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外交

馬英九提出4E“活路外交”做為台灣“外交”的新出路。4E分別是Engagement(交往)、Economy(經濟)、Elasticity(彈性)、Equality(平等)。他說,如果國民黨能在明年執政,將會與大陸談判與交往,他去年在哈佛大學演說時就曾提出“活路模式”(modus vivendi),也就是兩岸就所謂“國際空間”問題展開談判,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路外交
  • 類型:思想
  • 簡介:兩岸不必衝撞,傷感情消耗資源
  • 提出者:馬英九
簡介,活路外交:馬英九的新思路,低調出訪中南美,簡化形式、縮減費用,新的“外交”思路,活路外交基本內容,活路外交提出的背景,兩岸關係新形勢為,“活路外交”走向,一是積極推動兩岸“外交休兵”,二是加大重視多邊“外交”領域,三是對美關係重在重建互信,周美青卷進“活路外交”,跟著藝術團體四處跑,不斷跟俄套近乎,

簡介

將來不管在雙邊關係或國際組織的參與上,兩岸都不必衝撞,既傷感情,又消耗資源。

活路外交:馬英九的新思路

拓展國際活動空間一直是台灣當局對外工作的重要目標。陳水扁八年任內,瘋狂推動“烽火外交”、“金錢外交”,力沒少費,錢沒少花,醜聞沒少出,結果徒留笑柄。馬英九上台後,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及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框架日益穩固的客觀現實下,著力推行以“務實、彈性”為主要原則的“活路外交”,以求穩定兩岸關係,擴展與“邦交國”關係,增進“台美互信”。

低調出訪中南美

中南美洲是台當局“邦交”重鎮,擁有總共23個“邦交國”中的12個,一直是台當局鞏固雙邊“外交”關係的重點區域。馬英九就職後於8月中旬首次出訪的正是該地區的巴拉圭多米尼加,但為貫徹“活路外交”政策,整個出訪過程顯得十分低調。
一是以單純過境美國爭取美方信任。1994年柯林頓政府通過“台灣政策檢討”,允許台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之後美國政府一直依據所謂的“長期政策慣例及與台灣之間非官方關係”,以“舒適、安全、便利、尊嚴”的原則個案處理台灣地區領導人過境事宜。陳水扁在執政期間為凸顯“台灣主權國家”地位、拓展與美實質關係,屢屢借過境美國大做文章,加之其任內無視美方警告大肆推動“法理台獨”活動,屢屢觸犯美國台海政策的底線,“台美互信”大幅削弱。為改變“麻煩製造者”形象、修補台美關係,馬英九當局此次出訪選擇低調處理過境事宜,罕見地未要求過境美國東岸城市及高規格接待,強調“過境就是過境,沒有其他隱藏的意圖”。在過境洛杉磯舊金山期間,馬英九行事頗為審慎,不舉辦僑宴,不安排媒體公開採訪,僅在旅館內與美方部分議員會面或電話溝通。通過此次出訪,馬英九清晰地向美方表達了其推行“活路外交”、重建“台美互信”的決心和能力,也間接向大陸傳遞其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信號。

簡化形式、縮減費用

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島內物價高漲、民間消費不足、出口壓力增大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馬英九當局的經濟政策短期內未能顯現明顯效果,民意反應很不樂觀。為緩解島內民意的壓力,馬英九大幅簡化出訪形式,縮減出訪費用,展現出與陳水扁時期完全兩樣的風格。此次訪問團的正式成員僅45人,無一企業界人士,並免除了“五院院長”接送機的繁文縟節,馬英九還首次採取搭乘民航班機和包機相結合的方式出訪。《中國時報》評論稱,“單純、自然是此行最大的變化”。

新的“外交”思路

在重新審視兩岸關係發展與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基礎上,2007年馬英九正式提出“活路外交”的概念。上任後,馬英九再度豐富和發展了“活路外交”的內涵,並將其作為台當局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發展方向。

活路外交基本內容

8月4日,馬英九在台對外主管部門系統闡述了“活路外交”的理念與策略。一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實現“外交休兵”,即“雙方不在對方的邦交國進行惡性競爭,不浪費資源挖對方的邦交國,同時在自己的邦交國處理對方人民的相關事務時,能秉持人道原則”。二是認為台“外交”問題無法脫離兩岸關係,兩岸應就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展開談判,台灣對參加國際組織採取“彈性、務實”的策略,不反對“邦交國”與大陸發展關係。三是優先發展對美關係。對美關係是馬英九當局發展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台希望雙方能發展成“沒有意外的關係”,這是馬此次過境美國異常低調的重要原因。為修補和增進“台美互信”,馬英九多次向美方強調,台當局不會片面改變海峽兩岸的現狀,支持“美日安保條約”,將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合理地向美採購武器。四是將台灣由“麻煩製造者”塑造成“負責任的利害攸關方”,進而穩定兩岸關係,擴展與“邦交國”關係,增進與“非邦交國”間的互信,用馬英九的話說即實質上是“為中國台灣地區的外交尋找出路”。

