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雷達觀測是指用雷達方法觀測流星,這種觀測方法主要是利用流星(電離)余跡對無線電波的散射來實現。
流星雷達觀測:1945年開始利用雷達來觀測流星。1946年英國的洛弗爾首次用雷達方法觀測到流星雨。這種觀測方法主要是利用流星(電離)余跡對無線電波的散射來實現的。雷達接收到流星余跡反射的無線電回波時,就會在螢光屏上出現一個亮點,或者在連續拍照的膠捲上記錄下距離隨時間或回波幅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經分析研究,就可得到流星出現的數目、距離、高度、方位、速度以及流星體的質量等有關資料。流星的雷達觀測方法不受晝夜、晴雨和雲霧的影響,這一點比目視和照相方法優越。因此,從五十年代起,這種方法就成了觀測流星的主要手段。
雷達觀測流星用的無線電波長,一般約為1~8米(波長小於1米的電波能直接穿過流星余跡,而波長大於8米的電波則受到余跡散射而產生衍射)。當雷達的天線波束垂直於流星余跡時,就可接收到大多數流星的回波。如果雷達波束很窄而且方向已知,就可測定流星余跡的最近點。對於流星群中的流星,根據單個窄波束雷達在各個方向上的一系列觀測,可以求得輻射點的赤經和赤緯。利用流星余跡散射電波形成的衍射圖形(反映在回波幅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上)和流星余跡的相應距離,可以測定流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