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理論主張老年人應該儘可能長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喪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從而把自身與社會的距離縮小到最低限度。活動理論提出的基本觀點為大多數老年社會工作者所肯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躍理論
- 外文名:Activity theory
- 套用學科:心理學
定義,評價,
定義
活躍理論認為,老年人越是活躍,他們的年老化過程就越好,它把老年人的活躍程度與其幸福感聯繫在一起。由於活躍程度往往是與社會角色拴在一起的,所以由於退休、喪偶、遠離孩子或體弱多病而導致的社會角色的損失越多,老年人的滿意度就會越少。年老化過程好的人,會在年齡增長的同時儘可能地保持忙碌,並尋找已經喪失的角色的替代者。喪失主要角色認同的人,其幸福感及心理健康都很容易下滑。
評價
不過,活躍理論被認為是一種盲目樂觀的理論。早期的研究表明,活躍度與滿意度相聯繫,可是一些脫離社會參與的人適應狀況照樣也不錯。這表明活躍或脫離可能適用於不同的人。而且,健康的老人的的確確會減少與社會的聯繫,活躍度本身與幸福感或生活滿意度沒有太大關係。
在老年社會工作者看來,社會不僅在態度上應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社會活動,而且應努力為老年人參與社會提供條件。現實的情況是,許多老年人想有所作為而苦於沒有機會;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會主流生活而導致老年抑鬱症;有些老年人因枯坐家中無人交談而提前腦退化進程。現代醫學證明,勤於用腦的人比懶於用腦的人,腦力活動退化的速度要緩慢得多,較少說話的老人比常有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因此,讓老年人保持較高的活動,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對防止老年人大腦退化具有無庸置疑的作用。隨著核心家庭和雙職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節奏和競爭壓力使子女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人,所以,鼓勵老人自我調適、積極投身社會生活而不是獨處一隅,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僅以活動水平的高低來判斷老年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事實上,老年人的經濟收入、生活方式、人際關係等方面都是構成老年人是否有一個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們也不能忽視如下事實:有些老年人活動不積極卻也很快活,他們閒賦家中養花餵鳥以娛悅性情、讀書寫字達觀內心。即老年人因性格差異會有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我們不應該用同一種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