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傳說,由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傳說
流米寺流傳著兩個美麗的傳說。一是傳說在很早以前,牛鼻孔處是一個天然流米洞,每日流米,僧人多,流米也多,但只能夠僧眾膳食,不多不少。後來,一個貪心的和尚將石窟鑿大,意想多流一些米,以便對換所需之物,爾後米不流了,就流秕殼,最後糠殼也不流了。二是關於流米根源的傳說。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長江的第一支流——南廣河,是兩岸人民運輸的主要動脈,在今天的月江鎮和尚溪有一道門坎石,上面有座鷹嘴岩,老鷹經常在該段河面喝水找食,就把來往米船啄翻沉沒,以便長期食用。鷹吃多了,就從牛鼻洞中拉出來。
由來
據介紹,流米寺原名叫牛鼻寺,從牛鼻洞的佛像考證,有道教、佛教、儒教,屬三教合一的寺廟,當初寺廟很不規範,緊靠牛鼻洞的山岩,在懸崖陡壁之間,上方將岩石鑿洞,建成一個半邊寺廟,供信徒敬用。後來,三教分設,在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建成較為規範的寺廟(根據遺址考)至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
人文景觀
文人墨客曾用對聯描述過流米寺,上聯:古剎傳奇洞流米,愚僧重利流秕秕,而今無米也無秕,垂訓人間不貪為寶;下聯:群山拱秀鷹飛空,勝景開懷飛峰峰,以此有空尚有峰,收來眼底寡慾息心。今天的對聯是,上聯:司梵音,覺涅盤無色無相,幻化仙牛出虹岩,大鵬流穀米,彼奧秘若隱若現,霏虛菩提人勝景,小衲拂貝前,此禪機今世費猜。
自然景觀
流米寺有天然五景,一是犀牛山。流米寺的後山形如一條逼真的犀牛,有牛鼻、牛頭、牛頸、牛擔、牛背、牛尾巴、是一條臥勢的山脈大牛。二是牛鼻洞。流米寺的大雄寶殿後,有一個對穿的洞孔,洞的上方石頭形成一條小絲縫,下方約有80公分寬,洞深約20米至30米,該洞就是牛鼻孔,傳說中的流米洞。洞內還依岩而刻了數十尊三教合一的佛像,也就是縣級文物保護的摩岩造像。三是寶頂山。當地人稱牛頭山叫寶頂山,遠看一個形狀如鼓的石頭寶貝,面積約500平方米,此頂有幾個趣處,從山對面的左面看,是一個牛頭山。從右面遠處看是一個人頭山。該“人頭”冒的“汗水”滴下來是清涼的泉水,可供遊人飲用。四是仙橋。流米寺右側面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頭橋樑,橋長6米,寬2米,可供膽大遊客行走。五是佛山。仙橋對面有座天然立佛,高約50米,寬10米,是一座五官較為規範的大佛,另有兩排岩硝形成的小佛作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