主導行業。2003年全鎮實現工企業產值31.5億元,境內工業園區正在加快開發和建設,園區內基礎設施完備,已引進各類企業30餘家,園區正成為投資的熱土。
區內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以恆達、人民、世紀路及聞戴線、凌溪路、03省道構成“三縱三橫”道路格局,擁有占地15.23萬平方米的蕭山區第六高級中學以及中學、國小、幼稚園各兩所;省協作醫院中醫骨傷科醫院位於城鎮中心,並用有1000座的文體中心一座,同時集鎮內工商、土管、金融、保險、電力、電信等機構配套齊全,工業區內還具備日供水30萬噸的區南片水廠一個,110KV配變電所一個,極大地提升了工業區的服務水平。
以改水、改廁、改衛、改殯與綠化、美化、亮化、淨化為工作要求,已建設成環境最佳化、設施齊全的集鎮示範村1個,3個農村示範村、22個農村整治村創建為主要內容的城鄉一體化宏偉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戴村鎮以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轉移了大批勞力;大氣、水環境良好,村鎮飲用水合格率與普及率均達到較高標準,人均擁有綠地面積超過6M2,同時也是浙江省教育強鎮,提前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鎮內交通方便,直達蕭山城區的6路、307路、308路公車穿鎮而過。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文化衛生醫療保健體系完善,全鎮96%以上民均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戴村鎮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浙江省百佳旅遊鄉鎮。擁有省級石牛山森林公園和省級雲石生態旅遊示範區,境內有晉代古窯址、雲門寺、三清殿等諸多歷史古蹟,生態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集鎮建設正加快發展步伐,商貿區、居住區、行政區等功能區正逐步形成,戴村鎮上稅務、工商、公安、金融、保險、郵電等都有駐鎮辦事機構,方便服務。戴村鎮向著成為蕭山南部政治、經濟的中心方向而努力奮鬥。
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杭州城市的重心由西湖時代向錢塘江時代轉移。針對杭州這樣大的發展戰略,戴村鎮更堅定了“建南部經濟強鎮、創生態旅遊名鎮”的發展目標。

戴村鎮-改革開放

戴村鎮建設杭州市級千畝糧食示範方1993年,經省衛生廳批准,設立蕭山市中醫骨傷科醫院。
1994年,杭金公路戴村段拓寬工程完工;下半年,鎮屬企業蕭山第二化工塑膠廠兼併市國營企業蕭山樹脂廠,這是蕭山市第一家鄉鎮企業兼併國營企業。
1995年,農業改革口糧田和責任田分離工作在後鄭村試點成功。
1996年12月,投資180萬元改建的永興橋、雲響橋竣工投入使用;人民大道與原老街連通,形成居民生活區、市場商業區、經濟開發區、文化娛樂等區塊。
1997年9月,易地新建占地33畝,投資300多萬元的鎮中學投入使用;12月,投資1200萬元的蕭山市中醫骨傷科醫院建成投入使用;年底,市人民政府批准鎮城鎮總體規劃。

戴村鎮-資源優勢

雲石三清茶全鎮下轄22個行政村,鎮域面積62.8平方公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低山丘陵區。主要山嶺有雲門寺山、船塢山、石牛山,擁有山林5.4萬畝,毛竹為山林的主要資源樹種,分布廣,種植面積大。鎮域最高點船塢山主峰海拔744米,峰嶺綿亘,山勢陡峭,景色秀麗。東北為水網平原區,浦陽江從北部邊境流過,永興河縱貫其境,其支流七都溪自西向東流入永興河。區內最大的高山水庫——響天嶺水庫,蓄水量達26萬立方米,在防澇、灌溉和發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該鎮屬中亞熱帶氣候,氣候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遍布其內,有著名的省級石牛山生態保護公園、省級生態旅遊度假區——雲石生態旅遊度假區、正在開發的月亮灣觀光區,區內風景綺麗,峽谷幽深,竹木茂盛,峰巒疊翠。產於雲石高山上的“三清茶”,以其醇厚的口感,清新的回味,被國家旅遊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國際茶委會認定為浙江省“名茶新秀”。
戴村鎮生態旅遊資源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它坐落在西湖-杭州樂園-東方文化園-山里人家黃金旅遊線上,且景觀保存完好。憑藉良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及隨著大杭州、大旅遊、大產業發展思路的確立,中共杭州市第九次代表大會確立了西湖-石牛山旅遊帶,這使得戴村的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更具潛力,成為旅遊休閒、度假觀光的勝地。