活路外交提出的背景

據馬英九所言,“活路外交”理念是在其長期求學和從政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實際上,“活路外交”政策主要源於馬英九對陳水扁時期“外交”挫折的反思以及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新定位。
首先是陳水扁的“烽火外交”嚴重挫傷了台灣的國際形象,削弱了“台美互信”。陳水扁衝撞式的“外交”作法常常給美方“意外”,不符合美國維持台海地區和平的戰略利益。針對陳水扁不斷製造事端,儼然成為海峽兩岸乃至亞太地區的“麻煩製造者”,美國曾重話稱“台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是美中關係的地雷”,“台美互信”嚴重受損。馬英九認為,“烽火外交”嚴重背離台灣利益,“活路外交”才有助於重建“台美互信”,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其次是島內民眾對“金援外交”日益反感。以金援開拓和鞏固“邦交”是陳水扁執政八年開展對外工作的重要手法,其弊端逐漸顯露,不少所謂“邦交國”對台灣予取予求,在兩岸之間玩弄兩面手法撈取高額利益,民進黨高層圍繞“金援外交”的弊案也層出不窮。此外,“金援外交”的實施效果並不理想,“邦交國”數量不增反減。在島內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民眾更不願馬英九當局花費巨資繼續推動“金援外交”。

兩岸關係新形勢為

“活路外交”的實踐提供了契機。今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兩會恢複製度性商談,兩岸關係朝和平發展新局面邁出了歷史性一步。祖國大陸對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十分關心,早在2005年國共兩黨簽署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就提到,“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馬英九上任後,大陸再次表示願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通過兩岸協商解決問題,並在實踐中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時釋出善意。馬英九充分體認到解決台灣“外交”困境離不開兩岸關係,“台灣外交政策的上位是大陸政策”,聲稱“未來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定進行協商”。

“活路外交”走向

從中短期來看,馬英九當局擬從以下幾方面執行“活路外交”政策。

一是積極推動兩岸“外交休兵”

。今後一個時期,台當局對外工作的重點將放在鞏固現有的“邦交”關係上,而非爭取新的“邦交國”,同時呼籲大陸不要再挖台灣的“邦交國”。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蔣孝嚴稱,儘管兩岸在“外交休兵”上未簽署任何檔案,但雙方確實存在默契。為此,馬英九當局調整對外援助政策,摒棄“金援外交”,改變援外的目標、策略與方式,力求做到“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島內媒體報導,馬當局已準備削減2009年度“國際事務活動”及防衛預算,展現“外交休兵”的誠意。9月3日,台灣當局又將其具體化,提出“五不外交”,即“不增加友邦、不漲機密預算、不強調以國家名義參與聯合國、不主動建交、不墨守121個外館數字”。不過,馬英九也公開稱,如果大陸“不休兵”,台灣就恢復“交兵”。

二是加大重視多邊“外交”領域

,以彈性、務實態度爭取加入一批重要的國際組織。馬英九表示,“活路外交”與“務實外交”在精神上是一貫的,兩岸在國際社會應“相互協助、彼此合作”,“只要能符合台灣尊嚴與利益。以“中華民國”、台灣或其他名義加入國際組織,都可接受。”在聯合國問題上,今年馬英九當局不再提出“重返”或“加入”聯合國案,而改以“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為主軸。將目標定於“實質參與”聯合國所屬的專門機構,並且彈性處理參與名稱。島內媒體稱這是台當局“聯合國推案歷來最溫和的一次”。另外,馬英九優先鎖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從觀察員到正式會員”兩步走的方式達成實質加入的目標。其中,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將是明年馬當局著力實現的重要目標,馬明確表示“中華台北”是台灣申請成為觀察員的最佳名稱。島內輿論也將此視為“活路外交”成敗的重要指標。

