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過式晶片(flow—thru chips)是由Gene Logic公司1998年開發的一種晶片。他們在晶片載體上製成格柵狀的微通道,將寡核苷酸探針以共價鍵結合於微通道內壁的特定區域。讓分離並標記好的DNA或RNA樣本流過晶片上的微通道,固定的寡聚核苷酸探針就可以捕獲互補的靶序列,再通過相應的信號分析系統分析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過式晶片
- 外文名:flow—thru chips
- 開發時間:1998年
- 開發公司:Gene Logic公司
- 探針:寡聚核苷酸探針
- 優點:大幅度地節省測試費用
流過式晶片簡介,其他新型生物晶片,生物感測器,電子晶片,
流過式晶片簡介
流過式晶片(flow—thru chips)是由Gene Logic公司1998年開發的一種晶片。他們在晶片載體上製成格柵狀的微通道,將寡核苷酸探針以共價鍵結合於微通道內壁的特定區域。讓分離並標記好的DNA或RNA樣本流過晶片上的微通道,固定的寡聚核苷酸探針就可以捕獲互補的靶序列,再通過相應的信號分析系統分析結果。這種晶片大大提高了和寡核苷酸探針接觸的表面積,所以其靈敏度足以探測稀有基因表達上的變化。晶片上的微通道加快了雜交反應的速度,減少了每次檢測的時間。寡核苷酸探針與通道壁是共價結合,晶片可以重複使用。每次探測後,可以洗去雜交物質,這樣可以大幅度地節省測試費用。
其他新型生物晶片
生物感測器
生物感測器(biosensor)是伴隨著生物晶片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是一種能將目的生物大分子的存在轉變為可檢測分析的電、光等信號的感測裝置。依據結構,生物感測器可分為2個組成部分:分子識別元件和信號換能元件。前者是一種含有能夠識別某種特定生物分子的裝置,如識別酶蛋白、抗原抗體蛋白、細菌及核酸分子。後者主要是電化學或光學檢測元件,如電位計、熱敏電阻、壓電晶體以及光纖等。當待測物與識別元件特異性結合後,所產生的複合物或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可引起一系列理化因素的改變,如光、熱和電位的改變,這些信號經換能器轉變成可測量、分析的電信號或光信號,從而達到分析檢測的目的。感測器與晶片的不同在於前者的套用El的比較專一,後者著重於高通量、高集成度的分析大量信息。
根據分子識別元件的種類不同,可將生物感測器分為酶感測器、抗原抗體感測器、受體感測器、DNA感測器等。不同感測器識別目的分子的機制不同,如酶感測器是利用酶的專一性和催化性,檢測識別過再根據檢測手段或者說換能元件性質,又可將生物感測器分為電化學感測器、光學感測器、壓電式感測器等。以DNA感測器為例,就有電化學DNA感測器、光纖DNA感測器、螢光DNA感測器、壓電晶體式DNA感測器。它們都是用類似於DNA晶片的固定方法將DNA探針同定於感測器探頭表面,然後與待測物中互補序列進行雜交,雜交信號可通過加入一定的雜交指示劑對信號進行轉換和放大,把雜交上的DNA含量顯示出來。雜交指示劑是一種可與單鏈DNA和雙鏈DNA以不同方式結合的物質。如在電化學DNA感測器中套用的有電化學活性的指示劑道諾黴素(daunomycin)等,可嵌入到雙鏈DNA分子的大、小溝槽內,但對單鏈DNA分子只有靜電作用,無法嵌入。這2種結合方式在電場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的電流變化,從而可判斷出探頭上的雜交狀態。檢測靈敏度可達10—3∥ml數量級。生物感測器與生物晶片一樣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電子晶片
Nanogen公司於1996年研製出的一種新型電子晶片(electronic chip)。這種微晶片同時利用了微加工工藝和微電子技術,由電場快速引發雜交反應,被稱做主動微電子裝置。晶片一般以矽/二氧化矽等作為載體材料。在載體內埋置有整齊的微電極陣列。每個微電極表面鋪有滲透層,內含一些活性基團如鏈酶親和素。通過對加在不同微電極上的電壓的改變,微電子晶片能調控帶電試劑和待分析分子(如DNA、蛋白質和細胞等)轉運至裝置晶片表面的特定位點處或從該處轉運出來。比如,DNA分子在溶液中帶負電荷,若我們在某微位點加以正電壓,那么,DNA分子就可以定向轉移到該位點。若該DNA分子是生物素標記的寡核苷酸探針,則在電場的作用下探針可到達晶片上指定的位點,電極表面滲透層內的鏈酶親和素就能與生物素標記探針結合,從而將探針固定在該位點。未導入電壓或導入負電壓的位點則不能結合捕獲探針。在進行雜交反應時,微電子DNA晶片能以主動和被動2種方式進行雜交反應。當樣本中靶序列濃度較低時,應採用主動電子過程以加速雜交速度,減少整個實驗所需時間。具體方法是:當在微電極陣列上某待檢位點下方的微電極導入一個正電壓後,它將使帶負電荷的核酸分子向該位點處快速轉運和濃縮,樣本中可能存在的靶序列就會被轉運至該位點並被濃縮。接下來,靶序列就可雜交到該位點的核酸探針上。與被動雜交反應需要幾小時相比,電場產生的這種濃縮效應促進雜交反應的進行,在微檢測位點處靶DNA的快速濃縮大大減少了雜交反應時間,它僅需幾秒鐘。DNA的轉運和定位過程在含不同DNA捕獲探針的榆測位點處相繼進行,並允許對單個樣品進行多次而快速的分析。反過來,當逆轉電極表面的電場極性時,就能使該位點已形成的雜交異源二聚體發生解鏈,脫下的單鏈DNA片段可從檢測位點脫離,這個過程叫做電子嚴謹性控制,對整個雜交反應的特異性和靈敏性非常重要。
點突變或單鹼基突變檢測對遺傳學和臨床診斷研究的許多領域來說尤其重要。例如,對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的分析會給出關於疾病診斷的信息,並能幫助預測一些藥物或治療方案對一些特殊病例的有效性或毒性。許多癌相關基因(如myc,ras,p53)都是由點突變激活的,而許多遺傳病也歸因於點突變(如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症,β一地中海貧血)。與常規DNA晶片相比,微電子DNA晶片用於單鹼基突變分析有很大的優越性。如在一組同時含有匹配/錯配雜交對的檢測位點處導入一負電壓,將電場強度調整到適宜水平,就可以克服DNA雜交的結合力以使其分解成單鏈。當電場強度增強到剛能克服錯配DNA雙鏈的結合力水平而低於匹配的雜交鏈解鏈所需的水平時,就能使錯配雙鏈解鏈並轉運出檢測位點,檢測該位點的螢光信號就可以判定該處的雜交反應鹼基配對的情況,從而鑑定出哪些探針/靶序列雜交對(鹼基對)發生錯配。用微電子DNA晶片進行單鹼基突變檢測分析僅用20~30 s;而常規雜交分析有時卻需幾個小時才能得到同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