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

浙江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
  • 主要榮譽:2020年1月19日,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
歷史沿革,系統模式,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古林,舊稱黃古林。當地有俗語“水稻是米缸,藺草是錢莊”,顯示了藺草和稻米對古林人生活的影響;古林還有農諺“一年藺草,二年大稻”,反映出“藺草-水稻輪作”模式的歷久傳承。
古林鎮三星村蘆家橋史前文化遺址出土的水稻遺存和炭化草蓆碎片表明,5000年前古林先人就已種植水稻,並利用野生草料編制草鞋、草簾、蓑衣和草蓆等。
作為中國藺草的發源地和主產地,早在春秋時期,古林人就掌握了藺草種植和編制技術。唐開元年間,寧波席草已經銷往朝鮮半島。南宋《寶慶四明志》記載,古林一帶有廣德湖,多生藺草,可編席;其地逢農曆三、七、十的集市,同時也是草市和席市。

系統模式

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藺草-水稻輪作”模式,簡言之就是“一季藺草、一季晚稻”。每 年6月底至7月初,人們在收割後的藺草田裡播種晚稻;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晚稻成熟收割後,開始又一季的藺草種植,如此循環往復。
這種循環的結果是,種植藺草後的土壤得到改善,與水稻種植所需的營養形成互補。一般來說,藺草茬晚稻比常規連作晚稻畝產高出100公斤以上,比常規單季稻風險小。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31日,浙江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公示名單。
2020年1月19日,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