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億元假藥案即“3·13”特大制售假藥專案。案件涉及假美容藥品和器械的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寧波億元假藥案
- 發現時間:2014-3-13
- 辦案機關:寧波市公安機關
- 涉及城市:全國30個省市
- 犯罪人員:56名
- 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
簡介,案發事由,偵破過程,2014年3月,2014年4月,案件危害,
簡介
2014年,寧波市公安機關破獲一起涉及全國30個省市、涉案金額達上億元的“3.13”特大制售假藥專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扣押肉毒素、玻尿酸、無註冊證醫療器械等假藥品、器械總計77類、5萬餘件,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並以此案為突破點,全面查清了國內涉假美容藥品和器械的生產窩點及購銷網路。
案發事由
2014年3月11日下午,寧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聯合轄區食藥監部門,對寧波世貿大廈“韓合”美容中心例行檢查時,發現可疑的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產品500餘件。經食藥監部門鑑定確認,所扣藥品都沒有標示進口藥品批准文號或國產藥品批准文號,依據藥品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這些都是假藥。
通過分析、梳理“韓合”美容中心數千條銷售記錄、快遞單據以及QQ、銀行賬戶和支付寶賬戶等資料,寧波警方發現此案涉及人數眾多,並非一起簡單的銷售假藥案件,可能隱藏一條非法產業鏈條。
於是,寧波市區兩級公安機關以及食藥監部門的40餘名精幹力量,成立特偵組展開偵查。
偵破過程
2014年3月
2014年3月25日自知遁逃無門,“韓合”美容負責人王某投案自首。圍繞王某及其經營的“韓合”美容中心,特偵組梳理確定了4條打擊主線:瀋陽崔某銷售韓國走私美容品、河北李某制售國內假肉毒素等產品、山東李某制售國內假肉毒素等產品,以及廣東張某銷售歐美走私美容產品。
2014年4月
短短1個月時間,特偵組遠赴廣東、江西、河北等地調查,行程上萬公里,最終梳理出案件線索4000餘條,鑑定各類藥物5萬餘件,核對涉案銀行賬戶、支付寶賬號、快遞單號50餘萬條,徹底查清覆蓋全國30個省、市,集生產、銷售、使用為一體的制售假藥產業鏈,將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
2014年4月1日,嫌犯崔某福(男,34歲,吉林通化人)在杭州落網,特偵組在其遼寧瀋陽住處起獲各類假藥75箱,價值60餘萬元,崔某涉案金額達1000餘萬元。
2014年4月15日,犯罪嫌疑人李某波(男,44歲,山東青島人)及其妻子王某雲在南昌落網,同時起獲各類藥品800餘斤,經查,李某共向國內多地銷售假藥案值100萬餘元。
2014年4月17日,犯罪嫌疑人張某(女,33歲,陝西漢中人)在深圳落網。經查,張某向江蘇、浙江多地美容品經銷商銷售歐美走私美容產品價值150萬餘元。
2014年4月26日,犯罪嫌疑人李某(男,33歲,河北廊坊人)在廊坊燕郊鎮落網,同時繳獲仿製肉毒素、玻尿酸等各類假藥成品、藥械成品1700公斤,涉及藥品18種,七千餘瓶(盒),藥械15種,總計三千九百盒。至此,該案主要嫌疑對象均落網。
案件危害
本案涉及的涉假美容藥品主要為肉毒素、玻尿酸等,其中涉案肉毒素分為走私和高仿兩種。走私的為通過韓國、歐美等國走私進入國內市場銷售。高仿的為嫌疑人通過購入普通藥廠生產的生長因子藥物,重新貼標裝盒後進行銷售。涉案玻尿酸則主要是由手工作坊生產的高仿玻尿酸。
據食藥監部門介紹,肉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在醫學上被用來治療眼瞼痙攣、面肌痙攣及相關病灶肌張力障礙等,近幾年又被部分醫療美容機構引入美容除皺,毒性非常強,被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入毒性藥品管理。在治療過程中,注射醫師是否專業、注射部位是否精確到位、藥品濃度是否配置合理、注射器是否存在污染、以及被注射者存在的個體差異,都會對注射結果造成嚴重後果,甚至致人死亡。 而玻尿酸在皮膚中起著架構和填充的作用,醫學整容領域將其注射入皮膚組織,起到填充皮膚體積和活化皮膚的作用。由於玻尿酸一般由生物源進行提取,在生產過程中,極易滋生細菌等微生物,而本案涉及的玻尿酸假藥其生產、包裝和醫療過程均達不到必要的衛生條件,存在重大醫療隱患,極易在使用過程中造成消費者細菌感染,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
衛生部門介紹,針對本案中在非正規的醫療機構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等醫療美容藥品,危害極大,首先美容院注射醫療美容藥品是開展診療行為,屬於非法行醫,是違法行為;其次,不能保證藥品來源,涉及到假藥劣藥;再次,注射人員非醫務人員,不能把握藥品的注射量、注射部位以及禁忌症等,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最後,生活美容院環境衛生差,不具備消毒隔離條件,容易感染疾病,沒有醫學常識及急救設施,甚至在出現意外時來不及搶救及治療。 因此,衛生和食藥監部門建議,廣大人民民眾要樹立正確的美容消費意識,謹慎選擇創傷性的醫療美容手術,如確需手術,則必須選擇具有正規資質的醫療機構,不可貪圖便宜,聽信讒言,而落入“美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