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紙藝術是一種中國傳統藝術,宋時創製。一種其製法是利用五色斑斕的加工紙和各種物料的化學性能,使其色料在液體表面任意聚散離合,而自然形成各種圖案,以紙覆於其上而染於紙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沙紙
- 史料來源:蘇易簡《文房四譜》
- 起源年代:宋代
史料記載,製作過程,
史料記載
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載:“亦有煮皂莢子膏並巴豆油,浮於水面,能點墨或丹青於其上,以姜搵之則散,以狸須拂頭垢引之則驟,然後繪之為人物,壓之為雲霞及鷙鳥翎羽之狀,繁縟可愛,以紙布其上而受彩焉。必須虛窗幽室,明盤淨水,澄神虛而制之,以增其妙也,近有江表僧於內廷造而進之,御毫一灑,光彩煥發。”
製作過程
將墨汁和顏料滴進容器中的透明液體中,用毛筆隨意輕劃,就能神奇地幻化成美妙圖案,此時覆上一張紙,懸浮在液體表面的圖案便印上了紙張。這種透明液體是“紙藥”,這“藥水”中有懸浮劑,在古代可從蘆薈、仙人掌、秋葵等植物中獲取。製作流沙紙的原理便是利用各種色料和“紙藥”的相互排斥或吸引,讓顏色在液體表面聚散離合形成各種圖案,再用紙張印染出五光十色的流沙紙。
此技藝曾一度失傳,如今研究人員使其重新問世。這種技術又被稱為“流沙箋”,在宋代用於信箋等各類紙製品的裝飾,展示了千年前人們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