戴村鎮-經濟發展

戴村鎮戴村堅持實施工業興鎮、工業強鎮戰略,經濟發展迅速,基本形成化工建材、五金機械、鋼構、蚊香等主導行業。 2003 年全鎮實現工企業產值 31.5 億元,境內工業功能區塊正在加快開發和建設,區內基礎設施完備,已引進各類企業30餘家,正成為投資的熱土。戴村鎮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是浙江省百佳旅遊鄉鎮。擁有省級石牛山森林公園和省級雲石生態旅遊示範區,境內有晉代古窯址、雲門寺、三清殿等諸多歷史古蹟,生態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戴村鎮按照“工業強鎮、生態立鎮、開放活鎮、和諧穩鎮”的發展戰略,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穩步提升,工業經濟基本形成了鋼構蚊香、五金機械、化工塑膠三大主導行業,農業經濟建成了畜禽、林特、蔬菜、水產四大基地,第三產業凸現了生態旅遊和商貿油品特色。05年全鎮實現工企業銷售總產值45.6億元,同比增長18.78%,實現利潤1.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070元,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連續兩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經濟發展優勝鎮街。
05年規模以上企業已達50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30家,特別是浙江華東鋼業集團躋身杭州市百強民營企業行列,名列第45位。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加大技術創新和品牌創建力度,杭州富時特化工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開發的氟里昂替代品、電子清洗劑和氣霧推進劑等,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填補國內空白。全鎮有國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1隻產品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1隻產品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共有浙江省著名商標1隻,浙江省名牌產品1隻,杭州市著名商標3隻,杭州市名牌產品1隻,蕭山區知名商號1家,蕭山區名牌產品7隻。
生態旅遊業作為戴村新興的行業和發展的重點,正在不斷提升。雲石休閒度假區、楊家塢生態旅遊區、李家塢農業觀光旅遊區、月亮灣休閒度假區都正在積極地開發建設之中;集鎮首個房地產項目,總投入1.3億元、建造面積6.4萬平方米的高檔生態住宅小區華瑞錦鴻苑,已於05年12月18日開盤銷售;以中球冠(浙江雲石)集團為龍頭的商貿油品業進一步做大,銷售產值達20億。

戴村鎮-農業建設

戴村鎮永富村戴村鎮結合實際,堅持“一產調優調特”的思路,從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蔬菜花卉苗木、林特、水產、畜禽養殖為特色的四大基地發展特色農業,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戴村鎮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為重點,大力發展和提升水產、林特、禽畜、蔬果四大特色農業基地,湧現出了像“三清茶”等特色農產品和衛士生態科技園林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產於雲石山區海拔700多米高的獅山、石牛山之巔的“三清茶”,以“香氣清高、滋味清醇、湯色清澈”這三清而聞名於省內外。浙江衛士集團實施的生態農業示範園項目,該項目首期100畝已建成,向在杭13所高校供應優質綠色農產品。
戴村鎮通過政策激勵,抓荒田復耕,農田千畝示範方,提供優質種子,加強農技指導,開設專業技術培訓班等服務措施來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從過去主要追求產量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林特產有了進一步發展,茶葉產量和質量都有新提高和增加,浙江名茶“三清茶”的產量在9噸左右,茶葉產業已成為帶動茶農致富的產業。在家禽養殖方面,年飼養量突破150萬羽,並且形成以河楊湖為重點的灰雁規模化養殖的特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年飼養量達10000餘只;以永富村為重點的蔬菜基地,通過“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以前種晚稻,一年下來每畝地的純收入也就四、五百元,改種了新品種的無公害蔬菜,供應超市、農貿市場,土地的產出和效益都大大增加,種植蔬菜後每畝增加到三四千塊,收入明顯增加;名貴蘭花、鐵皮石斛的種植也落戶戴村成校,石馬頭村占地200畝的杭州坤聯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容器育苗項目的引進落戶及高效產出,08年實現產值300餘萬元,大大提升了該鎮農業科技含量;全鎮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3000多畝的基礎上,以南美白對蝦為主的名特水產快速發展,養殖面積達到500多畝,占養殖總面積的18 %。
除了開始種植新品種的蔬菜外,在政府的鼓勵下,戴村鎮不少農民還種植了鮮切花、西瓜、馬鈴薯、草莓、鮮食毛豆等20多個品種。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技術也是戴村鎮向農民推廣的一項提高土地產出的新技術,採用該技術種植馬鈴薯不僅使冬閒田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操作簡單,效益明顯,2007年調入了2萬多斤馬鈴薯種子,供應給農戶,可以種植100多畝的馬鈴薯,畝產量四千左右,效益毛收入達到二千元以上,淨收入有近一千元左右。
該鎮積極採取發展個私經濟、扶優扶強等方式,大力培育農業企業。通過依託基地,壯大了一批如杭州永達木業有限公司、杭州衛士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蕭山雲石農業綜合發展公司和杭州蕭山九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規模大、起點高、實力強、外向型的現代農業企業,全鎮現有各類農業企業20餘家,帶動許多農戶。各類合作社也由從無到有,到目前為止,共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13家。尤其是養殖、茶業、蔬菜合作社等在搞活流通、引導結構調整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土地流轉、聯戶開發等農業經營新形式也日趨活躍,全鎮土地流轉面積6510畝,新增流轉面積1500畝,為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創造了條件。

