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市鎮

古市鎮位置於江西省九江修水縣,古鎮“古樸悠遠,市井繁華”。1993年1月3日前為古市鄉,後更名為古市鎮,其古鎮早在光緒年間就有過東山可以建府,南山可以建縣之傳的古市鎮,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如今已是一個交通通訊發達、集鎮規劃有序、工農商貿繁榮的現代化小山城,享有“小香港”的美譽。全鎮版圖總面積為124.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8萬,境內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降雨量充沛,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著良好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古市鎮
  • 總面積:為124.5平方公里
  • 總人口:3.8萬
  • 氣候:境內氣候溫和
古市鎮-基本概況,古市鎮-行政區劃,古市鎮-農業經濟,古市鎮-歷史淵源,古市鎮-飲食文化,古市鎮-地方特產,

古市鎮-基本概況

古市鎮農民房屋古市鎮版土,轄15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土壤肥沃,降雨量充沛,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著良好環境。1999年糧食總產達10826噸,茶葉60噸,蠶繭30噸,商品蔬菜3500噸,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增長點。
隨著市場對香料需求的增加,古市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依託本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花椒生產,全鎮共有花椒麵積6000畝,年產鮮椒600噸,年創總產值600多萬元,成為農民收入的又一亮點。鎮政府準備再擴栽2000畝,使全鎮花椒達到10000畝,建成“江南花椒第一鎮”。
古市鎮位於省道遼南線的中段,交通便捷,來往於修水、通城、武漢的客車穿梭不息;集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文教、衛生事業迅猛發展;郵電通訊發達,實現了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和調頻廣播村村通,並且開通了行動電話和無線尋呼業務,使古市人與外面的精彩世界緊密相連。
農業富鎮、工業興鎮、商貿活鎮、科技強鎮。古市鎮在主攻農業產業化的前提下,鎮黨委、政府抓住改革發展契機,不拘一格,多輪驅動,使該鎮的工農業生產呈現齊頭並進的強勁發展勢頭。花椒、蠶桑、菊花、茶葉、蔬菜等大面積發展,正在走向規模化、產業化;陶瓷、石材、農機、鞋業等私營企業蓬勃發展,產品遠銷省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歷史飛逝,現代文明為古市鎮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朝氣蓬勃的現代化小山城,正在鎮黨委、政府正確的富民強鎮政策指引下,發展成為修水縣西部地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今的古市擁有“方正電腦專賣”“李寧專賣”“361專賣”等等知名品牌入住古市,擁有眾多企業前來投資創業。

古市鎮-行政區劃

古市鎮面積:125k㎡
人口:38001人
郵編:332418
代碼:360424103
古市鎮轄古市嶺居委會,蘇區、畫坪、上東山、汪坪、下東山、冷水井、楊田、矮嶺、草坪、楊坊、月塘、河橋、東皋、雙港等14個村委會。

古市鎮-農業經濟

古市集鎮是一個人口密集、商貿繁華的小商業集散地,集鎮現有各類皮革製品廠20餘家,規模都大,款式新、製作精的品牌商品。
古市鎮境內交通通訊發達,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金屬礦主要盛產黃金和白鎢,而且具有儲量大、純度高、易開採的特點,非金屬礦主要有花崗岩、大理石、青石板、瓷土礦等。
古市鎮有著悠久的栽種花椒歷史,隨著市場對香料的增加,鎮的花椒生產已初具規模,全鎮共有花椒6000畝,年產鮮椒600噸,總產值穩定在600萬元以上。
古市鎮珍禽養殖山雞,山雞又名野雞、雉雞,我國飼養的山雞大多是8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即美國七彩山雞。山雞市場日趨火爆,尤其是國際市場銷量大增。一隻成山雞(3~4月齡)香港售價150港元,國內廣州、汕頭、上海、珠海等地每千克售價30~40元,且常有價無貨。

