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石雕蘭亭集會圖硯

洮河石雕蘭亭集會圖硯

洮河石雕蘭亭集會圖硯,宋,長22.4cm,寬13.5cm,厚6.8cm。描繪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謝安等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修褉聚會時的場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洮河石雕蘭亭集會圖硯
  • 館藏地點:明末時由吳拭珍藏
  • 所屬年代東晉永和九年(353年)
工藝特色,相關資料,

工藝特色

硯長方形,硯面及四側面淺浮雕蘭亭修褉圖,描繪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謝安等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修褉聚會時的場景。王羲之的著名法帖《蘭亭序》描述的便是這次盛會。硯面主體內容為蘭亭圖,樓台亭閣,山巒疊嶂,祥雲環繞,宛如仙境。作者又以曲水作墨池,為河渠式半環繞,墨池上有鏤空的樹幹、樓欄、小橋,池畔以小橋連線,巧妙而又得體。硯的四面側壁刻修褉環景圖,其中一側面陰刻“逋道人”及“元□”印。環景中40多個人物,坐立於林間溪邊,或高談闊論,或烹茶、賞畫、沉思、捕魚、讀書、打拳等。另有浴鵝圖,描繪群鵝6隻嬉戲於水中、岸上、樹下,或游水,或啄食,或引吭高歌。硯背覆手下凹,呈斜坡狀。
此硯石質細膩古樸,包漿厚,呈豆綠色,為宋硯傳世之品。明末時由吳拭珍藏。

相關資料

洮河石硯又稱洮硯、洮石硯、洮河石硯,為我國四大名硯之一,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馳名海內外,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洮河石硯的原料洮河石是水成岩的一種,又名輝綠岩,因產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洮硯鄉洮河之濱而得名。此地原屬古洮州,故名。洮河硯石質多有紋理,石色基本為綠色,又有墨綠、碧綠、輝綠、翠綠、淡綠、灰綠等色的變種,故而有人將其與松花江石、綠端石相混淆。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其《論硯》中寫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今指甘肅卓尼一帶)。”這是迄今所見文人對洮硯的最早評價。可見在當時洮硯已享有同端、歙硯齊名的地位。洮硯的盛行始於宋代,被作為當地物產進貢於朝廷,逐步取代了停采的紅絲石硯,成為“四大名硯”之一。宋代鑑賞家趙希鵠曾經在他的《洞天清祿集·古硯辨》中說:“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事實上,洮河硯出身並不高貴,原本只是礪石的一種。洮河流域在宋代為西夏政權的領地,西夏人經常使用此石作為磨礪戰刀的軍用物資。對於宋朝文人來講,洮河硯石材難得,是非常緊俏的“外國進口貨”,因而倍加推崇。例如蘇東坡在《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中讚揚黃庭堅所收藏的洮河石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歲丙寅,斗南北。歸予者,黃魯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