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 英文別名:BKC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發病部位:眼
- 常見病因:腺病毒
- 常見症狀:結膜充血、水腫、異物感、燒灼感、怕光、流淚及輕度視力障礙。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接觸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常由腺病毒感染或接觸性傳染獲得。
臨床表現
1.流行性角膜結膜炎
潛伏期5~12天,多為8天。常雙眼發病,開始為單眼,2~7天后另眼受累,患者有異物感、燒灼感、怕光、流淚及輕度視力障礙。
2.咽-結膜熱(PCF)
檢查
1.病毒分離
從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8天陽性率最高,6~10天次之,11天后為陰性。
2.血清學檢查
以恢復期中和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作為診斷依據。
3.免疫螢光技術
即在患病高峰(1周左右)取結膜上皮刮片或分泌物塗片,加螢光素標記抗體標記,幾乎全部病例均可發現感染的上皮細胞內有病毒抗原存在。
診斷
本病在流行期間不難診斷。該期內凡發現有球結膜充血及上眼瞼腫脹的患者,都應首先考慮本病。其最終診斷還取決於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的結果。
治療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屬自限性疾病,在其病程過程中,隨著免疫機制的建立,很快即可自愈。
1.抗病毒藥物
常用的藥物有:
(1)嗎啉雙呱(ABOB) 採用10%~15%溶液及眼膏4~10次/天滴眼。必要時配合口服治療。ABOB一般無特殊副作用,高濃度溶液滴眼使用次數過多時,可發生多發性上皮糜爛。
(2)碘苷(IDU) 0.1%IDU溶液或0.25%眼膏,4~8次/天點眼。
(3)1.25%聚維酮(PVP)溶液或0.5%眼膏 4~8次/天點眼。
2.抗生素藥物
常用的藥物有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溶液或眼膏,應儘量不用混懸液,以減少局部刺激。
3.血管收縮藥物
充血較重時可採用0.1%腎上腺素用生理鹽水稀釋20倍滴眼,可使眼部充血減輕,症狀好轉。一般不宜使用過久,以3~5次/天滴眼,持續1周為度。
4.糖皮質激素
(1)結膜炎 常用的藥物有0.1%氟米龍(FML)和0.02%地塞米松溶液,4~6次/天滴眼,晚上用可的松眼膏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