戴村鎮-城鎮建設

戴村鎮沈村村2005年,戴村圍繞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快了改路、改水、改村等基礎性工作。總投資3000萬元的戴尖公路拓寬工程被列為區政府的重點工程之一,正在加快建設。總長度為28公里的15條康莊道路均已竣工驗收,方便了民眾出行。黃海標高25米以下的9個自然村全部完成了改水工程,黃海標高25米以上的19個自然村有11個已完成改水工程,全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9.47%。加強了對城郊結合部和以農貿市場為主的集鎮環境整治,推行了市場化的集鎮衛生管理模式,投入近100萬新建了垃圾中轉站和設定果殼箱,並對集鎮街道實現了一日多掃,全天候保潔,進一步增加了集鎮周邊的綠化,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78.64萬平方米,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結合創省級生態鎮、衛生鎮,戴村鎮加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占地75畝的鎮中心綠化廣場已經投入使用;首期投資150多萬元的生態垃圾填埋場,作為全區第一個集鎮生態垃圾填埋場也已投入運行,農民的生活垃圾統一納入無害化處理,全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成為戴村鎮衛生創建和生態建設中的一大亮點。工業功能區塊污水處理廠作為全區第一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已開始運行,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000噸,日處理3000噸的污水處理廠二期也正在積極籌建之中,這些設施的建成,使戴村鎮的整體面貌有了進一步的改善,綠色、清淨的環境正在形成。
在加強集鎮建設的同時,該鎮還紮實推進生態示範村、集鎮示範村、農村示範村、農村整治村的建設,做到典型引路,全面推動,已有省級小康示範村、杭州市園林綠化村1個、區級農村整治村12個、市、區級生態村4個,區級以上衛生村占村總數的80%以上,3個農村示範村正啟動建設,形成了鎮村互動的良好局面。通過全鎮上下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戴村鎮已於05年12月、06年5月分別成功創建為省級衛生鎮、省級生態鎮,尤其是省級生態鎮是全省首批、全區首個被授予此稱號的鎮。
戴村鎮承辦的杭州市“戴村杯”生態能源知識競賽,在浙江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錢江都市頻道等省市新聞媒體播出後,擴大了戴村的知名度;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在村與村之間開展籃球友誼賽、組織文明禮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等活動,加強了對民眾的宣傳教育,提升了民眾整體素質,和諧文明的村風正逐漸形成,目前已有15個行政村創建成為省、市、區級文明村;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關心關愛社會弱勢群體,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向困難民眾送去溫暖;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2005年全鎮職工新參加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分別達4690人和6500人,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4806人,參加率達98.6%;同時積極協助經濟欠發達村多方籌集資金,扶持其發展,全鎮上下體現了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