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後裔

洪秀全後裔

洪秀全一生共育有十個孩子,除次子早夭外,明確知道所終的僅有被清廷俘獲後殺害的長子洪天貴福,三子天光、四子天明,五子天佑和次女天姣在天京城破時被困城中,想必凶多吉少。

洪天貴福還有一個姐姐和三個妹妹,在1861年天王親自排定的《朝天朝主圖》上有“天東駙馬”、“天四駙馬”、“天西駙馬”、“天八駙馬”四位駙馬的位次,未知這四女當時是否業已成親,但亦下落不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秀全後裔
據說,近年來有人稱發現洪秀全後裔,整個家族約有200餘人,在安徽淮南生活。
清軍攻陷天京時,洪秀全的一名王妃攜幼子來喜混在逃難人流中逃出天京,母子倆一路逃荒來到了安徽定遠。王妃改嫁程姓,來喜亦過繼給程姓人家,改名程文起
王妃去世前,將子孫們召集到床前,告訴了他們身世秘密,並要求孩子們嚴守秘密,以免招來殺身之禍。
程文起於1924年去世,時年68歲。1993年,程家修家譜時,表示要在適當時候恢復洪姓。
據說,安徽淮南程氏已被正式載入《洪氏家譜》。
根據程文起去世時的年齡推算,他應該生於1857年前後。
由於洪秀全的三子天光、四子天明在天京城破時均為11歲,大約在1854年前後出生,來喜惟一的可能性就是幼子洪天佑,其出生年月不詳,在1861年被封為幼東王,建有正九重天廷,即幼東王府。
洪天貴福被俘後所作親筆供詞中,提到天光、天明兩個弟弟及其在天朝宮殿中的住處,並未提到幼弟洪天佑,可見此時洪天佑並未居住天朝宮殿,而是住在自己的王府內。
據考,幼東王府在今建康路淮清橋原清江寧織造署舊址。
天京破城時,一片混亂,一向深居內宮的王妃要跑到五里開外的東王府,找到自己的兒子並攜之出城,似乎有些出乎想像。
洪秀全是否有直系後代存世,至今難下定論。但在洪氏族人中,確實有逃脫者,其中最有名的當數瑛王洪春魁。
洪春魁是洪秀全族侄,跟隨洪秀全參加金田起義,後封瑛王,人稱三千歲。
太平天國失敗後,他藏匿於廣東東莞,為避清廷追捕,逃到香港,在外輪上做廚師。
晚年,他加入了興中會屬會黨洪門,改名洪全福
他念念不忘為天國復仇,與興中會會員謀劃,聯絡會黨在廣州起義,準備建立“大明順天國”,擬舉容閎為臨時大總統。
1903年,廣州各路人馬準備起義,因泄密失敗。洪全福避走新加坡,1910年去世,終年75歲。
洪秀全(1814年-1864年),廣東花縣(今花都區)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領袖。創立拜上帝會組織,發動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辦法。力圖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1864年3月,天京合圍後,城內斷糧。洪秀全帶頭吃“甜露”(草團)充飢。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南京。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及其領導人洪秀全的評價,至今史學界仍褒貶不一,存在廣泛爭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