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國際協同創新研究院水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是整合、協同的平台,面對我國水監測與預警處理行業的迫切需求和良好機遇,圍繞量大面廣的重點行業、重點區域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通過協同創新和自主研發,實現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者以及各種技術有效的組合及整合,解決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銜接問題,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國際協同創新研究院水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 主管部門:浙江國際協同創新研究院
浙江國際協同創新研究院水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是整合、協同的平台,面對我國水監測與預警處理行業的迫切需求和良好機遇,圍繞量大面廣的重點行業、重點區域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通過協同創新和自主研發,實現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者以及各種技術有效的組合及整合,解決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銜接問題,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
浙江國際協同創新研究院水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是整合、協同的平台,面對我國水監測與預警處理行業的迫切需求和良好機遇,圍繞量大面廣的重點行業、重點區域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通過協同創新和自主研發,實現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者以及各種...
智慧海洋協同創新中心是由中國(舟山)海洋科學城和浙江國際協同創新研究院共建,舟山首個異地招商招才載體,致力於打造智慧海洋產業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中心設有開放工位、獨立辦公室,共享會議室、洽談區、休息區等區域,匹配入駐團隊多樣化需求,工作生活兩不誤。歷屆推廣平台 研究院歷屆推廣平台有2018浙江國際協同創新...
清潔水創新研究 發展歷史 清潔水協同創新中心以同濟大學為牽頭單位,以南京大學和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為核心協同單位,協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碧水源、蘇淨集團、中電環保和聚光科技公司等組建“水污染控制先進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2022年6月24日 方案全文 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載體體系建設方案 國際科技合作載體是我省深入推進全球科技精準合作,參與國際創新協同治理的重要平台,對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強科技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現就構建我省國際科技...
電氣工程省級一流學科依託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成立了“水環境立體感測網路協同創新中心”等。近5年來,新增科研項目37項,科研和技術服務總經費近1000萬元。其中,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支撐公益項目、“863計畫”子項目、“973計畫”子項目等省級以上縱向項目7項,新獲得專利授權55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項。2...
薛立新 研究員,1987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碩士學位,1996年獲美國南卡州克萊門森大學博士學位。膜分離與水科學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膜分離與水處理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基本信息 曾在美國AliedSignal公司、Philip Morris公司和Celanese Acetate公司擔任...
2009年,獲得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農副產品生化製造,碩士點授權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2010年,“十二五”省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2011年,參與合作浙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調味食品製造工程實踐中心);2014年,成立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輕工學院;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農業生物資源生化製造;2018年,成立...
2009年,獲得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農副產品生化製造,碩士點授權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2010年,“十二五”省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2011年,參與合作浙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調味食品製造工程實踐中心);2014年,成立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輕工學院;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農業生物資源生化製造;2018年,成立...
學院現設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國際教育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省社科普及示範基地、校大學生藝術教育中心、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浙江省政務新媒體研究院、校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校傳統村落與美麗鄉村文化研究中心、生態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古籍與文化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與平台。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
浙江省果蔬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聯合重點實驗室以及寧波市食品加工技術和寧波市微生物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有多個涉及生物、環境及食品專業的浙江省財政廳專項資助的專業實驗室;建有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種質資源發掘利用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創新平台、浙江海洋高效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創新平台以及...
學院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航空航天、力學領域的人才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我國航空航天和力學等領域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擁有教育部航空航天數值模擬與驗證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新型飛行器聯合研究中心、微小衛星與星群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培育);以及軟體機器人與智慧型器件、微納衛星2個...
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教育部生物科學類專業教指委委員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全國優秀教師1 人,“教育部新世紀高水平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8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溫州市傑出人才1人,溫州市拔尖人才3人,2011年入選溫州市首批科技創新...
聯合浙江大學、瀋陽工具機、秦川工具機,以及大連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洛陽軸研科技、大連工具機、昆明工具機、北京工研精機、華中數控等單位共同組建,是面向行業產業類的協同創新中心,核心是解決面向行業產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共性問題,為產業結構調整、行業技術進步提供持續的支撐和引領,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重要陣地。
浙江省地下空間開發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基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各自在行業領域內的優勢,面向行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通過加強國際協作、實現強強聯合與優勢互補,推動現代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研究方向 重點在複雜結構隧道施工技術、地下水控制技術、城市軌道交通...
