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溝寺

流溝寺

流溝寺,現名“大龍泉寺”或稱為“伏龍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最喜愛的景點之一。

流溝寺只見於唐代白居易詩中,另有一唐代僧人傳中也曾提到過,但未見再有人提及,可見是個山村小寺,當時並不著名。宋以後再也未見有人提及,應該早已湮廢了。寺廟的興廢存滅也是常事,不難理解。

龍泉寺起於明中葉,地方志記載明確,並未說它源於流溝寺。據說今寺內仍有殘碑,不妨細加辨識,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不過明以來,各類地方志,都 沒有提到它與流溝寺有聯繫,因此我們今天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就是白居易筆下的流溝寺,這是極其草率的。龍泉寺的名稱從明創始以來,一直沿用未變,更不能輕易變更。而且龍泉寺的名稱不僅堂正,而且確有來頭,因寺邊龍泉而得名,值得珍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泉寺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
  • 著名景點:唐代流溝寺
  • 景點榮譽:宿州八景之一
歷史故事,專家解讀,朱陳村考,今人詩詠,當地特產,地理位置,

歷史故事

流溝寺坐落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緊靠大五柳風景區,三面環山,有溝有河,遠離塵囂,風光秀麗,是踏青、遊玩、出家人念經誦佛、修行的好地方。
流溝寺流溝寺
夾溝鎮《鎮志》記載:唐代流溝寺,就是現在的“大龍泉寺”,或叫“鎮頭寺”。其“煙寺晨鐘”,為宿州八景之一,寺在鎮頭村西北山腳下。
寺內有植於唐貞觀二年銀杏一株,樹下有明代天啟甲子年立石碑一座,碑文有新豐集三個字,即可印證該地自隋以來屬新豐縣。寺內還有一橫臥石碑,是該寺的重修碑記,碑上鐫刻“大明國直隸鳳陽府宿州城北閔子鄉新豐集徐王陵西鎮頭村龍泉禪寺……天啟甲子(1624年)立。”等字樣。由此印證,流溝寺應於明代起改稱為“龍泉寺”。
貞元十六年(800年)、長慶四年(824年)白居易曾遊歷於此並留有七絕二首:
《過流溝寺》
九月徐州新戰後,悲風殺氣滿山河。
唯有流溝山下寺,門前依舊白雲多。
《題流溝寺古松》
菸葉蔥籠蒼麈尾,霜皮剝落紫龍鱗。
欲知楹老看塵壁,死卻題詩幾許人。
由此可見,白居易居住符離集已是不爭的事實。據黃新銘先生考證:“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白居易之父白季庚任彭城縣令,白居易隨父季庚母陳氏移家符離,住古符離濉水南岸毓村(現名東菜園),現該處有一片高台,當地民眾稱之為“白堆”,為東林草堂遺址。白居易來時,年11歲,直到803年遷長安附近的下邽定居,白居易在符離生活了22年”。
白居易在符離集居住的22年中,無疑對當地的環境很熟悉。流溝寺是他經常去的一個地方,他在《過流溝寺》、《題流溝寺古松》、《朱陳村》中,對流溝寺、朱陳村當時的生態環境都有精確細緻的描寫。

專家解讀

流溝寺與黃新銘
流溝寺至今已經一千多年,原有的東西已經無所查考。為還原歷史真相,黃新銘先生經過幾年努力,四方奔走,認真考證,用事實說話,終於獲得有關部門歷史學者、專家的認同,經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政府批准,決定於2012年4月15日為流溝寺正名,恢復“流溝寺”古稱,並舉行揭碑儀式。
流溝寺碑流溝寺碑

