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正的價值12堂必修課》會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教育孩子,會讓我們學會如何反省自己,還會讓我們學會如何糾正性格中的缺陷……此外,《活出真正的價值12堂必修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好讀”。書中沒有晦澀的術語,也沒有長篇累牘的論述,有的只是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分析,所以,即便是非專業人士,您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出真正的價值12堂必修課
- 作者:阿德勒 (Adler A.)
- 譯者:汪洪瀾
-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頁數:24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507425487, 9787507425482
- 外文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活出真正的價值12堂必修課》由阿德勒所著,阿德勒被譽為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課 生命的意義
一、人生的三項任務
二、社會感
三、幼年時期的經歷
1.身體缺陷
2.嬌生慣養
3.被忽視
四、早期記憶與夢
五、學習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課 心靈與肉體
一、心靈與肉體的相互作用
二、情感的作用
三、心理特徵和身體類型
第三課 自卑感與優越感
一、自卑情結
二、優越感目標
第四課 早期記憶
一、人格核心
二、早期記憶與生活方式
三、分析早期記憶
第五課 夢
一、以往對夢的解析
二、弗洛伊德的觀點
三、個體心理學的觀點
1.強化生活方式
2.象徵和隱喻
四、常見的夢
五、個案研究
第六課 家庭的影響
一、母親的職責
二、父親的職責
三、關注與忽視
四、兄弟姐妹間的平等
五、家庭格局
1.老大
2.老二
3.老小
4.獨生子女
第七課 學校的影響
一、教育的變革
二、教師的作用
1.性格教育的重要性
2.師生關係
3.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班級里的合作與競爭
四、評估孩子的發展
五、先天與後天
六、認識人格類型
七、對學校教育的一些觀察
八、顧問委員會
第八課 青春期
一、青春期是什麼
1.心理特徵
2.生理特徵
二、成年的挑戰
三、青春期的一些問題
1.被慣壞的孩子
2.留戀童年
3.犯罪
4.神經症行為
5.逆轉
6.尋求表揚和讚賞
四、青春期的性問題
1.男性抗議
2.形成期
五、對青春期的預見
第九課 犯罪及其預防
一、理解犯罪心理
1.追求優越感
2.環境、遺傳和改變
3.幼年時期的影響和罪犯的生活方式
4.罪犯的人格結構
5.犯罪、精神失常和怯懦
二、罪犯類型
一些案例
三、合作的重要性
人格、生活方式和三項人生任務
四、影響合作的早期因素
1.家庭環境
2.貧窮一
3.身體缺陷
4.社會缺陷
五、如何解決犯罪問題
1.體罰無效
2.學習合作
3.一些可行的辦法
4.一項預防措施
第十課 工作問題
一、平衡人生三項任務
二、早期培養
1.家庭影響和學校影響
2.糾正潛在的錯誤
3.天才與早期努力
4.培養才能
三、發現孩子的興趣
1.兒時的興趣
2.早期記憶
3.遊戲
四、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
五、解決辦法
第十一課 個人與社會
一、為團結而奮鬥
1.宗教的作用
2.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
二、缺乏社會興趣以及無法與人相處
1.個人利益
2.精神障礙
3.過失犯罪
三、社會興趣和社會平等
第十二課 愛情與婚姻
一、愛情、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平等的伴侶關係
二、為婚姻做準備
1.生活方式、父母影響與婚姻態度
2.友誼與工作的重要性
3.性教育
4.對選擇伴侶的影響
三、婚姻的承諾與責任
常見的問題
四、求愛
五、經營婚姻
1.婚姻中的生理問題
2.一夫一妻制、努力付出與現實態度
3.解決婚姻中的問題
六、婚姻與男女平等
作者簡介
作者:(奧地利)阿德勒 (Adler A.) 譯者:汪洪瀾
序言
假如您的孩子功課不大理想,為了幫他提高成績,您是不是會不斷地給他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呢?阿德勒說,這樣做是治標不治本,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找出孩子學習不好的真正原因——或許他想得到父母更多的關心,或許他想讓老師生氣,又或許是因為他不大會處理和同學的關係,於是便對學校的一切產生了厭倦和反感……
假如您的孩子從小就邋裡邋遢、不注意個人形象,您是不是覺得不在乎外表是不拘小節的表現、孩子只要聽話好學就行?阿德勒說,孩子的這種表現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發展傾向,證明他比較缺乏社會感,不大顧及別人的感受,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假如您的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打交道、只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您是不是會認為這只是性格內向而已?或者你很擔心卻又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阿德勒說,這樣的孩子缺乏合作精神,對外界充滿了戒備之心,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培養他的社會興趣,讓他對別人有好感,讓他相信愛、平等以及友誼等美好的事物是真正存在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勇氣十足地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否則,當壓力來臨的時候,他會不斷退縮,而當沒路可退的時候,就只有徹底崩潰了。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1870年2月17日誕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一個殷實的猶太商人家庭,1895年於維也納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11年成立“個體心理學協會”,成為了個體心理學的先驅者。從1926年起,阿德勒應邀訪問美國,在當地大受歡迎。1932年成為紐約長島醫學院心理教授,1934年決定在美國定居。1937年,他在歐洲講學的時候,因心臟病突發逝於蘇格蘭的阿伯登。