三是對美關係重在重建互信

,維持雙方實質關係的長期性和穩定性。馬英九在制定大陸政策時充分考慮到美國長期推行的台海政策,努力擴大雙方的共同利益。一方面,馬英九以“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化解美方對台當局片面改變兩岸現狀的疑慮,以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正面回應美方長期對兩岸對話的呼籲,同時加強台美雙方各種管道的溝通,避免發生有損互信的“意外”。另一方面,馬英九強調,“改善兩岸關係不會影響與美方在安全與軍事方面的關係”,繼續維持對美軍購,積極爭取與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馬當局將派“。台灣防務部長”陳肇敏參加9月底在美國舉辦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以提高與會官員層級的方式向美展示深化美台軍事交流的誠意。
“活路外交”是馬英九當局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發展對外關係的新政策和新思路,未來將受到兩岸關係發展總體態勢、兩岸圍繞國際空間問題的協商以及民進黨與“獨派”勢力的牽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周美青卷進“活路外交”

“‘第一夫人’能踏上俄羅斯,是一趟‘外交’突破之旅,意義重大!”在台灣媒體和台當局“外交部”的一片唱和之中,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妻子周美青,隨著台灣文藝表演團體雲門舞集,登上了前往俄羅斯的班機。前蘇聯與台灣地區曾因蔣經國的緣故熱絡過一陣,後因“斷交”而漸行漸遠,如今周美青此行被認為有“再續前緣”之意。
其實隨著雲門舞集在國際上行走,對於周美青並不是頭一遭。之前她就隨團遊走於美、加,據悉之後還不排除去西班牙和義大利。台當局對於這種擦邊球式的“外交”手法非常得意,因為它既實現了台當局“走出去”的意圖,又可以將其解釋為文化交流,讓大陸無話可說。

跟著藝術團體四處跑

據台媒報導,一身牛仔裝扮的周美青,6月9日從桃園機場出發時,一路保持微笑,神情愉悅,對於記者詢問腰傷是否撐得住,她表示沒問題。據悉,周美青帶了一批禮品隨行,而俄羅斯方面也將給予她通關禮遇。至於周美青將和哪些俄羅斯官員會面,台“外交部”不願說明。雲門舞集方面則透露,周美青將在出席雲門演出之餘,“在酒會與相關場合,會見各國友人與僑胞”。
周美青成為雲門舞集的“跟班”,是從今年1月開始的。當時她以榮譽團長的身份,觀賞了雲門在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的演出,隨後又隨團前往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藝術節。而此次雲門前往俄羅斯是參加當地紀念契訶夫誕辰150周年的藝術節。13日演出結束後,雲門的成員將飛往義大利、西班牙繼續演出。至於周美青要不要進一步擴大“外交成果”,台台灣當局領導人幕僚機構幕僚表示“所有的可能性,目前都不排除”。

不斷跟俄套近乎

為了避免刺激大陸,台“外交部”對外強調說,周美青的訪俄純粹是藝術之旅,“行程會儘量單純化”。但為了表功,他們又忍不住對媒體表示,希望此行能“有助於台俄實質關係的發展”。
為何台灣各界對周美青踏上俄羅斯土地如此看重呢?因為他們認為台俄淵源頗深。蔣經國年輕時有12年在俄度過,並娶了白俄羅斯少女芬娜,也就是蔣方良。1949年,蘇聯與台當局“斷交”。1960年,台當局駐聯合國前代表蔣廷黻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就此確立島內“政治抗蘇”的立場。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台俄關係開始解凍。1988年10月,台灣民間貿易訪問團前往蘇聯,開啟了雙方交流序幕,但因政治氛圍,雙方仍保持著距離,交流多為民間或經貿層次,官員訪問也僅至“部長”層級。1992年,時任台“外交部次長”的蔣經國之子蔣孝嚴兩度訪俄,靠蔣家淵源進一步提升了台俄關係。同年,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長訪台。1993年夏天,台“國防委員會立委”組團訪俄。1994年3月,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應台媒邀請訪台5天。
到了本世紀,2002年9月,卸任的台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張俊雄以“台俄協會理事長”名義,率當時的“交通部長”林陵三、“勞委會主委”陳菊等人,赴俄出席第三屆亞太經合會投資展,並協商台俄航約事宜。近年台灣文藝團體頻頻赴俄,許多台灣企業家也視俄羅斯為肥沃處女地,希望開拓市場。
對於此次俄方向身份特殊的周美青開綠燈,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分析,這是俄羅斯想和台灣進一步發展經貿關係,希望台灣多採購俄羅斯的產品。但他同時強調,這並不表明台俄關係一夜之間大幅躍進,“應該務實以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