朱陳村考

流溝寺與朱陳村僅一山之隔,翻山步行三、四里路程。唐代詩人白居易多次來流溝寺遊覽、去與流溝寺一山之隔的“世外桃源”朱陳村是順理成章的事。
流溝寺古銀杏樹流溝寺古銀杏樹
附白居易《朱陳村》原詩: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
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
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
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
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
生者不遠別,嫁娶先近鄰。死者不遠葬,墳墓多繞村。
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
我生禮義鄉,少小孤且貧。徒學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貴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親恩。承家與事國,望此不肖身。
憶昨旅遊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秦。
晝行有飢色,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雲。
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江南與江北,各有平生親。
平生終日別,逝者隔年聞。朝憂臥至暮,夕哭坐達晨。
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一生苦如此,長羨村中民。
白居易這首詩清楚的道出朱陳村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等,把朱陳村的地理範圍限制在百里左右,有山有水的山窩地帶。這給後人考證朱陳村的地理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據黃新銘先生考證:“朱陳村,明以後改名草場村。唐大詩人白居易的名篇《朱陳村》,就是寫的這個地方。此地在南北朝至隋代屬“新豐縣”。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設睢南郡,領斛城、新豐二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新豐縣在隋初撤銷建制後,此地歸屬苻離縣。(苻離縣為唐代徐州所轄七縣之一)。後屬宿縣。此村地處深山,環境清幽,物草豐美。唐宋時該村名朱陳村,又名杏花村。村南北原有兩個寨門,南門內有兩棵千年古槐,兩樹東西相距約十五米。據《村志》記載:“古代朱陳兩姓互通婚姻,為示婚盟,特在寨門內左右植兩株槐樹,表示婚姻永固與山河同在。”
揭碑嘉賓留影揭碑嘉賓留影
草場村就是唐代的朱陳村之說,獲得學術界專家、學者的一致贊同。

今人詩詠

《重遊流溝寺》(黃新銘)
千載唐音何處傳,門前依舊柳含煙。
古泉古木流溝寺,香稻香風武里川。
寶殿空空雲蕩蕩,山花燦燦水涓涓。
遊人偏愛溪邊望,天府今逢大有年。
《春過流溝寺》(徐書信)
孤獨桃花寺外開,龍泉池水映新槐。
流溝自打復名後,不度春風拂面來。
《臨江仙》朱陳村(徐書信)
朱陳村古桑榆老,唐槐秋菊西風。韶光過隙去匆匆,歷經千百載。草茂木猶豐。
幽谷犬吠遊人到,老翁騷客相逢。燕王草場早無蹤,炊煙余幾縷。飄渺竹林中。
《參加流溝寺正名揭碑儀式感句》(程建安)
油菜花開春意芳,香山遺韻自傳揚。
老僧猶說流溝寺,原比龍泉歲月長。
《詠宿縣流溝寺古銀杏樹》(程建安)
三人合抱尚余身,暖照枝頭葉可親。
草際殘碑留記憶,試從漫漶辨年輪。
《為流溝寺正名有寄黃新銘、黃繼志先生》(孔伯祥)
二月沐春陽,詩翁夙願償。
求真泉有韻,振翼寺流光。
捧得丹心鑒,吟來美酒香。
風情何所寄,壯志動君腸。
《流溝寺正名有感》(魏新建)
幾處朱陳誰是真?今朝定論解謎津。
龍泉正本流溝寺,白氏遺蹤濉水濱。
寶剎唐音似曾有,野村古柳又逢春。
攜詩漫步林間道,當敬黃公考證人。

當地特產

流溝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寺外田地里生產的香稻米,用流經流溝寺的龍泉水澆灌。色如漢玉,氣味芳香宜人,具有利五臟、潤美肌膚的功效。早在宋代,流溝寺香稻米就聞名於天下,享有“一家煮飯十家香,十家煮飯香滿莊。”的美譽。香稻米具有食療功效,在“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
流溝寺香稻米流溝寺香稻米

地理位置

流溝寺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境內,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西距淮北市區10公里,北距徐州30公里,離206國道3公里,至宿州市35公里。大龍泉、呵泉常年水流不息,山巒疊嶂,古樹成蔭。流溝寺香菸繚繞,泉水潺潺,遊客在燒香拜佛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榴花似火、奇石臥坡、稻香金秋、竹林煙雨、漁歌唱晚等文化景點,使人留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