弗洛伊德對阿德勒的學術生涯有很重要的影響,他們二人曾經有過十年的合作經歷,但最終卻由於觀點不相容而分道揚鑣。1900年,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一書出版,阿德勒讀了之後深有共鳴,於是便寫了一篇論文支持弗洛伊德的觀點。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弗洛伊德邀請阿德勒加入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將他視為自己的忠實信徒,並最終推舉他為精神分析協會主席。可是沒多久,阿德勒與弗洛伊德的分歧便逐漸顯露了出來。這兩位心理學家最根本的分歧在於,弗洛伊德過於強調人的生物本能,而阿德勒反對這種泛性論,他認為對人格發展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力比多,而是生活方式(1ifestyle)。“生活方式”後來成了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在處理各種事情的時候所表現出的行為模式。阿德勒認為之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原因在於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指紋一樣,沒有哪兩個人的是完全相同的。由於和弗洛伊德的觀念相左,阿德勒於1911年退出精神分析協會另立門派,從此便致力於發展並完善“個體心理學”理論體系。與此同時,阿德勒主張實踐出真知,主張將個體心理學理論套用於教育領域。他在維也納許多學校建立了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而且還開設了一些課程、做了許多公開演講,以指導父母和教師怎樣去教育兒童。
阿德勒一生著作頗豐,其中大部分是對非專業人士的公開演講,本書作為他的代表作也不例外。
從本書中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大特點,即“感同身受”。具體來講就是,阿德勒的許多重要觀點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經歷,都是他親身體驗的結果,是他人格發展的真實寫照。
阿德勒家有六個孩子,他排行老二。阿德勒小時候其貌不揚且體弱多病,直到四歲才會走路,而相比之下,他的哥哥則健康活潑,是個典型的模範兒童,這不免使幼小的阿德勒自慚形穢,給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但阿德勒並沒有被自身的不足打敗,相反,正是在這種不足感和自卑感的激勵下,他養成了積極進取、勇於突破、樂於交友的堅強性格,並且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因此,阿德勒絕對不相信決定論,也不相信遺傳的作用,他認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善於挖掘就一定會成功,他說:“身體缺陷必然會造成許多障礙,但這些障礙絕不是不可逾越的。假如心靈本身很活躍、很進取,願意勇往直前地去克服障礙,那么有身體缺陷的人也會和健康人一樣獲得成功。”(見本書第二章《心靈與肉體》)
此外,阿德勒還總結出了一個術語——“自卑情結”,這可以說是個體心理學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這是因為我們都會發現自己的處境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想擺脫自卑感,最直接、最實際、最有效的一個辦法就是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地改善自身處境。”(見本書第三章《自卑感與優越感》)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自卑感並不是弱點,而是創造力的源泉。
五歲那年,阿德勒得了嚴重的肺炎,連醫生都束手無策了,可幾天后病情竟然奇蹟般地好轉了。而也就是在那一年,他三歲的大弟弟夭折了。當死亡的氣息瀰漫眼前的時候,年幼的阿德勒萌發了當醫生的願望,他希望能借這個職業來減輕痛苦並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而這一切不僅促使阿德勒最終選擇了心理醫生的職業,還為他的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詳見本書第三章)。
或許正是因為阿德勒善於用心去體會,善於反躬自省,善於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去感受他人的想法,所以,當我們讀到他的分析和講述時,總會感覺到親切真實的氣息,總會在其中找到共鳴、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本書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教育父母和老師,而這也正是阿德勒學派的主要貢獻之一。阿德勒認為,兒童教育的第一站是母親,第二站是學校;如果必須要有人對教育失敗負責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應當是家長和老師。對此阿德勒給出了許多建議,比如,做母親的首先要真心地愛孩子,要讓孩子覺得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然後她應該逐步將孩子對她的信賴和好感引導到其他人身上,讓孩子對自己的整個成長環境充滿信賴和好感,從而與他人建立友好的合作關係;做教師的應該給予孩子細緻入微的體貼和理解,應該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信心和興趣,還應該教導他怎樣與人合作……
總之,這本書會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教育孩子,會讓我們學會如何反省自己,還會讓我們學會如何糾正性格中的缺陷……此外,本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好讀”。書中沒有晦澀的術語,也沒有長篇累牘的論述,有的只是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分析,所以,即便是非專業人士,您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
汪洪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