古市鎮-歷史淵源

古市發現清光緒年間大夫第牌匾2006年8月31日,古市鎮上東山村發現一幢破敗磚瓦結構的民房大門口上懸掛著一塊“大夫第”牌匾,牌匾為七塊樟樹木板拼裝而成,底板是紅色油漆,上端小部分被太陽曝曬已褪色,而下部分依然鮮艷奪目。匾額長3尺,寬2尺,“大夫第”三字系雕刻在木板上,黑色油漆描摹其上,字型為楷書,字跡蒼勁有力,紅黑相間,頗為顯目。
大夫第,其大夫辭義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大夫第即為大夫的府第,大夫的稱號是由朝廷所賜封的。根據上東山村村主任傅立中在傅氏宗譜中所查內容和修水縣誌所述,“大夫第”主人是清朝光緒年間的一位舉人,名叫傅康衢,考名運亨,字魁士,一號堯農。生於1845年,死於1921年。稟增生應光緒五年己卯(1879)本省鄉試中第五名舉人;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科會試大挑二等以教職用。光緒甲辰年(1904)擔任知縣,丙午(1906)職分湖南補用委省河厘局總查七城鰲金差。
傅康衢中舉後,當地傅氏按清律規定,在傅氏宗祠草坪為他豎立了中舉石碑坊標誌外,並在他家大門口掛起了當時朝庭賜封的“大夫第”牌匾,展示傅氏後裔傅康衢勤奮苦讀,光耀門楣的大喜事。 目睹如今大夫第,上下兩重房屋,斷垣殘壁,室內陰暗潮濕,青苔叢生。呼籲當地政府與村民加大保護力度,進行一些必要的維修,使之與相隔不到50米遠的建於清朝的傅氏宗祠連成一體,形成鄉村旅遊景觀,供後人觀瞻。

古市鎮-飲食文化

古市鎮修水古市鎮和漫江一帶做的禾桿扣碗肉,現已成為一道名菜,搬進了縣城的大賓館,成為招待貴賓、接待遊客的一道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做這道菜要求選本地帶皮的五花豬肉和瘦肉。先把肉切成約1厘米厚,5厘米寬的塊狀,待油熱置鍋中加白糖、佐料炒至赤紅色,起鍋後,將肉裝在碗內,要求選中等薄胎蘭花碗。先要在碗底鋪一塊切得較薄較大的瘦肉,再貼碗壁;依次鋪一層瘦肉,然後一層一層的鋪上五花肉,將一些不規則的放中間,一直鋪到堆成堆,再用一個同樣的碗扣上。外用乾淨禾桿(稻草)交捆住,放入木增或蒸蘢中蒸至爛熟即可。出籠後,兩隻碗仍然扣著端上桌,食用時才揭開。先解開捆綁的稻草,然後將兩碗倒扣後揭去原底碗(此曰順碗),即是一碗堆得滿滿的禾桿扣碗肉。此肉顏色赤紅,如紅燒肉;香味撲鼻,帶稻草香,觀之勾起食慾,聞之垂涎欲滴,嘗之甜而不膩。
據說宋英宗時,時任樞密使的魏國公韓琦遨遊江右至寧(今修水、武寧境內),品嘗了修水的禾桿扣碗肉後曾大加讚賞。歸家後還常常與家人說起這禾桿扣碗肉的風味,並對兒孫們說:“寧地山環水繞,人民風俗猶為近古”,“寧邑是為子孫安樂窩,惜受國恩厚,不得遷焉,汝後人毋忘斯志”。後來,韓琦的後裔承其之遺志,分別於南宋理宗寶慶年間和清康熙年間遷入修水,成為今日修水本地韓姓、客家韓姓始祖。

古市鎮-地方特產

古市特色房屋修水縣古市鎮土地肥沃,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因此土特產尤為豐富,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地方特產。
花椒:古市鎮一帶的花椒在江南一帶出了名,每年收穫季節,外地客商上門要貨,見農戶採摘不過來時,指樹作價自己採摘或請人采搞。客商夸古市花椒味正勁好,麻辣中透著清涼,既可做麻辣作料,還可泡茶入藥。三伏天在菊花茶中放幾粒花椒,不僅清涼祛暑,且茶水過夜不餿。
板栗:古市鎮的板栗打入了上海市場,這是這裡插隊落戶的上海知青的功勞。如今溪口板栗品種多,有雜交大板栗,有本地甜板栗,還有野生尖栗子。溪口板栗肉脆味甜耐保鮮,尤其是風乾了幾天后的板栗,破殼後內皮自脫,板栗肉就象軟飴糖似的格外有味。
香菇:復源是個林區,一直未產天然香菇,其香菇拼短肉厚、個頭中等、鮮甜可口、香味撲鼻。引種菌種香菇,雖沒有別的鄉鎮多,但單產比別的地方高,而且形色味道更好,年年供不應求。
化紅:修水甜橙俗名化紅,在明萬曆年間就出了名。主要出產於西港、上杭、杭口、東津等地,尤以西港所產最佳。西港化紅味甜而略酸,香氣濃郁,食之有止咳、化痰、散氣、健胃之功能,皮還可入藥。1985年西港甜橙專業戶周梅九一棵樹產化紅13.5擔,出席了全國勞動致富座談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