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愛因斯坦的預測,這是一種宇宙空間結構形成的漣漪,在“引力波”的作用下,黑洞可被“踢出”它們所在的星系。流浪黑洞無法探測到它們的存在,現在探測到的黑洞都是根據黑洞在吸積周圍宇宙氣體時釋放出的X射線來確定它的存在,而處於“流浪”狀態的黑洞已經將其周圍的氣體消耗乾淨,因此現有的探測手段無法發現流浪黑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浪黑洞
- 分類:黑洞
- 發現者:太空研究人員
- 質量:400萬倍太陽質量左右
- 來源:可能銀河系早期周圍矮星系所遺留
- 新的尋找方法:其他星系光出現奇怪的扭曲或變化
來源,危險,尋找方法,
來源
關於流浪黑洞的來源,科學家已經找到了某些線索,可能是銀河系早期周圍矮星系所遺留下的,來自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認為矮星系之間的合併、或者碰撞導致這些黑洞進入銀河系中,有些黑洞通過合併逐漸增大了自己的質量,有些黑洞則被踢出了自己所在的矮星系天體系統,成為“流浪黑洞”。
科學家還發現一旦宿主星系有足夠大的質量,那么該天體系統附近的“流浪黑洞”就無法逃脫,而且通過黑洞合併的途徑還可能增加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此外,科學家還提出了一種方法,即弓形激波法來尋找“流浪黑洞”。這是因為“流浪黑洞”通過諸如銀河系氣體盤時會產生高速衝擊,並釋放出射電波,類似於超音速飛機產生的音爆,這種方法可以探測到哪些看不見的“流浪黑洞”。
危險
當今一些科學家表示,這並非只有在科幻小說中才可能出現的事情,事實上危險正在逼近。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尼爾·德格拉斯·泰森表示:“如果我們遭黑洞襲擊,對於太陽系來說,這將是一個不幸的時刻。”
龐大的銀河系中存在著數十億顆恆星,每一顆都處於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點。
科學家認為,如果按常規推測,每天死亡的恆星至少有1顆。一些質量巨大的恆星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會發生塌陷並最終演化為黑洞。擁有巨大引力的黑洞充當無形的宇宙真空吸塵器,吞噬所到之處的一切物體,就連光線也無法逃離它的魔爪。
科學家最初認為人類無需有任何恐慌,因為黑洞被認為是固定不動的。但最近,科學家找到確實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存在流浪的黑洞,而且就挨著我們的後院。如果一個黑洞真的進入太陽系並與地球成為鄰居,人類世界會發生什麼呢?
物理學家擔憂美國紐約布魯克哈文實驗室的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將產生類似黑洞的高密度物質,把整個地球吞噬。
尋找方法
幾乎每個星系中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尤其是星系中央核心區附近都被超級黑洞所統治,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實銀河系內還存在其他黑洞,它們屬於“流浪黑洞”,數量可能達到數百個,這些黑洞的質量可能不太大,有些黑洞接近恆星級的質量,或者是一些中等質量的黑洞。“流浪黑洞”對於我們而言可能是個極大的威脅,因為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來尋找“流浪黑洞”,即來自其他星系光出現奇怪的扭曲或者變化,這樣可以反推出“流浪黑洞”的位置。
科羅拉多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傑里米·達林認為該方法比較新穎,“流浪黑洞”在吸積其他天體物質時可釋放出輝光,這一點和其他黑洞類似,由於“流浪黑洞”不容易被探測到,因此尋找此類天體就變得有些棘手,在我們銀河系演化早期,矮星系中遺留的“流浪黑洞”可分布在銀河系邊緣附近,它們也是宇宙中較早的一批黑洞,對我們研究宇宙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羅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