2.轉化套用重大創新成果。推動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示範套用與工程化產業化,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省級地方標準,加快實現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關鍵產品的國產化。3.協同優勢創新力量。強化與國內外優勢高校與科研院所協同,加強與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的分工協作,加強與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
(三)推動高新區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推進杭州、寧波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杭州灣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科技創新中心、新材料國際創新中心和民營經濟創新創業高地。全面提升全省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到2025年,新增國家高新區5家...
4.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海塗圍墾及其生態保護)主任,5.浙江省水環境與海洋生物資源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6.浙江省城鎮水污染生態治理技術工程實驗室主任,7.亞熱帶水環境生態保護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 8.浙江省生態學優勢特色學科負責人 9.浙江省生態學一流學科(A)負責人,10.浙江省生態學重點學科負責人...
2013年4月11日,中心通過教育部認定,成為首批通過認定的14家協同創新中心之一。是浙江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浙江大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藥物製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醫學科學院、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作為核心共建單位,由共同致力於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服務和引領製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等...
現有省一流B類學科6個,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協同創新中心1個,校級研究所2個。學校依託學科優勢,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和水利現代化建設,成立了3個研究基地,大力開展科研、科技服務,成果不斷湧現,獲得大禹水利科技獎、省科學技術獎等獎項25項。具體內容 水利部 水利部將支持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套用型...
設有工商管理研究所和水資源安全與高效利用校級協同創新中心。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50餘項,發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論文100餘篇;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建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浙江省科技進步獎2項;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項50...
浙江省農業生物資源生化製造協同創新中心著力於農業生物資源替代化石緊缺資源,面向我省傳統農業加工產業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通過化學製造技術、生物製造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三大技術集成,組建了省特級專家等領銜的協同創新團隊,形成了匯聚5支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和省部級技術...
《國際創新城市構建與中國城市圈發展戰略規劃研究》課題負責人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2013年1月—2014年12月 《中國智慧型城鎮化城市最佳實踐案例研究》課題負責人 美國能源基金會(NRDC) 2013年2月—2013年12月 《智慧型城市評價體系研究》課題負責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諮詢課題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國際綠...
從事工業設計領域教學科研工作25年,包括設計教育、產品創新、設計產業與推廣等方面內容,倡導國際視野下的本土設計實驗,主要參與了上海世博會、包浩斯進中國、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等中國設計界的幾件大事。專業簡歷 一、科研課題 09-2009.09負責省部級課題浙江省科技廳重大...
2015年6月,聯合成功申報“農業生物資源生化製造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5年11月,成功獲批“浙江省廢棄生物質循環利用與生態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2018年11月,省重點實驗室責任期考核被省科技廳評為優秀。2016年2月,成功獲批“生物質綜合利用技術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8年2月,省國合基地2017年績效評價被...
膜水中心湖州研究院為自收自支的湖州市地方事業法人單位,是著力解決膜分離與水處理產業重大、共性問題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平台,也是浙江省膜分離與水處理協同創新中心的產業化基地。研究院立足湖州、服務區域、面向全國,緊緊圍繞突破膜分離與水處理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目標是建設成國際高水平的膜分離與水處理產業共性技...
辛萬青,1965年2月出生於山東省蘭陵縣,江西省萬載縣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運載火箭技術專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某重點型號總設計師。辛萬青於1983年就讀於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飛行自動控制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擁有2個創新基地、5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市高新技術研發中心、7個省市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浙江省國際合作基地以及1個校級研究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三年來,學院新增各類科研項目196項,科研項目契約總經費總計5754.03萬元。三年...
自主創新了數字陣列技術,推動雷達體制的持續創新,成功研製國際領先水平的空警500預警機雷達,推動合成孔徑雷達技術與套用實現重大突破,積極推進網路信息體系及其相關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實戰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