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田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洪田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位於沙井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5.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新橋村、南洞村、黃埔村和福永街道鳳凰村。地貌以丘陵低山為主,東邊有望天獅山,海拔330米。附近有上圳河。始建於明代中晚期,因冼氏族人從廣州搬遷於此發展繁衍而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地方方言,傳統建築,地方習俗,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明萬曆元年(1573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上南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屬沙井公社黃埔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沙井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沙井區上南鄉;1986年10月,屬沙井鎮黃埔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黃埔行政村;2004年,屬沙井街道黃埔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甘蔗、番薯為主。改革開放後,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

人口

015年末,戶籍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2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萬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6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700人,主要分布在日本、法國、英國、美國。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村民主要為冼姓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洪田村分為老村和新村。老村存有冼氏宗祠,始建於清朝,1996年重修,布局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磚木石結構,清水磚外牆,硬山頂兩面坡。
新村在老村的南邊,又叫洪田圍,建於清末。圍屋坐東朝西,後靠山岡,前有洪田圍半月池。圍內建築由碉樓、民居、家塾、古井、古樹等組成。圍內房屋結構基本相似,單體建築均為廣府民居,呈三橫三縱排列;碉樓位於中軸線北側偏西,外圍用三合土夯築高大的圍牆。整體布局嚴謹,宛如城堡。房屋主體為土、磚、木結構,主要承重牆體用三合土夯築,外牆再用青磚將三合土牆包砌,俗稱“金包銀”。室內用簡單的木作梁架,內牆用白灰抹面;小青瓦屋面,蝴蝶瓦口。洪田圍前面有一口古井,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九月,井邊用長短不一的石條鋪成,井旁的地面上鑲了一塊石碑,碑文有些模糊。依稀可辨:“光緒十七年九月”。現存私塾舊址文明祖家塾,始建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村內有楹聯“悲心廣大法雨遍施三千界;福德圓融慈雲普蔭億萬家”,書於近代;匾額慈雲閣”,書於近代,均存於洪田火山郊野公園。
建在火山山腰的慈雲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廟,又名慈雲閣,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南頭到東莞的官道,經西鄉、固戍、黃田、福永、嶺下(今鳳凰村),從此山下經過,然後經蓮花徑去莞城。來往的客人常到此寺歇腳、投宿,一度香火鼎盛。民國初年,隨著寶太路的開通,慈雲寺的廟宇也逐漸荒廢失修,雜草叢生,只剩下殘垣斷壁,後重建。

地方習俗

清明、重陽期間,每戶人家均須參加祭祖(主要是男丁一起去公明唐家村祭祖);每年清明節後第一個星期天去廣州番禺聚會,廣州有兩處較大的冼姓村落,沙井地區派代表約30人前去祭祖。
洪田村的傳統民俗開燈酒,形成於清朝,上年生了男丁的人家,在正月初三到十五,自己選好日子,到祠堂掛燈,請親朋好友參加燈宴。開燈宴的主人家稱“燈頭”。

公共設施

京港澳高速G4線、洪田路經過該村。1980年通電,1996年通自來水,1999年通電話,2002年通網際網路、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建有籃球場、健身場和洪田火山郊野公園,還建有景城花園會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